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娛樂

TVB 的藝人演技精湛專業為什麽只有少數人來內地發展?

2021-10-26娛樂

香港TVB(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出品的電視劇,是一個時代的美好回憶,曾幾何時,它們占據了各大電視台,從【上海灘】的魔都風雲,到【封神榜】的神話傳奇,從【天龍八部】的英雄俠義,到【尋秦記】的穿越冒險,從【金枝欲孽】的悲情宮鬥,到【陀槍師姐】的颯爽英姿,這些精彩的劇集給觀眾帶來了無上享受,是我們心中的經典和神作。

但當我們長大,這個曾經推出無數經典作品的TVB,卻是日漸式微,因為大陸崛起的影響,香港的資本吸收能力不足,導致影視行業也不好做,於是大量TVB知名演員集體「北上」,希望能靠曾經作品帶來的名氣,在大陸闖出一片新天地。

但事情的發展顯然並不順利,這些曾經在TVB擔綱主演的港星在內地往往只能得到一些配角角色,不要說是開辟新天地,能保持原本的身價都困難。

那麽,為什麽這些在港劇裏如此出彩的明星在內地卻得不到發展,難道是內地制片有眼不識泰山,錯過了這些人才嗎?

當然不是。

這只是因為,這些香港TVB演員的表演方式,和內地演員們根本不是同一個路數,導致他們嚴重的「水土不服」,根本沒法在內地有大的發展。

這不是說他們演得不夠好,不夠優秀,而是本來大家就不在一條賽道上,或者說兩者在表演方面的目標原本就不一樣。

對TVB演員來說,他們並不是內地普遍意義上的以「演得像」為最高標準,而是以「演得精彩」作為標準的。

演得像和演得精彩有什麽區別呢?區別就是一個偏向生活化,一個更加戲劇化。

生活化表演的好處在於差異性,為了保證表演足夠貼近生活,貼近現實,就需要演員在表演時 反復斟酌,細心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理清人物的行為邏輯,讓人物宛如現實中有血有肉的活人 ,而觀眾在觀看時也能更有代入感,但缺點是沒有統一標準,導致沒有悟性和耐心的演員很容易演錯,鬧出笑話。

而戲劇化表演則正好相反,它刻意淡化現實感,讓故事遠離生活,以增加戲劇沖突,同時簡化思考過程,演員在表演之前就經過簡單粗暴的系統培訓, 悲傷時怎麽哭,歡喜時怎麽笑,驚訝時怎麽瞪眼睛,憤怒時怎麽拍桌子,無論你是男是女,是貴是賤,都是這麽一套表演樣版 ,優點是簡單方便不出大錯,觀眾理解起來沒障礙,缺點是很難精益求精,因為模式已經固定了。

而這種模式,是在當年一夜暴富的香港,伴隨著大量觀眾對於娛樂簡單粗暴的需求被催生出來的,在那個精神食糧極度匱乏的時代,這樣效率極高的生產方式最大限度的滿足了廣大底層觀眾的需要,加之不斷翻拍金庸等「大IP」保障了產出穩定,共同幫助TVB打敗了更註重原創關註細節追求內涵的亞視,一統華語影視市場。

但是,這種有些「粗制濫造」的做法畢竟只在特定時期才能發揮作用,隨著時代進一步發展,觀眾們漸漸越來越挑剔,無論過去的「經典」被記憶美化到什麽程度,當TVB新片上映,觀眾面對這種千篇一律的表演已經興趣缺缺,而只會這一套樣版的TVB演員,即便離開TVB北上,但他們這種套路表演,脫離了TVB營造出來的戲劇化環境,進入內地充滿現實感的片場,更是格格不入。

就好像內地演員是3D的真人,而港星們則是2D的動畫人物,內地演員的演戲是在努力貼近現實,而港星的演戲就是為了演戲本身,內地演員演錯了好歹還是一個畫風,可港星這套樣版即便不錯也融不進去。

就像當年的國際影後鞏俐在周星馳電影裏也是格格不入一樣,現在TVB演員面臨的處境和鞏俐相似,但從實際角度來說其實更慘——因為當年鞏皇演港片只是心血來潮,不適應也無所謂,發展機會還多的是,但這些港產演員,在當前背景下,卻實在已經無路可退。

這也是時代變遷的一種必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