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娛樂

捧出一代天後的他,後來去哪了?

2024-09-27娛樂

作者 | 阿樂

來源 | 很音樂(ID:musiclore)

陳慧嫻 36 年前發行的一首【傻女】,讓她當時的音樂事業達到了新的高度。

歌曲推出的時候,陳慧嫻不過 24 歲,翌年她便瀟灑地宣布暫別歌壇留學去了,留下了一段傳世佳話。

才 25 歲就走越過人生巔峰,留下數不清的傳唱作品,放眼華語樂壇,寥寥無幾。

說到陳慧嫻的成功,不免會讓人想起她入行的領路人, 安格斯

19 歲入行的陳慧嫻,出道第一首歌【逝去的諾言】便一炮而紅,個人專輯主打歌【玻璃窗的愛】也入選【勁歌金曲】季選金曲,陳慧嫻還獲得十大中文金曲年度「最有前途新人獎」。這兩首歌曲的詞、曲、編都是安格斯。

陳慧嫻曾說自己剛出道時,很難排上電視通告,能紅主要靠歌曲本身。毫不誇張的說,沒有安格斯,就不會有今天的陳慧嫻。

安格斯留下來的個人資料非常少,雖然在陳慧嫻之後,他又成功挖掘出黎瑞恩,但自 1990 年代末,他已經「失蹤」二十多年了。

少女雜誌的誕生

1983 年,陳慧嫻以三人女子組合 少女雜誌 成員身份出道,另外兩位成員是陳樂敏和黎芷珊。

黎芷珊後來回憶說,她們都是因為經常學校裏的演出而被發掘的,她和陳樂敏還是好朋友,彼此卻不知道都去試音了。

而那個時候的陳慧嫻,是學校裏的風雲人物,黎芷珊自言自己當時已是陳慧嫻的小迷妹。

少女雜誌這個組合,由一家叫 法安利 制作公司推出。

法安利並不是什麽大公司,四位創始人當時都是音樂行業菜鳥。

安格斯和趙潤勤來自廣告行業、趙偉健做服裝生意、自小移民國外的李振權則是一位「遊客」,本來以為回香港玩玩就回去了,沒想到偶然在一家廣告公司裏認識了同樣熱愛音樂的安格斯。

四個人一拍腦門就組建了法安利。

安格斯負責創作、李振權負責錄音制作、趙潤勤負責行銷、趙偉健管行政。

趙潤勤曾說,法安利本來並沒有想要做少女雜誌,因為覺得當時的香港樂壇沒有什麽青春歌手,萌生了簽青春歌手的念頭。

「思想和衣著都很青春的那種。」

為了找到合適的歌手,法安利曾經跑過好些香港酒吧,但覺得不合適,他們想要簽一些「懂事的乖的和有健康生活圈子的」年輕人,於是他們把目標瞄準的校園,先後挑選了一百多人,最後選定了陳慧嫻、陳樂敏和黎芷珊。

少女雜誌:陳慧嫻、陳樂敏和黎芷珊

多年後,黎芷珊坦言,她跟陳樂敏一開始就知道公司要力捧陳慧嫻,而陳慧嫻在少女雜誌發完第一張專輯後很快就單飛了。

1984 年,陳慧嫻發行首張專輯【故事的感覺】,安格斯包辦詞、曲、編。

不喜歡墨守常規

安格斯原名叫 麥偉珍 ,「安格斯」來自他的英文名 Angus Mak,出生日期不詳,但為少女雜誌做專輯的時候只有 23 歲。

安格斯從小學習音樂,7歲開始彈鋼琴,有古典音樂的底子,在顧家輝的指導下開始嘗試創作。

左起:安格斯、陳慧嫻、俞琤

他的主業是給廣告公司做廣告音樂、副業在夜總會裏彈琴。

因為夜總會演出需要制服,安格斯因此認識了做服裝買賣的趙偉健,趙偉健常常跟著安格斯去夜總會裏看演出,他一開始覺得很悶,但後來開始欣賞安格斯的熱愛。安格斯認識李振權和趙潤勤,都是因為廣告公司。

安格斯從小就很有個性,不愛墨守常規,古典音樂只學樂理,不學教法,彈琴也常常隨心所欲。「通利的人常叮囑我小心彈他的新琴」。( 通利是香港老牌琴行)

做廣告音樂時,安格斯經常跟甲方鬧矛盾,因為他覺得甲方不懂音樂,老提一些無理的要求,而且,他不甘心只做廣告音樂。後來碰到李振權,兩人誌同道合,就開始琢磨著搞個音樂制作公司。

在那個時候,樂隊 AC/DC 很火,主音吉他和創作者叫安格斯·揚(Angus Young),考慮到麥偉珍那麽愛玩樂隊,「安格斯」這個名字可能是因 為AC/DC,當然,這是一種猜測。

但法安利的失敗跟安格斯想玩樂隊可能有關系,趙潤勤曾說法安利的初衷是一個大目標,這個大目標可能是進軍樂隊市場。

1985 年,安格斯和李振權組建過一支叫「皇妃」的樂隊,因過於前衛而夭折。

隨後,法安利改組,制作公司變經紀公司,陳慧嫻的唱片約改簽寶麗金,經紀人還是趙潤勤,安格斯選擇離開。

李振權後來去中國台灣發展,成了大名鼎鼎的 Jim Lee,為周華健、莫文蔚、陳奕迅、林憶蓮等歌手制作過多張經典專輯,拿過金曲獎最佳唱片制作人獎。

Jim Lee(李振權)

少女伯樂

離開法安利之後,安格斯又從學校裏挖出了新人黎瑞恩。

黎瑞恩是陳慧嫻的粉絲,跟她偶像一樣,讀書時參加過很多校園演出和歌唱比賽,家裏原本安排她出國讀書,安格斯說服她家人讓 17 歲的黎瑞恩簽約唱片公司做歌手。

1991 年,黎瑞恩發行專輯【我從這裏開始】,安格斯再一次包辦了大多數作品的創作和編曲。

其中【發誓】和【莫失莫忘】有一點聽眾緣,而且還有人說唱得像陳慧嫻。但黎瑞恩真正唱紅是兩年後的事情了。

這成了安格斯事業最後的亮點,盡管在 1996 年,安格斯再從學校裏挖到新人羅敏莊,羅敏莊也不惜停學出唱片,但事業表現平平,只發行了兩張專輯後就轉行當主持人。

羅敏莊首張專輯【一生也在等……】萊恩格斯創作了兩首歌,但專輯最大的亮點卻是當時勢頭正勁的新銳音樂人雷頌德。

羅敏莊之後,安格斯再無新作問世,就此從樂壇消失。

香港資深樂評人黃誌華曾在文章中提到,自九十年代碰過面後,就再無音訊。

盡管以創作為主,但安格斯並不是一位高產的創作者,他的作品主要集中在陳慧嫻和黎瑞恩早期的專輯裏,加上羅敏莊、少女雜誌(包括陳樂敏和黎芷珊的個人作品)和開心少女組,安格斯因此被稱為「 少女伯樂 」。

除了自家歌手,安格斯很少幫其他歌手寫歌,只有個別作品見於太極樂隊和湯寶如等的唱片。

安格斯的音樂理念跟主流市場有些格格不入,他曾經批評香港流行音樂過於套路化:「配樂就是鋼琴加弦樂加吉他加中樂,用小調或五聲音階,便一定好聽,於是人人爭相照做。如此每一歌都是另一歌的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