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健康

在上海交通大學讀臨床醫學是怎樣的體驗?

2021-01-12健康

這個問題真是回憶殺。

想想第一次踏進上海西南某高校都是10年以前的事兒了,當時莘莊的房價還沒有現在這麽囂張……

我在交大讀走了這麽幾站:

第一站:閔行

在上海交通大學就讀臨床醫學可以得到一年的上海西南某高校沈浸式體驗。體驗中你會見到非常有魅力的格子襯衫們。比如高數大物無機有機VB英語。遺憾的是我巴結了一圈,認識成功的沒幾個,比如我勾搭大物實驗非常認真,結果只是在大霧裏寫了半學期實驗報告。

當然作為馬上要進城的潛力股,偶爾還是有追求者的。比如普通心理學。(劃掉)

沈浸式體驗的重點是生活美好雲淡風輕,畢竟和後面的課本比起來,這一年的書,不算什麽。如果能搶到幾門選修,比如熱乎的品酒,還可以把酒問天,舉杯邀旦旦,一起詩意起來。

推薦幾個非常重要的打卡點:華聯的雞蛋灌餅、夏天的天使路、華聯的雞蛋灌餅、春天二餐門口的花樹、華聯的雞蛋灌餅、新圖後面的植物園。

體驗時交通可以選擇校內班車,也可以選擇掃一輛SJTU小藍車,或者SJTU小粉,或者華師大小粉。不推薦步行,因為從地鐵站走到校門就能算一場有氧,再走個校園明顯是不現實的。畢竟設計者註意到,在校園的大小襯托下,校門到地鐵站的距離是可以忽略不計的。(順便問一下萬能的知乎,當時是不是同濟設計的劍川路和東川路地鐵站的位置!!!!!)

第二站:上海(劃掉)

第二站:盧灣

這一站可能也會在將來變成真的回憶殺。其實作在已經是黃浦校區了,樓上那個上海第二醬料大學的字也終於在我畢業不久改成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字型好認了不少,就是對自黑沒有太大幫助。交醫2020年年底在浦東開始了新校園的建設。畢竟老哥在閔行舒展,老弟也不能總在市中心蜷著(吃好吃的)。這一站不是沈浸式體驗了,是在鬧市中安靜背書的修行。

對比閔行,圖書館新舊參半,有個小屋還是聖約翰風的,不不,是聖約翰的,一把年紀;教學樓很高,期末晚上多開幾個小時,不記得有沒有有通宵自習室了,反正非考試月肯定是沒有的。現在想想很科學,畢竟睡眠對記憶的作用那麽大,不能無視樓上課題組的成果。

這三年其實過得挺恍惚的,和閔行比,地理位置特別霸氣,但是校園和課程都沒什麽氣勢。可能是專業的原因,都是一個班上大課,開學發書發課表,平時除了刷素拓還要上晚自習,一夜回到高中似的。素質拓展這個真是令人頭大,當時特別想安靜地背書學醫,偶爾去聽個厲害的講座開開眼。但就是做不到,一想到聽講座還要在易班搶素質拓展的位子,去了還要排隊蓋章,一個頭就有三個大;每次一開學就瘋狂搜尋做誌願者的機會,趕緊完成任務,免得考試月揪心。可能年輕心態就比較暴躁,現在想想學校可能是為了磨練大家,畢竟將來在醫院工作令人頭大的事情更多。

第三站:瑞金仁濟六院的凡爾賽爭論

那會兒我們專業實習只能在這三家醫院選擇,大家心態大多是選個帶教好的,或者選個心儀專業導師厲害的醫院。師兄姐們對瑞金仁濟教學的口碑最好,因為帶教相對比價嚴格,六院可能覺得太輕松了,所以選擇六院的人稍微少一些。後來的實踐結果是想選骨科的話還是直接去六院更好,畢竟到了實習,學習靠自己的比例太大了。聽說的那些六院實習同學的急診故事,比醫療劇好玩兒多了。

第四站:導師比學生多

第五年學期末選導師,大家按照前面5年的綜合素質測評從第一名到最後一名在電腦教室坐好,一人一張紙選導師。只有這天大家的排名才會公布,不過在這之前大家基本都按照自己的偏好和大概位子聯系好了導師。那會兒還不流行內卷,大家都平安喜樂。我記得那年導師數:學生數是大於2的。

這是我的最後一站。

第五站:碩博

回想一下師資

醫學院的通識教育師資不太行,比不上交大,但反正變成交大醫學院了,相信很快通識教育就能起來。基礎醫學很先進,教師有不少基礎醫學科研很厲害的,系統整合課程、PBL這些教育理念和方法也很先進。臨床師資很強,很多都是三甲醫院強勢科室的主任來講,當然不會教學的主任也有,但大多能靠實力和顏值拯救。

硬體條件:

實驗室聽起來都很厲害,豬和狗這種厲害的實驗動物也有出現,不過我沒什麽發言權。新教學樓教室條件也不錯,圖書館略差,宿舍那時特別差,但現在據說重新裝修變優秀了。

相信浦東校區建好會是世界領先的硬體水平。搓小手手期待。

就業出路:

本科+碩博+住院醫師規培。這條傳統的路子在各大附屬醫院強勢科室走非常好,雖然看著花了10-11年才開始規培,但踏踏實實走下來的都能成為醫學科學家,規培結束臨床和科研都能有獨當一面的感覺。特別佩服走這條路的大家,感覺他們就是將來各大科室的主任。要問特具體的能多少人成功留在了強勢科室,可能得靠個人機遇和努力。

本科+四證。對於特別愛臨床又不喜歡基礎實驗的同學比較合適,現在出現了臨專博,一路走完臨床能力應該很不錯。雖然說平均來看好像規培教學交大各家醫院都不太能比得上北大,但也有不少科室很重視教學,規培結束做得了事情的醫生也很多。這條路走好了規培結束留院專培或者去別的醫院,也很美好。

八年制+規培,基本是上面兩種的混合體。現在有了臨床博後,八年制的出路多了一條好走的。

本科+出國。交大/交醫有不少聯合培養的計畫,或者是國家留學基金委合作的計畫,出國讀PhD也是一條好路子。或者考USMLE去美國/新加坡做住院醫。這些路子比較小眾,但是機會很多,尤其學校和學院本來就有很多海外交流計畫,可以幫助大家看世界,啟發自己,建立聯系。

希望在校或者畢業的大家都安好,希望越來越多的優秀學子加入交大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