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健康

慢性腎病逐漸年輕化,尿毒癥患者的治療經歷是怎樣的?為什麽對透析患者們來說「水是『毒藥』」?

2023-03-27健康

一位尿毒癥患者的真實講述:我的處境源於無知 | 健康夜話

我今年36歲,血液透析已有2年。回顧我的腎病,可以說一切源於無知。

01

2014年,我30歲,經過多年的打拼,我和丈夫終於在長沙立足,可以進行養育下一代的規劃了。

當時我對未來充滿憧憬,我平時無病無痛,幾乎沒去過醫院,我相信我的孩子也將健康誕生。懷孕第三個月,我去醫院建檔,尿液檢查中發現尿蛋白2+,但沒有水腫,血壓也正常。

醫生告訴我,鑒於我之前沒有任何尿液檢查結果,目前很難給出精準的診斷,有可能是懷孕引起的,也可能之前就患有腎病,不管怎麽樣,要嚴密監測。

所幸孕期一切順利,不過生完小孩,尿蛋白還是2+。最後醫生的結論是慢性腎炎,要我堅持到腎臟內科復診。腎炎嘛,我就以為跟鼻炎、咽炎差不到哪裏去。有小孩的日子很忙很辛苦,何況根本沒有一點不舒服,所以我一次都沒去過。這是無知之一。

02

2016年,單位體檢,尿蛋白還是2+,血壓到了140/90公釐汞柱,肌酐123μmoI/L,體檢報告的建議是去腎內科就診。

我家裏人說,都是帶小孩累的,多休息,血壓就正常了。至於腎病,慢性病,慢慢養,吃中藥調理就可以。於是,我就去我媽同事介紹的診所開了方子,可堅持兩個月,我就停藥了。

後來看了很多資料,其實這個時候我的腎臟已經出現了明顯問題,雖然血肌酐只比正常值高了一點,但計算出來我的腎功能連正常的一半都不到,然而我並沒有重視起來。這算是無知之二。

03

到了2017年,單位再次體檢,肌酐到了268μmoI/L,翻了兩倍多,這下知道問題的嚴重性了,這才第一次去了腎病科門診。B超已經顯示雙腎輕度萎縮,醫生說目前已經不適合腎活檢了,很多針對性的藥物都沒有辦法用,腎衰是不可逆的過程,只能盡可能的延緩。聽醫生這麽說,我又開始了去各地的「腎病專科醫院」就診。

一年多過去了,肌酐漲到了500多μmoI/L,醫生說,估計半年內會進入透析,建議我在左前臂做內瘺手術。天啊,太可怕了,我最怕的就是透析,我選擇再一次逃避。大概4個月後,得了一次重感冒,我感覺喘不上氣,到醫院查肌酐,到了1000多μmoI/L,我得緊急頸部插管開始透析。

經過幾次透析,我的病情才緩解下來,這才完成內瘺手術,錯過了手術時機,走了好多彎路。這是第三個無知。

04

現在的我,每周做兩次透析,嚴格遵循醫生的建議,喝水、鹽分、含磷多的食物都嚴格控制,單位、醫院、家三點一線,還能爬爬山,聽聽音樂,看看電影,與孩子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短途旅行。日子似乎也沒有那麽昏暗無邊。

今天上午我和腎內科的羅醫生絮絮叨叨講了這麽多。我記著他說的一句話:「透析是為了活著,可活著不是為了透析」。

我是這幾年才知道,每年三月份的第二個星期四是世界腎臟日。與腎病相伴,這輩子是免不了了,我會努力調整好心態,把人生過好。我也惟願有更多的人了解腎臟疾病,不要被無知耽誤了。

醫生按語: 這是一個充滿遺憾的病例,患者多次檢討自己的無知。這正是腎臟病本身的特點。腎臟病被稱為「沈默的殺手」,早期可以沒有任何癥狀。我們遇到的某些患者,第一次就診就是尿毒癥了。所以大家要重視體檢,尤其是其中的尿常規和腎功能以及腎臟B超結果。如果這三項都正常,基本可以排除腎臟病。如果已經患有腎臟病,不要迷信「根治」,要接受「帶病生活」,堅持到腎臟內科復診,在不同的階段,從飲食到用藥遵循醫生的建議。

來源:健康中國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