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健康

如何應對焦慮與拖延?

2012-09-14健康

隨手開啟知乎,搜:如何應對拖延。

點開一個寫的比較認真的回答,然後收藏,想著之後一定找個時間好好看看,然後把知乎劃到後台,然後開啟微信刷朋友圈......小白突然覺得自己的拖延癥快無藥可救了。

上學時候也有拖延,但那個時候deadline比較明顯,比如要考試了,前一天肯定得死命學;要比賽了,比賽前一天要死命練。

而且那時候結果導向也是比較明顯的,如果你前一天不好好學,不指望臨時抱抱佛腳,你可能就是會掛科;如果你前一天不死命練習,比賽你可能就是一輪遊。

就是因為以上兩點,所以好像每次努努力,該過的都會過去,然後也不覺得自己有什麽拖延的毛病,事後可能會想,看來這東西也不用提早付出太多時間哈。

然而工作了,就越來越明顯。

小白最開始的拖延是從需要獨立完成兩個ppt開始。

一天領導給小白布置個任務,先是對計畫全過程策劃的ppt,另外一個就是總包和前期分包的進場交底ppt。

接到這個任務,小白第一反應是:全過程策劃?開玩笑吧?小白剛入職才幾個月,一點專業能力不具備,怎麽做啊?領導意思這個暫時先不著急,先做著就行。

當然並不是只做這兩個ppt,小白日常除了這些事還有很多,比如現場協調總分包、比如發起付款流程、排資金計劃、比如完成各條線臨時需要的事情。

但正如前面小白說過的,70%的時間在做30%雜而不那麽重要但比較緊急的事情。於是小白只能一邊構思怎麽做這兩個ppt,一邊處理那些雜事。

可是到晚上下班點了,雜事處理差不多了,小白卻感覺沒太多思路,翻了兩個參考樣版,翻了翻集團對於策劃和交底檔的指引,小白一方面覺得這個東西看來首先得把制度什麽的再縷一遍,一方面覺得反正也沒說啥時候要,就先緩一下。於是,當天唯一的想法就是,先縷制度。然後就回家睡覺了。

之後的很多天裏,小白更多的想法還是:這東西太難。因為現場幾乎所有東西都是剛剛接觸,讓小白去做施工推演做整體策劃這根本不現實啊,而且那麽多條件都不具備,現在的總體計劃都沒排出來,怎麽做啊......反正沒著急要。

看吧,不做總是有很多理由。

於是小白這個想法幾乎持續了半個月,直到有一天領導問:你的策劃和交底做完沒呢,這都挺久了吧。小白找各種理由,說最近事情多,說裏面要包含太多專業性東西,總之,小白其實一點沒動。然後小白開始焦慮,因為這件事一直懸著,即使你處理完再多事情可是一想到這兩個ppt還沒做,你就睡都睡不著。

可是每當你開啟電腦、翻開日誌,準備做的時候,滿滿的負面想法就來了,這玩意怎麽做啊,然後你失眠、然後你不自律,然後惡性迴圈。

剖析一下上面這些點。

首先做這兩個ppt,領導沒有給出明確的deadline,所以小白一直想著往後放放往後放放,然後一直拖延,知道領導問起才發現自己一點沒動。

其次對小白來說,做計畫全期策劃是有一定難度,難到小白的第一反應不是先做一版讓領導看看,或者先找足夠多的參考檔去參考,不想著如何利用資源解決問題,而只是想著太難了做不了完全退縮。

最後因為這兩個ppt一直沒有完成,其實小白心裏是一直很難受的,即使日常事情可以麻痹自己,每到下班或者周末閑下來小白還是會很難受,所以慢慢焦慮慢慢睡不著覺。另外就是,對於做完這兩個ppt,小白不知道會有什麽提升,可能有可能沒有,對小白心裏制定的長遠目標收效也甚微,所以小白一直遲遲不動手。

那麽,如何做。

還是結合那篇小白堅持看完的知乎文章中一些對小白有觸動的點:

1、小白本身就不是擅長能在deadline前一天就完全把事情處理好的人,所以想做好一件事只有透過日常去積累,所以只能馬上去做,真拖到最後出不了什麽好東西;

2、立即去做。只去想如何做或者規劃如何做和馬上開始做是完全兩個概念,背後的原理就是所謂的契可尼效應,即人一旦開始一件事就會有一種沖動去完成它;

3、明確做完這件事會得到的正面反饋。比如做完全期策劃,小白心裏會有個大概方向,做完交底小白會對整體制度更加了解,對應的也是管理動作,也可以防止集團抽查。

4、保持早睡,清醒的頭腦是保持自律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