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娛樂

周也和張婧儀互掐這麽久,天選公主的名號卻被她撿漏了?

2024-09-17娛樂

威尼斯電影節紅毯的星光實在是閃耀。

既有Lady Gaga氣場全開的先鋒復古。‍‍‍‍‍‍

【小醜2:雙重妄想】首映紅毯

又有影壇常青樹珠聯璧合的神仙同框。‍‍‍‍

【隔壁房間】2024

更有憑借對女強角色的塑造成功奪得影後的妮可·基嫚。

【小心肝兒】2024

在一眾女王頂級星光的碾壓下還能不卑不亢、野蠻生長的,00花夏夢算一個。

‍‍‍‍‍‍‍

憑借一身阿瑪尼高定禮裙奠定在新生代斷層出圈的時尚影響力。‍‍‍‍

繼舒淇、唐嫣、章子怡之後今年內娛第四位上身阿瑪尼高定的女星,和周也張婧儀一眾小花相比時尚資源高出很多

加上原本大氣端方的嫵媚濃顏,雜糅出一種清新典雅的王儲風範,甚至能喚醒幾分黃金時代的審美體驗感。

看到這裏不禁讓人疑惑, 為什麽如今流行生態人人都偏愛行銷女王風,卻缺乏對公主風的塑造?

身為00花就頗具女王感的麥肯吉·弗依

而作為被成功塑造的美人代表,曾叱咤童年的迪士尼公主們也紛紛轉型?

女王系美人的變化對大眾審美又有哪些影響?

公主系美人的標桿效應

以「審美價值」對馬克思美學進行經濟哲學重構的模式,也被稱為 「升級價值」 Staging Value。

人見人愛的 公主風作為審美經濟+顏值經濟共同孕育的產物 ,正是升階美學的載體。

羅密·施奈德

由此引發的 「享受式審美」 超越維持人類基本生存的生理欲望,直指大眾對高階生活+審美體驗的探索欲+好奇心。

演員本人與茜茜公主的同框

這種流行最早源於皇家宮庭並逐級下沈。透過影視風格對歷史的重現給觀眾影響大眾,整個發展過程也見證了審美自上而下的影響力本質。

【茜茜公主】1955 | 從服裝頭飾復刻真公主同款星星鉆石的閃耀美

貫穿90s世代整個童年美育的迪士尼公主,就是被成功打造的、滿足大眾審美欲望的風格標桿。

同為92年出生的迪士尼三公主 | 賽琳娜·戈梅茲、黛米·洛瓦托、麥粒·塞勒斯

不同的面孔美感與類似的成長路徑,奠定了童年領袖們應有的特質與能量——天真美好,能歌善舞,時尚嗅覺敏感等等。

【歌舞青青】2006 凡妮莎·哈金斯

她們生活中隨便出現的一個物件單品,都能激發大眾的追隨感+購買欲。

此時,養成系公主就展現出對 「顏值經濟」 的強勁推動力。

賽琳娜私服的深藍背帶褲+正紅指甲油+吊帶紅裙‍‍

基於復刻小公主們美好日常的欲望,讓與其相關的消費產業都能賺的盆滿缽滿——即 彩妝、健身、醫美、美顏美食、服裝配飾、顏值攝影 六大賽道。‍‍‍‍‍‍‍‍‍‍‍‍‍‍‍‍‍‍‍‍‍‍‍‍‍

明星的雜誌封面類比到大眾的寫真

也‍讓一個演員的經典影視角色盤活一個彩妝品牌、口紅色號不是夢。

【白雪公主之魔鏡魔鏡】2012

【胡桃夾子和四個王國】2018 | 公主系硬是帶火女王系的標配漿果色

審美經濟時代,資本售賣的重點不在產品本身的物質內容,更在其被賦予的精神追求。

既是一種情調、氛圍,又是一種夢想。

【羅馬假日】1953

並傳遞出公主風作為審美標桿的核心特質——縱使賞心悅目、令人神往,卻仍散發出 泡沫經濟般夢幻華美又不真實 的感觀。

【紅菱艷】1948

這種不真實體現在先天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皇族」難以讓人共情,大眾更難復刻出她們真正的生活美學。‍‍‍‍‍‍‍‍

【茜茜公主】1955 公主日常

影視致敬版的世紀婚禮,放到貴圈公主王子的現實也是難以復刻的高度

後天養成系又不可避免的具備些許商品內容或散發出商業感。

此時有意塑造的人工痕跡,也會時不時提醒大眾這並非真實。

BP韓系公主風復古大片

且資本把控+男權審美主導的公主風是否真正有益於女性,這一點對於正在覺醒發展階段的女性獨立意誌而言也是需要深重思考的。‍‍‍‍‍‍‍‍‍‍‍‍‍‍‍‍‍‍‍‍‍‍

所以不論有無其他風格影響, 對已經發展到固化套路階段的公主風本身,都註定其走向沈寂更新的命運。

公主風vs女王風的認知轉換

全球審美降級導致大眾被迫接受公主風不可逆的頹勢。

就像曾經的迪士尼公主不僅是影視歌三棲流行小天後,更兼具無爭議的、老少皆宜的美貌。‍‍‍‍‍‍‍‍‍‍

【新成長的煩惱】2001 希拉蕊·達夫‍‍‍‍‍‍

整張臉寫滿了好萊塢黃金時期的活力質感,也是非常典型、有時代銘印的甜心公主風。‍‍‍‍

如今正當紅的代表面孔雖然業務能力依舊線上,但在大眾審美口碑層面就有點見仁見智。‍‍‍‍‍‍‍‍‍‍‍‍‍‍‍‍‍‍‍

‍‍‍‍‍‍‍‍‍‍‍‍‍‍

【舞動芝加哥】2010 贊達亞

尤其是脫離出道早期量身客製的青春美少女形象後,征戰好萊塢中後期的角色風格與傳統真善美‍‍‍的人設差異更大。

曾被高度推崇、只能展現人性光明正面的無暇公主‍‍‍‍‍‍形象不再符合當代女性審美意誌的成長路徑。

更具人性復雜灰度、更包容平衡,甚至更接地氣、被賦予可以「不美」權利的人設逐漸取代公主風。這些角色的出圈走紅,就是觀眾主動選擇的結果。

【亢奮】2019

包括被重新詮釋的Nerd書呆子形象。她們聰慧機敏、不刻意炫耀,關鍵時刻也從不掉鏈子。

比起青少年的意氣用事,多了份成年人的沈著冷靜。 以女性思維覆蓋以往的刻板利他人設,也見證了女王風發展的雛形。

【蜘蛛人:英雄遠征】2019 葛文

不論被動接受還是主動選擇,傳統公主風逐漸結束主流環境的趨勢會讓大眾對女王風的需求更加強烈。

‍‍‍‍‍‍‍‍‍‍‍‍‍‍‍‍‍‍‍‍‍‍‍‍‍‍

因為人們始終都需要一個能充分展現女性特質風華的風格。

【‍‍白雪公主】2025 口碑逆轉的王後‍‍‍

當下 不拘泥於美貌狀態的女王風確實讓顏值經濟的影響力變得更多元。 且相較於拿捏不好就略顯浮華的公主系來說,女王系相對更務實落地。‍‍‍‍‍

朱莉各個場合的風格借鑒性都很強

因此女王的盛行勢必顯得擠壓公主的存在空間。

但兩者不是互斥關系,而是如齒輪般互相包容、迴圈捲動向前的關系。‍‍‍‍‍‍‍‍‍‍‍‍‍‍

【胡桃夾子和四個王國】2018 | 女王系凱拉與公主系麥肯吉線上線下的和諧共榮

真正有影響力的女王系美人都會經歷從公主到女王的蛻變。傳統公主也好、叛逆公主也罷,不斷積累的沈澱與更正的重塑都是必不可缺的。

而缺乏成熟女王的孕育指引,也難以支撐公主成長起來的必備條件。

谷愛淩母親的教育觀

捧女王、踩公主的本質是想省略審美路徑,直接獲取審美結果, 只會導向更虛浮無根基的美。

全面辯證的風格解讀‍‍‍

眼看一個個公主深陷迪士尼魔咒,從不敢暴露一絲負面狀態、違背人性的全然真善美,到不惜「自毀羽毛」以世俗口中的離經叛道探索真實人性的出路。

用叛逆的方式存求真我階段的麥莉

就知道即便是標桿性美人,她們在塑造公主或女王形象時也要時刻 面臨風格特質與個人性格的取舍。‍‍‍‍‍‍‍‍‍‍‍‍‍‍‍

去甜心公主化成功變身率性女王的麥粒

為了塑造更典型的形象而迎合風格規範,是賽道贏家們預設的共識。

但越是人均趨同的典型,越會把風格樣版一步步推至刻板。 就像孩提時代聽到的非黑即白的童話故事,總是年輕善良的公主戰勝年長邪惡的女巫(實際是另一種女王)。

【沈睡魔咒】2014

這種對塑造孩子審美價值觀並無問題的正義必勝,實則需要我們在成年後經歷很多的事情去體悟掩藏在淺層美好之下的深度內涵。

全片真正的靈魂內核

影視形象+故事主題的片面導致的偏差,直接影響了我們對兩大美人派系辯證關系的全面認知。

‍‍‍‍‍‍‍‍‍‍‍‍‍‍‍‍‍‍‍‍‍‍‍‍‍

所以有人模仿公主風純真美好的同時,也有人反感憐弱怯懦到不知反抗、也不知人間疾苦的聖母白蓮花。‍‍‍‍‍‍‍‍‍‍

【烽火佳人】2013 吳謹言飾演的青萍

【橘子紅了】2002 周迅飾演的秀禾

同理人人都向往女王的強大自主,可這種不能叫苦、不能示弱,被架起來的立場又何嘗不是一種孤立式禁錮。

‍‍‍‍‍‍‍

沒有失敗的血淚澆築的成功,本身也是一種虛浮的理想。‍‍‍‍

【白雪公主與獵人】2012 塞隆版王後也註定失敗

這也是很多女星人設造型想往公主或女王賽道硬靠,卻反倒讓美感顯得捉襟見肘的原因。

紫妹若能從公式化笑容中升級會更適配公主風

公主的真善美不該只是流於表面的空洞笑容,而是與鮮亮凈色交相呼應的神氣活力、與透出智慧冷光的篤定眼神。

朱莉·德爾佩 | 黃金時代好萊塢公主的含金量

女王的氣場若只是固定在眼神是否發狠、神色是否倨傲,在沒有同級別美貌+作品底氣支撐時,一不小心就會被解讀為不知禮數的臭臉症候群。‍‍‍‍‍‍‍‍‍‍‍‍‍‍‍‍‍‍‍‍‍

冷面千金的紅利也不是那麽好吃的

如今大眾審美偏好傾向於二者的融合。更新後的迪士尼價值觀裏,女王可以是調皮慧黠的,公主也可以卸去身份內容僅以個人的魅力智識惠及大眾。

【冰雪奇緣】2013

就像帶來快樂和變通的女王安娜,以及追尋崇高與自我的公主艾莎。兩姐妹人設形象在全球範圍內的優秀口碑+持續性出圈都有跡可循。

【冰雪奇緣2】2019 身份的轉變讓價值觀得以昇華

所以即便脫離小公主大女王,女性審美落點仍有很多新可能。

這也取決於 審美軟價值,即賞美者本人的基礎狀態+本質力量。 若無意或無力接收並處理王儲級別的資訊價值,那麽選擇其中一點特質塑造也是出路。

拉夫勞倫代言人 | 女王系鄭秀晶與公主系金玟庭:同樣的老錢感,不同的驕矜美

就像會講兩性話題的 芭比系美人 。將千金貴女的精致尊貴融合一點美式mean girl的熱辣直白,就能成為斬獲流量的時代新王。

公主也好女王也罷,似乎都沾點邊,但都不如本人個性來的更有沖擊力。‍‍‍

傳統公主風已經到了勢必升階的轉折點,但不論外部流行怎麽變,能從公主成長為女王的精神內核始終是不變的。‍‍‍‍‍‍‍‍‍‍

【下妻物語】2004

岔路口的短暫分別,也給了人們在探索不同風格後殊途共同的機會。 那就是為塑造更全面、更持續,又不需犧牲女性性別優勢魅力的變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