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娛樂

宅追二次元,飯圈女孩追星,為什麽同樣是「追」,大家都只罵飯圈,而二次元罵的比較少?

2020-12-15娛樂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飯圈到底是什麽,為什麽同樣是狂熱的喜愛,大家對紙片人就更加寬容。

首先,工作室包裝一個流量明星(也就是沒有過硬的作品,憑著公司的包裝火起來公眾人物)為的就是賺錢。做出好的作品是沒有必要的,流量明星透過包裝出來的人設快速變現。工作室要把這個明星在社交媒體上的數據和他吸金的能力放在首位。數據好有利於接代言間接促進變現,有錢的就給工作室打錢。

那麽問題來了,怎麽能讓數據變好打錢變多?首先不關註偶像相關的人是無法利用的,不關註偶像的狀態也不看選秀節目,一點利用價值都沒有。所以他們的利用物件只能是關註的人,也就是粉絲。怎麽能最大程度的壓榨有限粉絲的最大價值,讓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出力呢?首先要模擬一個「角鬥場」,每個偶像找一個對家,沒有對家也要弄出個對家,要競爭起來,弄個榜,誰打榜金額高,誰就資源多更風光。粉絲要是不願意做消極怎麽辦?僱用職業粉絲,把對偶像的愛和金錢還有銷量聯系起來。愛他你就要給他花錢,他的金額不夠他就要輸給別人擡不起頭來。愛他就要給他做數據,給他轉評贊洗廣場控評,不能讓別人說他壞話。

不太正面的話題上熱搜了——是對家打壓我們,我們要用整齊劃一的評論把訊息壓下去

正面的話題上熱搜了——你們哥哥多麽多麽努力,謙虛,辛苦,他純潔無瑕,只為夢想

你愛他就要為他做這些,你都沒發給他花錢,你內不內疚,哥哥這麽慘我沒錢那就努力刷數據努力控評。這樣一來,愛就變得有衡量的標準了。謊話一百遍就成了真話,何況有人天天在你耳邊灌輸,而且不止一個。當你踏入飯圈一步,就會被集體意識裹挾,所有人都在美化偶像,所有人都在吹他的彩虹屁,所有人都說愛他就為他花錢愛他就要為他抵禦不好的評價。

所以你會發現飯圈的本質其實是處在現實社會的活人+金錢+人為角鬥場。作品不重要,如何包裝如何販賣人設,如何完成第一波吸粉再壓榨他們的錢才是最終要的。這就是飯圈的原罪。任何脫離了這個要素的「圈子」都不是飯圈。你們看到的「xxx快變成飯圈了」一般都是學了層皮,也就是學到了飯圈的表現形式,但是飯圈最終是要變現的,這些控制粉絲的手段最終都是為了讓粉絲出錢和幫助轉化錢。而邏輯的順序是這樣的:

飯圈:為了賺錢——控制粉絲——粉絲狂熱——做出道德敗壞的事情——飯圈挨罵

而宅圈直接進入第三步,他的「狂熱」並不是因為金錢和人為催生出來的。那麽問題就變成了,為什麽缺少了前兩步,宅圈仍然有了飯圈的表現?

因為飯圈模式,為「愛」找到了一個簡單易行的衡量方法和實踐手段。這種一一對等的關系太好理解太粗暴太直接,太好模仿了,因為本身就是用來奴役粉絲為工作室打白工從心理角度設計的戰術。以至於就算是紙片人愛好者,也間接被這種行為傳染,或者說是接受了這種簡單易懂又低智的邏輯——愛他就打錢,愛他就無條件維護他。

但是紙片人缺乏最根本的「金錢」的推動,沒人給你弄個花錢的榜讓你去拼,也沒有所謂的「大粉」逼著你做數據和打錢。你需要買多少張專輯/遊戲卡帶/手辦/金屬徽章/立牌等產品來證明你是愛這位紙片人的嗎?有人催你買這些東西來讓你表達對這位紙片人的支持嗎?舉個例子灰原哀和毛利蘭的粉絲天天吵架比這比那,但是有人說你不買灰原哀的周邊你們就要被毛利蘭壓一頭,出場時間都沒毛利蘭多嗎?

再加上紙片人沒有個人意識也沒有個人行為,他的行為只存在於作品之中,如何設定完全看作者的安排(比如說Re0,蕾姆人氣高吧,高到作者把控不了進度光芒蓋過女主,直接劇情殺了)。脫離了作品角色毫無意義。所以現在的紙片人愛好者,只能說飯圈【化】,而不是飯圈,它學了個皮毛但是沒有根基,再鬧也鬧不出真正飯圈的影響。

Ps.但是有個特例要說一下。【戀與制作人】這部遊戲的玩家,已經從帶入遊戲獲得虛擬男友的角色變成了男性主角的粉絲。每一位男主角的粉絲為了自己推的男主出場機會更多故事更好,開始為某一角色花錢——給這個角色花錢越多官方越重視自己推的角色。盡管沒有職業粉絲做他們的意見領袖,但是自己推的角色已經和其他男主角成為了「對家」,從而引發各種大規模的吵架。但是因為是無論怎樣終究是紙片人而不是公眾人物,所以最大範圍的被限定在了圈內,而沒有引起普通人的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