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職場

網上動輒就是清北復交畢業生年薪 50∽100 萬,是真的嗎?

2022-05-04職場

謝邀,為避免引戰,實名回答一波,文中內容全部為個人真實經歷,歡迎友好提問交流

首先,回答題主問題,50-100w年薪收入毫無疑問算上海5-10%的水平。上海常住人口2000w,加上非常住按3000w算吧,這部份同學已經是前150-300w人中的一員了。

其次,從比例和機率上說,這是很有可能的,但是大家似乎忽略了行業問題。根據各大招聘網站提供的數據,年薪20w-30w(稅前)已經是一個難以突破的坎,更不用說50w了,基本是傳統行業的中層經理級別了,即便在金融、互聯網行業也是中上級別的收入。(金融不僅有投行和交易,也有很多普通銀行/券商的櫃員和營運,互聯網不僅有大廠,也有很多小公司小app艱難茍活)為什麽難,拆分一下就很清楚了:20-30w,按13薪來看,基本在15k-23k月薪之間,這樣的薪酬範圍透過各大求職app搜一下可知,大多數普通企業的普通文職崗位是無緣了,比如行政、人事、財務,而很多行業的大部份銷售即便是加上提成也難以達到。

我本科是上海某一普通二本會計專業,周圍同學畢業的去向大多都是國內事務所、中小企業,工作崗位也大多與財務相關,薪酬大多在一年10w-20w(稅前)之間。當時我畢業拿到的東航、中建這類大企業的財務方向的offer大致也是如此,我印象中大概在5-8k/月。當時我就知道,想要突破薪酬的極限,需要尋找其他方向。所以後面去了一家比較激進的股份制商業銀行。銀行內不太講稅前,更多看到手,第一年是支行櫃員崗,大約到手超過了10w,第二年透過自己的努力換到到了業務崗,又因為機緣巧合,很快又去了分行和總行,雖然崗位換了,但薪資沒啥太大變化。看遍了支行、分行和總行,只能說銀行內薪酬差異實在太大,有人脈有資源的,一年到手上千萬都有,普通如我的人也是大把,不過上海的支行/分行/總行的很多員工還是能保證20-30w左右的到手薪酬。(不過不能否認同樣存在很多三、四、五線城市的銀行支行櫃員一年到手3-5w的情況)

後面我離開銀行後,進了化工、有色等大宗產業,做什麽的都有,薪資差異也很大,大家賺錢的路數差異也很大,這中間的具體細節就不說了。如果有朋友感興趣,可以私信或留言,以後單獨說。

再之後,我又轉型去了某B家大廠做產品,由於入職前的薪酬結構主要來源於避稅提成,因而公司hr並不認,只給了20w+(稅前),以自身慘痛的經驗可以提醒小夥伴們,千萬不要選擇避稅的薪酬方案(主要針對現金薪酬包70w以內的,高薪酬的稅費太高,避稅是合理的),畢竟只有繳稅的收入才是合法、有保證的。也是因為如此,我當時的薪酬在公司內基於處於底層,實屬悲慘。當然後續在公司內透過奮鬥,也成功漲到30w+。當前在另一家某B大廠做產品,與題主類似,剛過31,年總包在90+(現金部份60+,股票30+),相比以前的提升,還是巨大的。

最後反思總結一下,影響薪酬的幾個核心因素:

1、選擇大於一切。行業和細分領域是最重要的,我自己的幾個關鍵選擇:放棄財務進銀行,放棄銀行營運做公司金融,離開傳統金融機構進互聯網做金融科技,放棄金融業務轉戰AI及大數據產品,每一次轉行都踩到了一些紅利(雖然比不過早幾年幹C端互聯網的那波,尤其是廣告、遊戲、電商、社交的那波);

2、沈澱屬於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工作過程是點亮自己技能點的過程,我個人反對網上很多人說的摸魚賺資本家的錢才是賺錢,工作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價值,然後賺更多資本家的錢不香麽。構建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什麽時候想走就能走,去哪兒都有企業要才是最好的狀態。

3、對自己有合理定位。看清楚自己的能力邊界,其實有大把有能力的人比自己強,賺的比自己少,要明白自己當前收益的原因是什麽,基於這個原因才能做更加清楚的判斷,最後合理發揮自己的優勢。對我而言,我不聰明,學習也不努力,但是比較喜歡提前準備,總是喜歡彎道超車+憋大招。因此做選擇對我的價值更大,這也是我走到現在的原因。

最後的最後,做為多年知乎粉絲,很少寫文,今天寫這篇文章主要是因為我的弟弟妹妹們也正處於職場選擇的階段,希望我的這點小分享能給他們以及更多的年輕人提供幫助吧。

我們面臨著疫情、戰爭、事故,世界已經這麽喪了,希望還是能發揮一點正能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