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早上九點,成都市老年大學一間教室就已經坐滿了人。原本規定九點半上課,因為珍惜早上的時間,大家全部自發在九點前趕來。
這是一支平均年齡超過六十歲的「學生」組成的合唱團。為了上課,一些住在高新、華陽等地的學員需要一早起來奔波。
進入合唱團3年,65歲的歐陽以微每逢上課,需要六點多起床,冬天出門時天還未亮。家人們不理解歐陽以微為什麽這麽大歲數還要這麽辛苦,「上課路上我也會一直猶豫下次還要不要去,但每次上完課,我想今天有收獲、有提高,覺得很值,下次我還要堅持」,這位頭發花白的老人說。
和一般的老年課堂不同,成都市老年大學藝術團這支合唱團以專業和嚴格著稱。老人們入學前需考試,日常有作業,期中末要考試,軍人出身的李指揮更是以藝術的標準嚴格要求(合唱團成員)。
憑著堅持,三年來,這支老年合唱團從大多數不識樂譜,到一路舉辦音樂會、拿獎項,歌聲飄過鳳凰山體育公園,唱進大螢幕,今年「六一」兒童節還登上央視少兒頻道。這群老人用自身的經歷證明: 熱愛可抵歲月漫長,任何時候追夢都不晚 。
▲合唱團舉辦音樂會
一群不識樂譜的老人,決定學一門藝術
據市老年大學合唱團隊長廖小鵑介紹,合唱團於2000年成立,如今已有二十多年歷史,擁有六十位成員。在廖小鵑的印象裏,過去,這支老年合唱團一年只能排練一首合唱歌曲,大多數老人甚至看不懂樂譜。
轉折發生在2020年,隨著李指揮的加入,學校方面逐漸重視,開始重新為合唱團劃定標準。
「我們設定了入團考試,每年有年度考核,另外還有試唱考試,因為合唱分四個聲部,所以設定四個人一組,一起試唱,隨機抽簽,有嚴格的打分(制度)。」廖小鵑表示,合唱屬於團隊合作,水桶效應非常明顯,「短板」會影響整個團隊合唱的效果,所以合唱團還會有末位排名,激勵每一個學生要保持一定的水準。
李指揮同樣給合唱團提出了專業要求。課堂上,他要求每一個老人都學會看懂樂譜,並且強調課堂紀律,不允許出現閑散狀態,課下要認真背譜、打磨歌曲。有學員曾透露,課堂上不配合的學員,還會被這位兩鬢斑白且較真的李指揮「請」出去。
▲合唱課堂
合唱團這套嚴厲的標準曾讓很多學員不理解,他們認為明明是老年人退休了沒事幹,唱歌開心一下,為什麽要這麽嚴肅?
答案很快由團員們自己給出來了。
67歲的劉宏偉曾在武漢工作,退休後來到兒女工作的成都養老。曾加入過合唱團的他,之所以來市老年大學合唱團,就是因為被這裏的高水準和高要求吸引。在他看來,合唱和獨唱不一樣,如果沒有紀律性,很容易變成一盤散沙,作為團隊計畫,唯有大家像一股繩索團結在一起,才能演唱出好作品。
歐陽以微在華陽街道的合唱團學習了三年,希望能夠不斷進步,這位音樂愛好者在老師推薦之下,來到市老年大學。
雖然加入了合唱團,但歐陽以微要克服很多困難。除了來回三個多小時的上課路程,她還擔心自己基礎薄弱、拖後腿,所以課後努力練習。課堂上,她還要忍耐一些尷尬時刻,比如抽查,歐陽以微在內的不少學員都曾因擔心唱不好,偷偷紅過臉。
為了調動團員積極性,合唱團去年舉辦了第一次音樂會,準備了20首曲目,最後實際表演了18首曲目,全部要求背譜演唱。歐陽以微回憶起那段籌備的日子,幾乎天天在背譜,「做菜我都放著音響,家裏人問我在幹什麽,我說要開音樂會,要背歌曲。」
合唱,作為音樂的大熔爐,將無數獨唱的「星星」匯聚成璀璨的銀河,迸發出耀眼的光芒。包括歐陽以微、廖小鵑在內的許多在合唱團堅持下來的老人回憶起那場音樂會,都感到「感動」「興奮」。那是許多人第一次穿著盛裝,登上如此隆重的舞台。
廖小鵑說,在音樂會上,當聽到所有人的和聲「奔湧」而出時,她發自內心地感動,「聽到合聲時,我身上起了雞皮疙瘩,覺得其中有自己的一份力量, 合唱是整個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大家就像在完成一件藝術品。 」
▲合唱課堂
心存熱愛,花甲之年追求童年夢想
對於高要求,李指揮有自己的想法。
從一開始,他給自己的定位並不是陪老人們唱歌,而是做音樂教育。他認為,這是老人們曾經欠缺並且一直渴望的一門課。
「如果老人們想打發業余時間,其實街道、社群自發的老年課堂都可以滿足,包括老年大學也有普通的聲樂班。但合唱團不一樣,既然叫合唱團,就要按專業標準要求,它屬於藝術範疇。」李指揮解釋,過去,合唱作為一門藝術被忽略,如今有了機會,每位參加合唱的老人都可用「藝術家」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從事合唱工作二十余年,因為熱愛合唱,李指揮能看到合唱團老人們的熱情。
▲合唱課堂
不少參加合唱團的老人為了圓夢而來。歐陽以微告訴記者,自己從小喜歡唱歌,但沒有機會學習音樂。上班後在辦公室工作,非常羨慕單位裏擁有一技之長的同事。
「過去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我都不算努力,父母對我也沒要求,如今我65歲,都退休了,還是想為自己的夢想努力一次。」歐陽以微表示,每當想要放棄時,就會看看周圍更年輕、優秀的同學,鼓勵自己堅持下去。她始終記得李指揮說過的一句話,「努努力,墊墊腳、撐撐手,你就能夠著目標」。
63歲的張勁松參加合唱團,也是為了完成少年時的夢想。作為一名大學退休的繪畫老師,他在中學曾有過系統的聲樂訓練,但後來因為工作繁忙,沒有再繼續學習音樂。
張勁松認為,退休後一周去合唱團上兩節課,能讓自己的生活更加有規律、有節奏,「真正的熱愛不需要堅持,它會化成一種內在力量驅使我,學習任何東西都有發自內心的快樂,想持續學習下去。」
▲合唱團舉辦音樂會
收獲友誼,彼此攜手陪伴
因為共同的興趣和熱愛相聚,合唱團的不少團員還在暮年收獲了友誼。進入合唱團三年的周潔,因為生日時收到隊長廖小鵑制作的視訊影集而感動得流淚。
「大家都說,年紀越大越不容易交朋友。但在合唱團,我交到了一群好朋友,特別是鵑姐,我們經常一起出去玩,我覺得這應該是演唱之外最大的收獲。」已經57歲的周潔開玩笑說,在老年大學的合唱團,自己正在慢慢地忘記年齡,無論是心態還是身體都變得越來越年輕,如果不是要過生日,覺得自己才30多歲。
合唱作為一項合作計畫,合唱團裏包括廖小鵑以及各個聲部在內的隊長都格外重視團隊的團結氣氛,每個月會給過生日的學員集體發一次生日祝福。
廖小鵑認為,老人們不僅需要持續地學習和成長,同時還需要陪伴和關註。作為隊長,她表示,只要老人們在合唱團一天,都是自己的「寶貝」,會被貼心對待。
▲合唱團成員合影
從不識樂譜到拿到越來越多的獎項,如今市老年大學合唱團的學員們收獲頗豐。廖小鵑和合唱團的老人們也鼓勵年輕人大膽地去追求夢想,只要保持熱愛,無論是老人還是年輕人,都可以一直精彩。
「加入合唱團前,大家從來沒站上過舞台,但如今我們都實作了人生跳躍,互相幫助,一步步走上了各種各樣的舞台。因為熱愛,我們的歌聲飄過鳳凰山體育公園,唱進了成都電視台、四川電視台,登上過中央電視台。我相信只要心存希望,任何時候開始追夢都不晚。」廖小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