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娛樂

香港所有明星,都在這部劇裏了

2024-08-25娛樂

文|獨孤島主

世紀之交TVB 拍過一部百集長劇【創世紀】,在如此巨大體量的作品中,無線旗下藝人大比拼的盛況,這很容易讓人想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周潤發、鄭裕玲、任達華、石堅們在許多套超長篇巨制中的表現,群像豐富的表演陣容,很容易令人有充實的代入感。

【狂潮】中隨便一個客串的路人女孩,都可能是新人港姐,娛樂工業趨向鼎盛的時代,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

【狂潮】(1976)

1985年,TVB播出了一部長度僅有五集的台慶古裝劇,名字叫做【楊家將】,由北宋楊家掌門楊繼業為國抗遼開始,一直貫穿致令楊家幾乎全軍覆沒的金沙灘大戰、為楊家平反的審潘洪及至佘太君大破蕭太後等情節,幾乎將明代熊大木【楊家將演義】為代表的一系列楊家將故事的前半段講了個清楚明白。

【楊家將】(1985)

當然單純的歷史演義並不是重點,【楊家將】將歷史故事嫁接在廣義的神話背景下,將宋遼之爭直接勾連天庭眾神的勾心鬥角,這就非常好玩了。

劇集開篇便是密集展示天庭盛況的場景,整個宋朝君王更叠以及國運,都被八仙、玉帝等決定,楊七郎(梁朝偉)被射殺的悲壯時刻,也透過天雷滾滾暗示他的下凡身份,最後的破遼大戰,更與呂洞賓(周潤發)等仙人直接勾連,近乎宿命的劇情(其實是粗糙)急速推進,將所有可能出現的bug都推給了仙界。

但這仍然不能夠掩蓋劇作中對於家/天下的忠孝節義的不斷強調,這與充斥了劇情的無常感相比,尤見諷刺。

這段故事在熟悉傳統戲曲的觀眾(對1980年代中期守在電視前看【歡樂今宵】的觀眾亦然)看來,有不少直接可以從戲曲劇目中移情,單以京劇而言,即包括【七郎八虎闖幽州】(金沙灘大戰)、【李陵碑】(楊繼業窮途末路)【清官冊】(審潘洪)、【四郎探母】(楊延輝回宋營)等講述楊家將不同階段故事的劇目,其中【四郎探母】的故事架構更成為很長一段時間分隔兩岸三地的華人的共情經典,經歷家門慘痛並被遼君招贅為婿的楊四郎(苗僑偉),夾縫於忠君報國與愛情恩義之間,恰能映照許多中國人在大時代的精神流離。

以上這些是【楊家將】在短短五集文本中呈現的有限文化意涵,這當然很重要,但對一部商業電視台的台慶電視劇而言,這部劇集最大的意義顯然也是最大眾的意義。

在【楊家將】中,動員了超過50位足以獨當一面的小生花旦及綠葉實力派演員,除了擔綱楊家七子中重要角色的劉德華、梁朝偉、苗僑偉、黃日華及飾演八賢王的湯鎮業這當年最當紅的無線「五虎將」之外,更可在諸多配角與出場一瞬的小龍套中見到而今已經成為傳奇的大咖,周潤發飾演的呂洞賓,張曼玉飾演的九天玄女、毛舜筠飾演的楊三娘,有的戲份略多,有的僅一閃而過。

其余諸如秦沛、劉兆銘、譚炳文、萬梓良、盧海鵬、廖啟智等皆有吃重表現。劉嘉玲飾演六郎(劉德華)之妻,曾華倩飾演楊七娘,以今日的獵奇眼光看來,亦別有興味。

這樣齊全的演員陣容,在無線電視歷史上空前絕後,相信也在香港電視史上獨一無二,1980年代正是無線電視集齊了國粵語片時代的老牌明星(鮑方、張英才、譚炳文等)及自有培訓班出身的歷屆優秀青年選手(五虎將、周潤發、李國麟、廖啟智等)、人才輩出的年代,所有這些經歷了冷戰時代洗禮、於1970-80年代厚積薄發的演員,在1985年的節點上,於無線電視這座堪稱造星航母的電視巨輪上輪番上陣,可觀程度是不難想象的。

在這部比【建國大業】足足早了四分之一個世紀的數星星大戲裏,要在有限篇幅內讓這些演員得到充分發揮,其實是非常考驗編劇能力的。

除了上面提到的對楊家將故事經典段落的化用,在具體的橋段營構上,盡管節奏比較急躁,但也充分註意到發揮不同型款演員的特點。

擔當中段高潮、非常慘烈的「金沙灘雙龍會」一節,除了戲份吃重的主角四郎到七郎,擔任輔配的大郎(黎漢持)、二郎(吳鎮宇)等,在這場戲中透過吃酒、決斷等小段落展現出鮮明的持重或緊張分野,正與這讓兩位演員自身的表演特色相得益彰。

審潘洪全過程裏,八賢王、包拯、寇準(夏雨)與潘妃(莊靜而)的來回賽局,亦十分精彩。

今日通常被認為在當時被嚴重低估的70年代無線主演夏雨在這些戲碼中厚重與機智合為一體,不動聲色的斂藏式演出有效舒緩了全域高歌猛進的節奏,可以說,那個時候的夏雨,是比同時的劉德華與梁朝偉更深理解了演出中以退為進的節奏的。

在 TVB 後來推出的音像制品版本中,早期的 VCD 僅收錄了最初播映的無極版本,而後來的DVD則出現了加長版,因此本劇實際長度達到了六集,對一些周邊角色的呈現也更趨豐滿。

盡管整體來看,【楊家將】以群星薈萃吸引觀眾眼球,劇本結構並不太講究,以神話統領歷史也很容易讓此劇有偷懶之嫌,但作為短平快同時又基本平靚正的短篇港劇,能夠在這樣的容量裏發揮出每個演員應有的水準,這樣高效、精準的明星生產套用機制,仍擔當得起「不服不行」四個字。

這樣的夢幻組合,香港以後應該永遠不會再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