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健康

2年完成科技成果轉化 獲批二類醫療器械註冊證 聰明的手部康復機器人即將上市

2022-06-28健康
康復國際論壇
手功能障礙患者在手部康復機器人輔助下拿起水杯。 SRT/供圖



本報訊(融媒體中心記者 孫艷平)戴上「訓練手套」,原本因神經受損而導致手部不能動的人,也能進行自動化的手部康復訓練。這款神奇的手部康復機器人,正是由位於北京經開區的北京軟體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RT)自主研發的。「從2019年11月到現在,2年左右時間,我們完成這項科技成果的轉化落地,現在該產品已經獲批國家二類醫療器械註冊證。」SRT醫療事業部總監劉春嬌說。
位於北京經開區的SRT,是全球範圍內能實作軟體機器人工業量產的兩家企業之一。SRT推出的國內首款套用於工業柔性抓取的軟體夾爪填補了全球機器人和自動化行業空白,該手部康復機器人是該企業由工業場景向醫療場景拓展的成果之一。將軟體材料學、氣動控制技術等軟體機器人技術與康復醫學理論相結合,SRT研發出適用於由腦卒中、脊髓損傷、腦癱等疾病或損傷引起的各種手功能障礙患者的產品,透過對患者手部的主被動組合訓練,刺激其神經和肌肉,協助手部恢復功能,實作橫跨患者全恢復周期的標準化主被動康復訓練。
「在研發過程中,我們申請了2項專利,原型機在2020年4月就做出來了,但距離商業化還需要叠代升級。」劉春嬌說。在使用壽命上,從10萬次提升到300萬次。在人機互動上,語音提示、頁面視覺設計等不斷最佳化,尤其在訓練器的型號方面,透過大量數據處理設定為可覆蓋約90%人群的4個尺寸……不過在落地過程中的最大挑戰,來自於臨床測試。
2020年,SRT與醫院合作,招募了30多位入組康復訓練測試人員。劉春嬌說:「我們在和醫生、患者的交流中,發現他們有很多新需求,這是在實驗室研發時想不到的。」根據臨床需求,主動抗阻訓練成為原型機落地過程中一個最主要的新增功能。手部康復訓練分為軟癱期、痙攣期和分離運動期,在第一階段,手像面條,完全依賴外部力量輔助活動進行被動訓練,而到了第三階段,隨著神經逐漸恢復,手指可能出現不受控制的運動,外部輔助訓練便需要感知到手指是否活動及其活動程度等資訊,幫患者學會主動控制,因此主動抗阻訓練需要重新設計研發一系列傳感器和相關演算法等。
隨著手部康復機器人的不斷完善,患者體驗也有所提升。慢慢地,從開始的看著新鮮變成體驗起來管用,根據醫生開具的運動處方,一位60歲的阿姨每天堅持使用手部康復機器人進行康復訓練。她說:「不想成為家人的負擔,能恢復到手能動,自己完成吃飯穿衣這些基本日常活動就很滿足了。」而這種認可,對SRT團隊來說,成為盡快將研發成果落地推廣的溫暖動力。
2年左右時間,從技術研發到成果轉化,手部康復機器人獲批二類醫療器械註冊證,使SRT在品質安全、生產管理能力等方面得到監管部門的認可。下一步,該手部康復機器人將進入市場推廣階段。
未來,SRT將加強與臨床醫院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以手部康復機器人為基礎,將腦機介面、肌電訊號、AI等技術與產品融合,並結合居家康復理念,搭建一個智慧化的康復平台。

來源:亦城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