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家居

日本南韓歐美家用電器在中國失敗的原因是什麽?

2019-11-13家居

寫這個之前先看一些品牌。

冰熊、小天鵝、金星、牡丹、燕舞、水仙、新飛、春蘭、萬燕、白菊、古橋、容聲、科龍、熊貓、遠大、榮事達。

想必沒有電商的存在,可能大家連九陽、奔騰、飛科、長虹、格蘭仕、櫻花、先科、誌高、奧馬、雪祺都未必想得起來。有多少品牌在這幾十年間淪為二三線甚至倒閉,這個數位我統計不出來,但我能看到和想到的也是非常可觀的。

圖片來自百度

在我看來國產家用電器之所以打敗世界其他名牌,甚至反向出口占領世界的原因就是因為競爭,沒有任何保護的放開競爭。任何一家如今存活的家電企業都是在一片紅海中赤身上陣奮勇拼殺的成果。

有人說家電技術門檻低,誠然,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相對的低技術門檻造就了無數家電工廠,從地方企業到街道工廠都可以生產家電,很多品牌都是地方品牌。生產好產品的企業用的進口核心零部件,一般的企業只能說是土造零部件。產業鏈的上遊不完善,使得家電雖然在功能、外觀上不輸於國外品牌,但是品質上還是有些差異。所以整整幾十年,國產品牌大多數時間都是在用價格換市場。但是這個思路沒有錯,只有先解決了0-1的問題才能解決1-99的問題。開啟市場永遠是生存的第一要務。就像日本車進入北美一樣,就是便宜足量還省油,遇到石油危機一下就崛起了。而國內市場的環境就是窮,所以價格就是開啟國內市場的敲門磚。

96年的時候長虹的高端電視進口的日立映像管,一台4:3片幅的映像管電視可以做到34寸,難以想象。需要2-3個身強力壯的年輕小夥才能搬得動。一台電視售價15000多。品質沒得說,那電視用20年都沒修過。但是你要知道96年的1萬塊是個什麽概念,2000年的時候我一個月薪資才300來塊錢。顯然這個市場被康佳、創維、海信占領一點都不虧。

除了肉身上陣,像格蘭仕、九陽、飛科、萬朗、奇帥、奧馬、奔騰這種職業代工更是開遍了大江南北,從小作坊到人工流水線應有盡有。貼著大牌的標誌,用勞動力換取了很多技術和設計。

高占有率的下遊市場帶動的是上遊市場的逐漸完備,逐漸的我們有了生產高效能電機、壓縮機的企業,有了生產高價效比面板、電路板的企業。更好的鋼、鋁、銅,甚至更好的油漆和塑膠件。帶來了品質的全方位提升。

0度保鮮,說起來是個創意,但是沒有高精度的溫感做不到。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烤箱。你大可以在網上平台買一些從100多到1000多的各種品牌烤箱來用一用。設定一個溫度,然後放兩個溫度計進去看一看,十個裏面難有一個準的,包括國外品牌(甚至也是國內代工)。做好了溫感才能做氣流的設計和溫控邏輯設計。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保持0度不結冰,這不是冰箱企業的一個宣傳口號,它背後是一整個產業鏈的提升。

真空保鮮也是這樣。我是做註塑的,我最明白,一個可以長期保持真空的容器可不是隨便拿個廠子就能做出來的。這是從設計到模具精加工再到產品精加工的復雜過程,拆解開來還有非常多的環節,統統要做到精確無誤。哪怕是氣密膠墊一個批次的材料指標有問題,都可能做不到。

現如今的國產家電,高品質、高價效比的比比皆是。占有國內市場是應該的。

但是這些還不夠。

如今你們能夠看到的海爾、美的、格力,能夠站在國際舞台上跟國際品牌拼刺刀,僅僅依靠高品質是不夠的。他們在國內的肉搏戰中已經領略並純熟套用了創新的技巧。

這可能就挑戰了題主關於國外核心技術先進的認知了,這個認知已經過時了。曾經家電行業是個相對門檻較低的電器行業,但是隨著消費者的需求,市場在變化,門檻也在不斷的提高。現今的國產家電擁有著市場和產業鏈的雙重優勢,早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土造的印象了。

很簡單的一句廣告語,有涼感無風感。你說它毫無技術門檻,單純的把倒流通路設計的不對人就行了。我覺得有興趣的人可以DIY一下,把你家空調出風口的導流板改造改造不對人直吹感受一下。差不多和做好完全是兩個概念。這是技術積累,是門檻。

壓縮機的靜音,也是一個NVH工程,不是多加隔音棉密封墊就能搞定的,這也是門檻。

格力的董小姐曾經講過一個故事,她們的空調再銷售到南歐某國時被大量退貨,原因時當地梅雨季很多,空調的室外機都銹了。於是格力就研發了一套從外殼到冷凝器到壓縮機的全防銹設計,然後就徹底開啟了該國市場。這是門檻,研發實力的門檻。

隨手品牌加獨創你可以找到很多國內企業自主開發的核心技術,不但領先國外品牌,甚至是引領行業的。

產品又好,又便宜,技術還領先,憑實力占領市場,我覺得這很公平,沒有為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