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娛樂

有哪些「小時候不以為意,長大後細思恐極」的影視情節?

2020-03-06娛樂

20171227更新:其實【西遊記】中的這一回才是真正顛覆了我童年的記憶,並且隨著年齡的增加,從兒童期到青春期到成年後看原著,感受和認識是變化的。

在86版第21集【錯墜盤絲洞】中,豬八戒變成了一條魚戲弄在河裏洗澡的蜘蛛精。

第一次看的時候上小學,看到這裏就「嘿嘿嘿嘿嘿」好好玩,挺熱鬧的。

然後西遊記就變成了暑期檔,一到假期就播放。

豬八戒變成魚蹭蜘蛛精們的腿

大了一點看這裏就覺得,啊呀這樣應該會很癢吧,豬八戒好討厭,像是班裏揪辮子的男生。

豬八戒玩兒完了站起來換了張面孔,兇神惡煞地要打死蜘蛛精們

再大一點,看到這裏就覺得這豬八戒真不是個東西。之前抱著人家衣服一臉猥瑣,然後舔著臉進到河裏,變成魚玩兒得挺高興,完了就翻臉。

然後直到成年後看到原著,【西遊記】第七十二回:纏絲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

原著中是這樣描寫蜘蛛精們洗澡(其實是泡溫泉)的:

「中間一段情,露出風流穴」。竟然是如此的直白露骨,看得我⊙_⊙

然後豬八戒調戲蜘蛛精們的場景描寫是這樣的:

所以豬八戒到底把赤條條的姑娘們怎麽了呢。。

然後蜘蛛精們跑回洞府

蜘蛛精們嬉笑著從唐僧面前跑過

原來蜘蛛精們嬉笑著經過唐僧並不是在嘲笑唐僧啊。。⊙_⊙⊙_⊙

還有前面蜘蛛精招待唐僧,86版電視劇裏是這樣的:

蜘蛛精們給唐僧做了頓「齋飯」
唐僧一看大驚失色
是一桌子昆蟲、炸鵪鶉什麽的

小時候看的時候就覺得很對啊,書上寫的蜘蛛就是吃昆蟲的。雖說有雞有鵪鶉也不至於把唐僧嚇成這樣吧,真夠慫的。

很多年後原著中是這樣描寫這頓飯的:

哦,原來如此。。Σ( ° △ °|||)︴

20171225做一些佛教背景的補充,結合【西遊記】該如何理解就見仁見智了。具體內容放在最後。

別忘了,小時候看的【西遊記】更像是兒童電視劇,是偏離原著非常大的。不要因為一兩個18+描述就說什麽「【西遊記】也墮落了」的話,西遊記是四大名著之一的原因絕對不是因為這是一部熱鬧好看的神話故事集。

原答案:

98版【西遊記續】之【險渡通天河】中,觀音菩薩是披頭散發穿著輕紗薄衣的收服了鯉魚精的。

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

孫猴子急急忙忙不顧小童子的阻攔沖進去找觀音

猴子看到菩薩驚呆了:

觀音披頭散發臉也沒洗正在削竹簽子

過了會兒,觀音編好了竹籃跟猴子說「走吧」

猴子本來心急如焚,但卻叫住觀音說「哎菩薩,我索性再等會兒吧。好歹。。您把衣服換了」

觀音當時什麽情況呢,沒有梳妝,輕紗薄衣,明顯是剛起啊。

而其他災難現場中的觀音是什麽樣子呢?

【美猴保唐僧】中給扮成婦人給唐僧送悟空的緊箍時的現身
看這珠寶、頭飾、衣著、妝容
【禍起觀音院】中收服黑熊怪
【坎途逢三難】中與黎山老母和文殊普賢二位菩薩一起化身大美女,以試探師徒四人取經的決心
【偷吃人參果】中猴子去找菩薩
【偷吃人參果】中菩薩醫活鎮元大仙的果樹時的衣著、珠寶、頭飾
【大戰紅孩兒】中給猴子當救兵
【大戰紅孩兒】中把紅孩兒收做善財童子時的頭飾和珠寶
【真假美猴王】中告訴唐僧打他的是假猴子時的妝容、頭飾、珠寶、衣著
【波生極樂天】中的觀音

雖然【西遊記續】播放時我不是小時候,都上大學了,但是知識儲備非常匱乏。當時我以為,沒有梳洗打扮的觀音是一心惦記唐僧的安危,沒有時間換衣服。

後來有一段時間對禪修和佛教故事很感興趣,才知道。觀音有三十三個化身,魚籃觀音是其中的一個化身。這個化身的來歷是什麽呢?

是娼女(可理解為縱淫的女人)

故事是這樣的:在一個化外之地,人們不知禮儀。觀音菩薩便化作一個美麗的漁婦前來點化。觀音菩薩承諾,誰能背誦她所教的佛經就嫁給誰,當地的男人們就開始背誦佛經,其中一個最粗鄙頑劣的人叫馬朗如願以償,最終得到了菩薩的點化。所以魚籃觀音也叫馬朗婦觀音。

在此之前,唐中期就有馬朗婦觀音前身的故事。唐大歷年間,延洲有一個縱淫的女子,人盡夫之。死後被葬在荒野路邊,後一胡僧經過,焚香敬禮贊嘆:「斯乃大聖,慈悲喜舍,世俗之欲,無不徇焉,此即鎖骨菩薩」。眾人開墓一看,果然是鎖骨菩薩。

明梅鼎祚編【青泥蓮花記】「觀音化娼」引【韻府續編】說:「觀音大士昔於陜州,化為娼女,以救淫迷。既死,埋之。故如金鎖不斷。」編者按語雲:「陜州即馬朗婦也,及前延洲當總為一事耳。」這裏明確指出,觀音大士為了救人於淫,化成了娼女。

觀音手中的竹籃,是以性作為方便法門的標誌。

那麽觀音養的鯉魚又是什麽呢?。。細思起來不由得嘿嘿嘿嘿嘿。。。

20171225補充:

「觀世音菩薩」的名字是什麽意思?

在梵文裏面,「觀世音」的前半是觀看、顯現的意思,後半是聲音的意思;

「菩薩」,在梵文裏面,前半「菩提」是「覺」,後半「薩垂」是「有情」,就是有覺悟的人。同時「薩陲」又是「勇猛」之意,勇猛求菩提,即菩提薩陲。若能上求菩提,下化眾生,肩負度己度人的大責,那就可以叫做菩薩。

所以, 「觀世音菩薩」就是視覺和聽覺中都能感受到的、以智慧拯救眾生的菩薩。

【般若菠蘿蜜心經】雖然只有二百六十字,卻很重要並流傳最廣。這是觀自在菩薩(即觀世音菩薩)所說,而經佛所認可的。

當時觀自在菩薩同佛和許多菩薩和比丘、比丘尼們在王舍城聚會。隨佛入定,他坐的觀是「深般諾菠蘿蜜多」。【心經】中最廣為流傳的「照見五蘊皆空」,就是觀自在菩薩坐觀的方法。

「五蘊」就是「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排第一的「色」是色聲香味觸法+眼耳鼻舌身以及宇宙間一切的物質現象。

第二句同樣非常著名,就是「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這段是轉譯,可以不讀|這句話是回答舍利子的發問的。意思是「舍利子啊,你不要見我「觀空」,便即著空。要知道「空」不外乎「色」,並不是離開了「色」而單生出個「空」,所以」空「即不異乎「色」。但你又不要聽我說空不異色,便從「色」上生執著之意,要知道「色」又不外乎空,並不是離開了「空」別有一個「色」,所以「色」又不異乎「空」。色空並不是兩樣東西,乃是一樣東西的兩種說法。受想行識也是這樣的。」)

這句就是觀自在菩薩在教舍利子參透「色空」的秘訣。就像【易經】中的「形而上者謂之道,行為下者謂之器」。「道」、「器」,「空」、「色」,都說的是宇宙間事事物物的本體和現象。

之後就是講修般若菠蘿蜜多行的效力,好處,為毛兒修這個就「能除一切苦」了。觀自在菩薩說完此經後,最後佛從定而起,對他所說的般若觀行認可贊嘆,所以很多人以為這是佛說的,但其實是觀自在菩薩,就是觀音菩薩說的。

觀音其實在釋迦牟尼佛以前就已經成佛了,不過他為了濟度眾生,顯菩薩之身,做了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並且於未來世顯成佛之相。

他的化身很多,佛經裏面有六觀音、七觀音、三十三觀音種種。不同的派別中的觀音,化身也是不同的。

婆羅門教時代,觀音是一對孿生的小馬,即雙馬童神,他是善神,可以使盲人再見光明,使公牛產奶、朽木開花,還可以讓久不生育的女人生育等,後來佛教就把這種神話也吸收了,在觀音頭上加一個馬頭,所以叫馬頭觀音。

耳熟能詳的千手千眼觀音,是密教六觀音之一。其象征意義,據【佛說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說,是表示能圓滿普度眾生,可以用千手護持,千眼照見,避禍消災。

在印度,觀音菩薩本是男性的,密宗一系的觀音,大約還是男像,現存元代一尊千手千眼觀音像,就有八字胡子。

榆林窟第25窟中的觀音像局部

在中國漢傳佛教中觀音變成了女性,最早出現的關於女性觀音的傳說是在南北朝時的北齊,據【北齊書】卷三十三【徐之才傳】說,有一人生病,神思恍惚中,「自雲初見空中有五色物,稍近,變成一美婦人,去地數丈,亭亭而立,食頃,變為觀世音」。大約隋代這種傳說已經流傳很廣,到唐宋以後,漢地的觀音像,漸漸就大都成了女性了。

從男變女的原因眾說紛紜,可能是因為女性的溫柔、善良、母性、慈忍柔和的特征,也可能是為了滿足改編者們的性幻想。但不管怎麽說,觀音菩薩的女性形象深入人心,並且非常廣泛地推廣開來。恐怕除了釋迦牟尼佛、彌勒佛以外,觀音菩薩是最為出名、流傳最廣的了吧。(據文獻記載,在大乘佛教的各種菩薩中,觀音信仰最為普及,廣泛流傳在印度、中國西藏與新疆、日本、東南亞等地,因此有關觀音的信仰史事為數最多。)

評論裏驚奇觀音菩薩怎麽就「化娼救淫」了?具體怎麽操作的啊?

  • 宋葉廷【海錄碎事】卷一三:「釋氏書,昔有賢女馬郎婦於金沙灘施一切人淫,凡與交者,永絕其淫。死葬後,一梵僧來雲:‘求我侶。’掘開乃鎖子骨,梵僧以杖挑起,升雲而去。」
  • 觀宋濂【宋文憲公全集】卷二六【魚籃觀音像贊】引【觀音感應傳】。蓋以好合誘少年誦佛經,故泉州粲和尚贊之曰:‘風姿窈窕鬢欹斜,賺殺郎君念【法華】。’
  • 【維摩詰所說經‧佛道品】第八:「或現作淫女,引諸好色者,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
  • 【宗鏡錄】也說到:「先以欲鉤牽,後令人佛智,斯乃非欲之欲,以欲止欲。」
  • 【觀音感應傳】唐元和十年,陜右金沙灘上有美艷女子,提籃鬻魚,人竟欲室之。女曰:「妾能授經,一夕能誦【普門品】者,事焉。」黎明,能者二十余,辭曰「一身豈堪配眾夫,請賜【金剛經】。」如前期,能者復居半數,女又辭,請易【法華經】,期以三日,唯馬氏子能。女令具禮成婚,入門,女即糜爛立盡,遽瘞之。他日有僧同馬氏子啟藏觀之,唯黃金鎖子骨存焉。僧曰:「此觀音示現,以化汝耳。」言及飛空而去。(原答案中「馬朗婦觀音」的故事出處)
  • ……

    太多了,更別提有著強烈的生殖崇拜意識的古印度了,印度古代的文獻典籍太多這種把「性」作為方便法門,以色設緣的記載了。盡管佛經中的菩薩是男的。

    菩薩為「行方便」,用所謂的「空」、「無相」、「無作」、「無我智慧」等作為誘餌,來「熏修其心」,來教化眾生,雖然這樣會使自身陷於五欲的汙泥中,但是,一旦達到目的,如其所願,就會抽身而去,牽出欲界。

    大概就是這個樣子了。不過原答案中的最後那句是句戲言,關於那條魚,原著中是「金魚」,並不是金色的鯉魚。

    【參考文獻】

  • [唐]牛僧儒,李復言. 程毅中點校玄怪錄·續玄怪錄[M]. 北京:中華書局,1982.
  • [南宋]誌磐. 佛祖統記卷四十一[M]. 大正藏第四十九卷,380.
  • [明]宋濂. 宋學士文集卷五一[M]. 萬有文庫本,881.
  • [明]梅鼎祚. 青泥蓮花記卷一·記禪二[M]. 田璞,查紅德校註. 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
  • 維摩詰所說經·佛道品第八[M]. 大正藏卷十四,550.
  • [宋]延壽. 宗鏡錄卷二一[M]. 續修四庫全書,1283.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五十·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七[M]. 大正藏第九卷,716.
  • 應慈法師.【般若菠蘿蜜多心經淺說】.上海佛學書局.2013
  • 葛兆光【古代中國文化講義】.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年9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