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娛樂

為什麽很多人對朱一龍的演技和台詞這麽苛刻?

2020-08-07娛樂

實話實說就有點難聽了…… 因為他們不懂表演

翻了翻這個問題下,有個回答裏「如果他去挑戰某個綜藝就很不明智」給我看笑了。因為能說出這樣的話,看來是真的不懂。

電影、電視劇、舞台劇,你看的多了自然能看出區別來。

我不敢說自己多專業,其實我也不專業。但興趣愛好在這,也看過些相關的書籍公開課和論文學過些理論知識,比起大放厥詞的人,好歹專業一點點。

這些年我也去看了看大眾意義上的「演技好」叫什麽,十個人有八個人在說「哭戲好」,剩下倆用大喊大叫驗證「台詞好」。

挺……降智的。

剛好昨天看了張頌文的一節電影課,講的是「 為什麽面無表情地表演卻能被奉為經典 」。有興趣可以看看學學。這個系列很好,除了需要為知識付費沒啥毛病。

然後咱們說那個總被人拿來說的「台詞」問題。

我其實一直不太理解什麽叫「台詞好」。如果是字正腔圓、大喊大叫——那個應該去當主持人,演戲是不能這麽演的。還是上面那個視訊,跟張頌文說的差不多:一個演員要明白此時導演需要觀眾的註意力放在哪裏。演員的工作其實是要 明確導演/編劇的表達意圖,然後把觀眾的註意力吸引到它該在的地方,讓觀眾的思維跟著作品走,引導他們按導演/編劇所預設的 思考淺層的故事邏輯,和深層的思想內核

至於追求表象的「搶戲」,如果一場戲下來觀眾的感覺不是「這個角色很真」而是「這個演員演技很好」,那不對,那是下乘的表演。 這種東西適合做愚弄觀眾的噱頭 ,比如上述靠這個賺取收視率的綜藝。

去年年底剛好有幸去上海看了一出話劇,易蔔生的【玩偶之家】。主角海爾茂是由我很喜歡的話劇演員+配音員沈磊老師飾演的。這出話劇很有意思,整部劇都是在一個大約二十平方的小舞台上完成的,沒有換景,場景的切換、劇情的推進全靠舞台光效和演員完成,角色沒有戲的時候,演員甚至要完成一些布置舞台的舞美工作。

這個難度是很高的,七八個主演幾乎始終都在台上,卻需要表演不同人物、不同場景下的不同情節。娜拉和林丹太太講自己背著丈夫救他的經過,是不能被海爾茂聽到的,而海爾茂跟她們就在同一個舞台上,在用陰影分割出來的「書房」裏看書。這要求的是演員的「靜」,在燈光的配合下,海爾茂需要把他的存在感降到最低。而當下一個場景切換,故事從娜拉移到海爾茂的身上時,又需要演員的「動」,要靠表演的張力迅速把戲搶過來,才能讓觀眾因慣性停留在娜拉身上的註意力迅速轉移到海爾茂身上來。

高明的表演不是說你有100就做100,而是你要明白什麽時候做100,什麽時候做60,什麽時候做10。該給10的時候給到10,該給60的時候給到60,該給100的時候給到100,這才是好演員。

說起話劇來,我就想起另一位話劇出身的演員,這兩年好像被打上了「戲骨」的標簽,為了避免麻煩不點名了,用代號A代替。我去看了A近年的一些電視劇作品,發現一個問題:水土不服。

話劇演多了的演員,如果水平不夠,是很難迅速調整好演電視劇的狀態的。為什麽呢? 因為話劇是站在舞台上表演 。觀眾對舞台的註意力是平均開的, 沒有中近特去強調演員細節的狀態 ,甚至演員的表情後排的觀眾都看不到。這怎麽演?靠聲音、靠肢體。舞台上更接近方法派,演員一直在明確告訴觀眾他在「演」戲。

來咱們隨便貼一段劇本。

萍(急躁地):鳳,你以為我這麽自私自利麽?你不應該這麽想我。——哼,我怕,我怕什麽?(管不住自己)這些年,我做出這許多的……哼,我的心都死了,我恨極了我自己。現在我的心剛剛有點生氣了,我能放開膽子喜歡一個女人,我反而怕人家罵?哼,讓大家說吧,周家大少爺看上他家裏面的女下人,怕什麽,我喜歡她。

我問你你生活裏見過這麽說話的人嗎?見到這樣說話的人你估計覺得他有病。

這是話劇的特殊性,多數時候, 在話劇舞台是誇張的,台詞誇張、聲音誇張、肢體誇張,因為在舞台上很難有細節的輔助 。——不是說不需要細節,但大多數觀眾不會關註這些細節。你把這套東西擱大銀幕上,來個懟臉特寫嗎?

(這也是我總吐槽某綜藝的原因,評委是按話劇的標準點評的,放到觀眾面前卻是電視劇的呈現方式……不是說這樣不能玩,但這個策劃從頭到尾就充斥著「不懂表演」。)

好演員是很容易調整過來的,你看陳明昊,人家常駐話劇不代表人家演不好電視劇。他演得了大開大合,也演得了春風化雨。A不太行,他那個肢體看得我煩燥,給中近景的時候細節又不夠豐富,空。幸好是電視劇,要是電影就真成災難了。

所以真的,別把那種大喊大叫的表演方式都當成高端的表演:有的確實牛逼,有的確實傻逼。

那麽電視劇電影裏,什麽表演叫高明呢?

電視劇和電影也是兩種不同完全不同的藝術形式。從塑造上說,電視劇篇幅更長,有足夠的時間講一個故事的來龍去脈、一個角色的前世今生;而電影則需要在100分鐘內完成三幕式,留給演員的空間並不多,還要分一大半給導演。從表現上說,電視劇表達一個劇情可以平鋪直敘,而電影則必須刪繁就簡、簡潔有力。

題目說的是朱一龍嘛,今天就重點說電視劇吧,電影等以後有機會再說。

電視劇難點在哪裏呢,在於長。動輒幾十集的劇本, 演員需要厘清每一場戲對應角色的人生階段、對應的客觀環境、對應的事件邏輯,最後整理出一個符合規定情境的狀態出來

近年的例子可以舉一個【甄嬛傳】。如果有看這部的花絮應該知道,這部電視劇基本上是混著拍的,也就是說上午可能還在「嬛嬛四郎」,下午就拍「無比惡心」了。孫儷在這部電視劇裏的表現非常出色,我記得她在采訪裏說,是事先用不同顏色的標簽紙標記好不同階段的甄嬛,開拍的時候再根據標簽紙定位時間線。

在快節奏的拍攝進度裏,找到恰當的角色狀態 ,是電視劇拍攝的難點之一。或許電視劇的要求沒有電影那麽極致,但演員的狀態必須得「對」。

這個在朱一龍身上也有體現。【知否】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知否進組當天拍的是「其苦不堪說」的走廊戲,殺青拍的是「你這個小騙子」的道觀戲,都快把齊衡倒轉過來了。【知否】對於朱一龍的難度,就像他自己說的,他出場很少,且每次都是帶著矛盾出場的; 繁重的敘事任務擠壓了角色邏輯的空間 ,在完成相應場次的表演之外,朱一龍要做的還要在有限的空間內去豐富角色的邏輯。

所謂的「信念感」,是他要相信這個角色,他要清楚這個角色在這個階段為什麽是這個狀態。只有捋清楚這一點,他才能圓融地表演,才能在福至心靈的瞬間給出下意識的反應。

我想朱一龍早就填補好了齊衡的一生。對明蘭從憧憬到執念到釋然,對朝堂從天真到妥協到聰明地抗爭,對自己從拿不起到放不下再到放下,齊衡在200分鐘之外,也生動的活著。

我對表演最初的認知,來自於一部並不算優秀的電影叫【我要出名】。這部電影裏劉青雲飾演一個落魄的影帝。他遇到女主的時候,女主正在出演一個只有一句台詞的妓女。一句對嫖客的「去不去」反復NG,他去告訴女主,生硬地念台詞是不對的。你要想清楚這個角色,她為什麽出來賣身,可能她迫切地需要這筆錢,因為她家裏還有一個嗷嗷待哺的寶寶。

這個妓女可能只有一個鏡頭一句台詞,但她一個角色——沒有小角色,她有完整的一生。

表演是一座冰山,拿給觀眾看的在海面上,演員掌握的在海面下,海面下的冰山決定了呈現給觀眾的豐富度和豐滿度。不聰明的觀眾只能看到海面上,那麽他比較兩個演員追求的只有「形似」,這樣的審美是低劣的。

每個觀眾都一定要有獨立的審美標準,並不斷提升。 觀眾的審美決定了市場,而在當代,市場決定了文化產品的品質。這是作為觀眾的責任。

而你去看朱一龍在【重新開機】裏初到楊家墳,和胖子對拳那場戲。你能在他的表情裏看出他的前半生,那是一句「必須通知考古隊」掩蓋不住的。

用台詞塑造角色,太低階了。他不惜得演,我也不惜得看。

篇幅太長了,一不小心就有些了這麽多還越寫越偏離大綱,這次就到這吧。關於表演我還有很多想說的,以後有機會慢慢講。

話說回來,你說朱一龍的演技登峰造極了嗎?他沒有。他其實是有一些問題的,而且他的時間不多,有些問題需要盡快突破。但他的問題不是這些浮於表面的技法,而是更深層次的感知、表達、創作無意識的問題,而 這些不是對他「苛刻」的那群人有能力談論的

看到他最近的采訪,其實他明白「瓶頸」在哪裏,而且早就開始突破了,我就不替他操這個閑心了。

最後還是聲明一下,本答案點名的演員和作品,均為正向描述,目的僅為借鑒參考和舉例。2020年了,再拿這個叫「碰瓷」,我覺得有問題的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