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為什麽感覺全世界的文化產品,比如電影電視劇動漫等等都越來越差了?

2024-02-03影視

我覺得是因為我們接觸東西的媒介越來越破碎導致的。

現代媒介越發達,人類的文化其實是越來越倒退的。

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有人吐槽說電視劇這種破爛讓全世界的文化產品都在越來越垃圾。

這個人就是美國作家John Gardner

他提出的觀點就是:

過去的(1960s之前)小說家們,他們對於文字的細節把握非常精確,而且描述的極其有趣。

比如「她的手很小,小的可以塞到最小尺碼口徑的罐子裏」。

這句話不但準確的形容了一位女士的手具體有多小,還非常精準的利用了罐子這個南方鄉村(美國)的獨特文化產物,把這個女人居住的地方都隱約帶出來了。

但是後來的小說作家們(1960s之後)幾乎寫不出這種文字來,原因就是這些作家是看著電視長大的。

並不是這些人沒有才能,也不是他們缺乏觀察力,而是他們的寫作方式已經不自覺的會去套用電視劇的樣版與分鏡模式了。

然而電視劇這種東西它制造成本非常的貴,而且內容是破碎的。原因是導演絕對不可能讓演員們去真的「一集一集拍攝」電視劇,那樣場地租金太高了。

通常來說,導演都是會租一個場地,然後把這個場地相關的全部戲碼一口氣全都拍完。

這就導致,大部份時候,演員其實根本不知道前後的劇情,他們只是拿到了一個台本,上面告訴他們自己扮演的角色,劇情的氛圍,情緒的模式,僅此而已。

然後演員們就不得不換上戲服,帶著一堆破碎的對話去對戲了。

這就導致

  • 台詞必然是簡單而且缺乏深度的,在平常的電視劇裏想進行一段嚴肅認真的台詞是做不到的。因為拍攝成本,演員們沒時間也沒機會去了解一段對話發生的具體情境,這種情況下認真的對話會變成一場災難式的拍攝過程,不會有導演這樣做的。
  • 電視劇裏的角色們是沒有微表情或者是微動作的。像是一些現實中的人在某些場景下會無意識做的事情,電視劇裏的人不會這麽做。相反他們會很公式化的進行一些動作(比如焦慮的人在撓頭發,充滿敵意的人會把腳放在桌子上挑釁。這些都是導演設計的公式化動作,與現實生活完全不符)
  • 這些問題就導致1960s以後的小說看起來特別像是文字版本的電視劇,呆板而虛假,它們描述諸如「父親的去世」,「愛的幻滅」,「事業的失敗」這類內容的時候非常的做作,不真實,讓人難以接受。

    更糟糕的是,即使這些年輕人(當然是相對於193X年出生的這位作者來說的年輕人)真的體驗過這些事情,知道人生的不易與辛酸,感受過親人的離世與夢想的消逝,他們再去寫的時候還是會用非常電視劇化的濾鏡來寫這些東西。

    換言之,電視劇這種藝術模式已經無形中拉低了人們的文字描述能力,用一堆粗暴廉價的畫面替代了人們可以用雙眼捕捉,用文字描述出的那些生活中點滴的真實與細節。

    青年小說家們(1960s的)幾乎在開始構建文字的第一時間就會受到他們看到的電視劇的幹擾,結果整個一個時代的青年文字作品都退步了一個檔次。

    他們不再去關註過去的作家們是如何運用文字,如何生動的描述那些山脈與鄉村的,反而追求著電視機裏最常見的開局一個大遠景,然後是大俯視角掃過全境這種飛機攝像視角。

    當描述人物的時候,他們不懂得去描述一個人身上那些會讓大家深深記住的閃光點,也許是一個堅挺的大鼻子,或者一個特別的小動作,反而去一點一點的描述對方的衣著,皮膚的白皙,臉上的五官容貌,完全忽略了文字是抽象的,無論是人還是狗都是兩只眼睛一個嘴,你去描述一個人多好看根本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大家猜不出來那是什麽樣子。

    他的意思就是,他覺得六十年代的電視劇極大程度上影響了那一代年輕人的文字表達能力,扭曲了觀眾描述一件事物的形象感。

    如果按照他的觀點來看,世界文化倒退是很正常的,因為現在這一代人是看著廉價電視劇和漫畫長大的,根本就不知道離開了這些粗制濫造的直觀畫面後怎麽表達事物。

    最後就是一代比一代樣版化,一代比一代套路化,無論是好萊塢大片,日本漫畫,還是中國網文,本質上都是在越來越傻瓜化簡單化模組化了。

    好萊塢大片現在就是男男女女伐木累,劇本放到80年代去都沒人要。

    日漫已經出現了什麽電波系,地雷女,黑皮辣妹,無口精靈,熱血男,金毛這類純模組化人設,制作人們隨手取一個隨插即用都不用動腦子。

    網文現在也是這個流那個流,不走套路簽約都沒有,文字一開篇8000字內讀者們都猜出來你要怎麽寫了。

    不過想開點,說不定二十年後就輪到我們抨擊看著短視訊長大的那一代人做的驢唇不對馬嘴的文藝作品了。

    搞不好以後的文藝作品都是五分鐘的,超過五分鐘的被叫做長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