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娛樂

當我們懷念過去的偶像和書影音作品時,是在感慨文藝作品的變遷,還是回憶起了那個時代的自己?

2024-02-01娛樂

在心理學裏「懷舊」是個很重要的概念,和人的心理發展息息相關。

因為當我們談起過去時,不只是重復一遍以前的事情,更多其實是在談論過去對現在的影響,還包括了我們對過去的理解和演繹。記憶不是一成不變的,每次被加工和提取的時候都會被重寫。

最早的「懷舊」是孩子的幻想:

幻想就是可以以白日夢的形式,暫時把自己和現實分離開,無視現實的問題,只服從自己快樂的原則

就像嬰兒如果吃不到奶,有時也可以透過幻想,還原自己之前吃奶的場景,而不必立刻需要母親在。(不過如果孩子的玩具太過擬真,那孩子會既不需要幻想也不需要面對現實,對孩子的發育非常不利)

人的記憶有兩種: 外顯記憶和內隱記憶

外顯記憶: 主要是那些平時可以調出來的記憶 ,有時是完整——生動、形象、前後一致的故事(比如一個人的自傳);

也有時是片段式的語音、字詞或者某個感覺的片段。這部份記憶是可以管理的,如果有問題也能及時調整。

內隱記憶:也叫「程式記憶」 這部份需要的時候不一定調得出來,它們就像程式一樣可以自動引領人們去做或者感覺到什麽

觸發內隱記憶的可能是:

一些刺激:比如從小缺乏回應的人,容易把「安靜」當成拋棄之類的危險訊號;

一種情緒、心境:比如抑郁癥的人可能會因為情緒低落,一下子把人生之前的各種不順都回顧一遍;

一種狀態:很多人有了孩子之後會無意識地想起自己小時候,從而對孩子更加關心或者忽視。

不過內隱記憶的缺點是,如果沒有新的東西加入,就會不斷重復原來的程式。而且越是曾救人於危難的程式就越難被重寫。

我們平時的「懷舊」也是外顯和內隱記憶同時被觸發的反應

它不僅是發生、存在於過去,更多和我們現在的狀態有關,重點也主要是我們如何重寫、整合和過去有關的那個片段。

整理對過去的感覺,更有助於我們理解自己現在怎麽了,以後要怎麽樣。這些片段背後也會反映了我們和其他人的關系如何,自己處於一種什麽狀態

經典的書、影、音裏總有些能讓人常看常新的東西。

而我們「懷舊」的東西,都是根植於過去自己經典的、重要的體驗——對自己最有價值的東西往往是來自自己重要的體驗

人的成長也是伴隨著不斷的「懷舊」和告別的

從最早的和父母互動,簡單的認同自己是誰(爸媽喜歡或者討厭的人),自己的理想是什麽(一開始更多是符合主流價值的「老師」「科學家」什麽的)。到後來逐漸對自己的理解更加全面、立體。

也伴隨著不斷的失去和哀傷:

從只是以自己的感受為中心,到能放下一些自己的感受,關註和對方的關系,那個人對自己的影響。逐漸從裏面更了解別人是怎麽樣的。

懷舊的過程讓人的記憶也會變得變得完整和真實 。即使記憶裏需要的人不在了,也能更有現實感,記住喪失帶來的不愉快,還能更充實的投入到新的人或事裏。

很多父母也因為缺乏對過去的「懷舊」,本應該照顧下一代,但是由於自己缺乏足夠的成長,導致優先考慮的是用孩子滿足自己幼稚的欲望,從而讓孩子發展缺乏必要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