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遊戲

人人都在提復利,為什麽並沒有幾個人真正得到較高復利的收益?

2020-12-02遊戲

復利的本質就是犧牲當下來換取不確定的未來,所以當對未來預期悲觀的時候,復利會更加的不可取。

舉例,某人省吃儉用,犧牲當下的生活品質,想要在65歲的時候獲得財務自由,但當下的國際環境,三戰幾乎是必然發生,一旦開戰就會貨幣超發引發通貨膨脹,錢變成廢紙,之前所有的努力基本上全部白費,能不能活到65歲都不好說。再比如他50歲的時候,攢了幾百萬,然後投的理財暴雷,之前所有努力付諸東流。

就算你能夠嚴格自律,規避風險,65歲財務自由,又有什麽意義?最好的年華已經不可能回來了,同樣的錢,在25歲和65歲,會帶給你不同的意義。真正能夠給人幸福感的財務自由是,打造能夠持續提供被動收入的系統,傳統的比如理財收入(需要大基數所以需要找機會搞快錢)、出租房屋,或者其他自動賺錢系統,只需要你投入很少勞動或者一勞永逸的(版權費、建立組織架構、自動化程式軟體等等,歡迎補充)。

復利確實很像一個騙局,感覺像金融機構為了讓你把錢投進理財而產生的理論。它的基本原理沒錯,但 有太多的幹擾因素與不確定性,犧牲當下,但你想要的那個未來也可能永遠不會到來。

比起錢的復利效應,體驗和認知的復利效應常被人們所忽略。 25歲時花錢所購買到的體驗,在之後的幾十年,也會產生心理上的復利效應,年輕時做過的事可能是你一輩子的財富。25歲時學到的知識或技能,也會發揮時間上認知的復利效應。 花錢去換取一些獨特性體驗,以及提高認知,這絕對是更值得走的路。

反消費主義確實沒錯,但不必過於苛求。該省省,該花花,想辦法打造被動收入系統,以及提升自己的幸福感,更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