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遊戲

戀愛復盤及王者榮耀數據分析+對Fi功能的部份解釋(淺析版)

2024-05-04遊戲

非常好理性功能,使我一旦談完戀愛就要進行復盤分析——沈迷復盤,使我也沈迷腦交,而非一對一、一對多或多對多的實體互動——其實這也非常符合榮格原著裏的典Fi原型。

一、關於Fi

這方面的定義澄清、原著復讀目前筆者觀察到的是F功能優勢人(不論Fe還Fi人)做得比較多,但發現部份T人對自己的劣勢功能存在相當的誤解甚至是全無了解,故寫此文。

懷疑大夥的輸入流是真的很不一致,那我們首先對一下資訊,統一一下語料。

原著本身就不談了,首先講到八維最權威的最終解釋權肯定歸榮格的原著所有,裏面有對內傾情感型的詳細描述和內傾情感是一個理性(判斷)功能的全部講解。

這邊直接摘錄一些易混淆、最需要澄清的部份進行詳細講解。已有現成回答,故直接參照而不贅述。

感謝以下答主對原著的搬運和解讀。

我以為這種語料是大家都在看的,所以認為應該沒什麽人還認為Fi是情緒化的代名詞了——認為Fi情緒化、infp是小蝴蝶、日常沒事只會嚶嚶嚶,是落後於不知道多少個版本的刻板印象。

這就如同, 搞AI,卻不知道LLM。讓我非常難以忍受。

眾所周知,情緒是一種激素分泌水平波動所導致的生理行為,如果要研究這種現象,為什麽不去研究神經科學,而是榮格八維?

你是否知道,這是兩個完全不能混用的模型?

如果要搞交叉,讓我來教你怎麽搞:

首先你要抓大量的足夠多的實驗樣本( 且不要以身邊統計學和個人社交圈 為例,說自己微信好友9999+的也可以停一停了, 你有足夠的樣本數量,但是你沒有足夠嚴謹的科研方法,你的一切推斷,全是基於自身分析方法論的「個人結論」,並不能因為你是什麽日月升瓶,就代表你足夠客觀,或者絕對客觀)。

N取多少自己看吧。我的建議是1000+以上。

對他們全部進行榮格八維的測試,然後再對他們的情緒波動起伏和神經活動進行觀測、記錄,設定一個觀測周期,保證每個受試者被參與的(可能造成情緒波動的)事件一致,控制好變量,再將受試者的激素水平變化、紅外熱成像圖譜和他們自我表達的主觀感受(個體自身對自我情緒的感知和描述)都收集起來,嘗試去找和他們的八維模型之間的對應性,至少也要等這個實驗做完了,再來說有沒有「Fi和情緒更相關」的規律。

可是這科學嗎?目前有心理學或者學界主流觀點認可的「榮格八維測試」嗎?並沒有,這在學界就被認為是偽科學,說難聽一點,我們所有搞這些的人都可以當作是巴納姆效應下的自我安慰和銀趴式自嗨,玩一下就 差不多得了。】

心理學界就不承認榮格的精神分析那一套,心理學界承認的是行為分析和認知療法。雖然精神分析有其意義(我個人也曾經是它的愛好者),而且行為學流派未必就有可靠的實驗數據去支撐。這只是主流的研究方向罷了。

雖然個人一直在期待有學者能夠把兩者相結合(而不是單純的縫合),但確實太難了。如,怎樣定義榮格和佛洛伊德所說的「無意識」「集體無意識」「共時性」和「歷時性」?學心理學的人可能對這些名詞和概念熟稔,可我們要怎麽和一個物理系或數學系或天文系的學者解釋這個?

怎麽證明?如何設計實驗?

其實個人認為 神經科學已經是最好,也最相關的交叉了。

當然,物理也是,eg.關於意識的物質層面解釋,共形迴圈宇宙假說下的多元時空觀,「時間不存在」,我們的「上一秒」究竟流向了哪裏?宇宙是否一直在膨脹?它是否是有型的,有沒有邊界?它遵循著怎樣的規律膨脹(或是塌縮)(或是一邊——一部份在塌縮,一部份在膨脹?)這與品質、時間又有什麽關系?如果物理意義上的時間並不是真實存在的,對於人類的活動行為來說,存在的只有一個個「事件」,那人類又是透過什麽來感知時間的呢?這不就是現在的神經科學所研究的領域嗎?

如果弄清了這一點(指,人們究竟如何感知時間的流逝),那對於榮格的「共時性」和「歷時性」概念是不是也會有更科學的理解呢?

我舉一個例子作為思路:雖然物理意義上的「時間」並不存在(指的是它不是一個具有真正所指的量或者說概念,它連向量都不是,它是一個「間接量」,用來描述運動規律或某種效應的標誌/參數)。

力是一種效應(或者說它是一種效應的表現),但時間甚至連效應都不是,可以說它是一個完全虛(構)的東西。但是我們卻用它來描述運動,用它來標定一些「效應「——它和數(numbers)一樣是一種標識物/抽象概念【個人認為,這裏可以理解為,「時間」和「數」本身一樣抽象】。

可為什麽人 似乎能夠「感知」到「時間流逝的快慢」?

這其實仍然是一個生物學或神經科學的問題……

這種感知的本質是神經傳導物質的傳導所造成的興奮——焦慮、沖動、激昂、興高采烈,或是某種激素水平下降而導致的「狀態萎靡」。在不同的狀態下,我們對於時間的感知似乎不一樣了,所以人主觀地認為「時間似乎流逝得不一樣快」了。但是其實,我們標定「時間流逝快慢」的,是我們在所謂單位時間內完成的事件多寡,而單位時間如何被定義呢?了解銫原子種原理和對物理學上「時間」單位(秒)的定義的就知道,我們用來定義「時間」這個物理量的,正是某個事件本身——比如秒的定義是 銫-133 原子基態的超精細能階之間的躍迀所對應的放射線的9,192,631,770個周期(所持續的時間)。

我們用一種物質的變化(狀態)去衡量更多種物質的變化狀態,而在這個過程中間,「時間」本身就是一個被虛構出來的好用工具,就像換元法引入的參量。

而決定了「單位時間內」能夠做成事件多少的正是我們的「精神狀態」(激素水平/神經活動)。如果能夠從微觀層面去定向「不同神經活動下人對時間的感知「,那這個問題就有解了。

比如一個人解同樣難度的數學題(不過定義「同一難度」也有點復雜)所花的時間不同,我們對不同的時間進行記錄,讓受試者手沖(或其他方法,顯著提高體內某激素水平),記錄該個體的神經活動和做題時間,進行對比。這樣的實驗反復做,擴大到多個事件上,我們就能夠大致地得出細微神經活動如何影響人的時間感知。不過這個實驗只是展示了激素水平對人類活動影響的宏觀結果——如,雄性激素升高提高做數學題效率、降低做題用時,但並沒有解釋人的主觀感知,所以在受試者做題時/做完題後,我們還要采訪他對這次做題的感受——是否覺得自己做得飛快,如有神助?在何種情況下感覺時間流逝得更快?將這種感受與他的神經元活動對應,然後再在多個個體身上反復試驗,即可得到結果。

二、戀愛復盤

不想分析了,一坨勾屎,每次,不管和誰談都這樣。我他媽的,直接不談了。暴躁。滾!

屬於是,本來反思了一下,覺得自己有問題。但一想到對方說出「Fi人就是情緒太不穩定了」這種鳥屎言論,我直接他媽的就是:你他媽自己傻逼關我屁事啊?滾!

個人行為不要上升到群體,純純是我自己情緒化而已;其實很多Fi人平時都冷靜、抽離得一匹,抽離這個詞真的不是們Ti人專屬,真的,幾乎所有人都會抽離,都有可能陷入虛無主義。自己的問題能不能不要拉上我。差不多得了。

算了,冷靜下來仔細反思,發現還是確實有自己的問題,但我不想管了。

三、發現了一種低評分但是高勝率的打法(模型),但是下次再寫

OK,沒睡著,寫寫寫!沖哇。我覺得這個結論好有意思哇。愛住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一秒自嗨上頭女人可還行。

這是我朋友的評分和勝率:

特別有意思。

因為我看第一眼:70評都沒到,這就是個不及格的分數。

但是看第二眼:誒,等等,這個勝率?我草……

這讓我突然想起來了公司裏某個同事說的話——那天他和另一位同事在聊王者,另一位同事的抱怨和主流玩家的差不多,大概是隊友很菜,經常不配合,系統總是在晉級賽的時候搞事情,經常晉級失敗什麽的。

這些問題無一不指向一個曾經在知乎討論度也很高的問題,就是王者以前的elo匹配機制(雖然現在好像已經改了,已經有分路匹配這種東西了),那是當時乎上很多國服和2300以上選手都在極力吐槽的一個機制,總的來說就是,他們雖然比我們(普通人)看似要更不受機制的困擾,但實則不然,因為他們打單或是打榜的時候實際上一把都不想輸(註重效率),而以他們的實力,反而更能看出來那些是系統為了平衡勝率做的局——因為匹配隊友跟自己的實力差距過大,就很明顯。到了那個水平,會特別明顯。

而像我這種水平,甚至沒資格吐槽機制,因為我一定程度上其實是它的受益者。

但是,想到我那個同事說的話,他的意思就大概是:每次在自己確定能夠穩贏的局,就會在後期悄悄送幾個,把隱藏分拉低,這樣就可以不在後面的局被系統制裁,而是會匹配高分隊友,所以他非常輕松地高勝率上王者。

我也想采用這種思路,但這種思路不僅要有很高的遊戲理解——首先意識要至少略高於當前段位,才能僅憑自己判斷出是否穩贏,判斷正確的前提下還要確保送的不在關鍵點上——類似於,一張卷子,我要有能夠拿到滿分的實力,才能控分。想起來我的某個intp朋友= =又是一位高考控分選手。。。

直接上結論:我用這種思路我會玩不過系統。

我最多在感覺快要輸了的時候下線,用日活和打匹配做平衡。但是我這輩子也沒達到過55%+勝率。

所以還是,挺羨慕的。

我這個賽季的數據:

挑了一些還能看的截,其他分路直接被爆殺了(咳)

總之他那種高勝率模型,要麽就是(單排,但)非常善於和機制周旋,要麽就是有很厲害的車隊帶躺(人脈和實力,任一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