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黑神話:悟空】楊戩以反派形象登場,明明有很多正面經歷為什麽他在影視、遊戲和文學方面總以反派身份出現?

2024-08-22影視

因為在明末以後,二郎神被整合為「楊戩」的形象的同時,民間對他的信仰也由盛轉衰了。

一、二郎神的信仰衰退

二郎神曾經是戲劇之神,早在北宋時就以武功、顯靈、除病、驅邪的本事,已經特別受到全國上下的百戲藝人的崇拜,在日後更是被尊為「戲神」、「競賽之神」。

然而,「疫癘不作,天下和平」的二郎神,到了清初李漁的【比目魚】中,雖仍是戲神,但被稱為「做戲的祖宗」,雖還靈顯,但變得小氣不說,還記弟子之過,「大則降災降禍,小則生病生瘡」。過去「澄清海宇」的恢宏氣度已蕩然無存。

雍正五(1727)年,二郎神的封號變成「承績廣惠顯英王」,在官方的地位回歸過去,作為李冰之子,置於其下。

而作為戲神,二郎神在明末時就開始逐步被「老郎神」所取代,到了清乾隆年間以後,更是二郎神完全遭到後者取代,二郎神又恢復為四川地方的神祇,不像在宋、元、明時廣受平民崇拜。只有少數表演儺戲的民間藝人還將「二郎神」作為戲神祭祀。

取代「二郎神」的「老郎神」

對於「二郎神信仰」的衰退討論不多,東華大學的劉薇認為,可能是明末以來精英士紳階層對於二郎神信仰的排斥,比如早在明弘治年間楊子器就在常熟搗毀淫祠,就曾撤去二郎神廟;清初曹寅在【重修二郎神廟碑】一文中便指出二郎神祭祀是「洋洋乎!非神之德之盛」,提議「克歆而替」,等等。

這是因為,在明天啟年間【封神演義】出現之前,二郎神並不叫「楊戩」。除了李冰之子李二郎之外,還有趙昱趙二郎等等十多種二郎神的形象。

但在【封神演義】問世後,原本姓楊的民間二郎神形象,竟開始用北宋奸宦「楊戩」命名,這個「黑色幽默」更可能引起了戲劇創作者的反感。

事實上,早在宋元時,坊間便已流傳【勘靴兒】的故事:

宋徽宗的韓夫人因養病,住進太傅楊戩家(沒被設定為太監)中,病愈後到二郎神廟還願。廟官孫神通懂得妖法,於是偽裝成二郎神,夜夜與韓夫人幽會,楊戩在請人捉拿失敗,僅打落一只靴子,楊戩威脅地方官員辦案,最終王觀察、冉貴等辦案人員順藤摸瓜,將孫神通抓獲處死。

在【封神演義】問世的同期,馮夢龍編寫【醒世恒言】時,還將【勘靴兒】擴寫成了【勘皮靴單證二郎神】。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二郎神」和「楊戩」,兩個詞在民間結了不解之緣,楊戩卻成了二郎神的代名詞。

原本元明雜劇裏有【灌口二郎斬健蛟】、【二郎神鎖齊天大聖】、【二郎神醉射鎖魔鏡】等故事,主角都是道士趙昱,趙昱和玉帝沒有親戚關系。

明佚名【二郎搜山圖】,【二郎神醉射鎖魔鏡】雜劇便是類似題材

由於戲劇創作者反感這種生拉硬扯,「楊戩」成為民間人士眼中的二郎神後,二郎神為主的戲劇變得極其少見。乾隆時,楊潮觀還撰有短劇【灌口二郎初顯聖】,歌頌李冰父子治水的功績,也和楊戩沒有關系——當然,就像民間宗教會祭祀鴻鈞甚至周青一樣,這並不妨礙清代老百姓把三只眼、拿著三尖兩刃刀的角色,作為灌口李二郎祭祀……

二、【沈香劈華山】的影響

二郎神雖然在【西遊記】裏捉拿過孫悟空,但是由於後期再度出場時,二郎神和孫悟空關系良好,其實並沒影響到他在民間的風評。

可以確定,二郎神的形象「由善變惡」的轉折點是以「沈香」為主角的「劈華山」故事(寶蓮燈)。但一味指責「沈香劈華山」的故事是抄襲,反而是不正確的。

早在元人張時起就曾作雜劇【沈香太子劈華山】,徐渭曾提及南戲中有【劉錫沈香太子】,雖然內容失傳,但是可以想象到題材是「劈山救母」。

另外,嘉靖年間的戲劇選集【風月錦囊】、萬歷年間的【大明天下春】中,都收錄有沈香的父親「劉昔」和華嶽女神相遇結合的選段。「沈香劈山救母」的部份都未被收錄,但是從劇情和唱詞與之相類似的莆仙戲【劉錫】來推斷,可能「沈香劈山救母」最初沒被當做重點,父母一代的故事占了篇幅的半數。

另一方面,「二郎神劈桃山」的傳說可能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麽早。事實上現存最早提及這個故事的書籍,就是萬歷二十(1592)年出版的世德堂本小說【西遊記】,故事也非常簡陋。

胡適曾經收藏過的【二郎寶卷】落款是「大明嘉靖三十四年壬戌刊」,因此過去曾經被認為影響了小說【西遊記】,但是由於此書中出現了萬歷四十二年才被封為「伏魔大帝」的關羽等等後世元素,近幾年已被學者認定為西大乘教(羅教)信徒托古,在崇禎元(1628)年前後炮製的,內容也是宣講西大乘教教義多於故事內容。

而且【二郎寶卷】中設定將二郎神的母親壓在太山下的是孫行者,孫行者被救出母親的楊戩反壓在太山下,之後才遇到唐僧取經將他救出。後續的所有沈香為主角的故事,但凡提及二郎神、三聖母父母故事的,都沒有延續這一設定。

民間故事的齊天大聖孫行者,並不像動畫和電視劇那樣是沈香的師父,恰恰相反,在「沈香故事」中但凡孫行者出場,必然和二郎神情同手足、狼狽為奸,二郎神也全然沒有提及孫行者曾經鎮壓過他的母親,反而是一起迫害沈香的母親三聖母、試圖謀殺沈香,最後一起被沈香擊敗。

【新刻寶蓮燈救母全傳】裏惡毒的孫悟空(

這種民間藝人捧冷門(新)角色的現象,在清代以後非常常見,比如說隋唐系列存在踩秦瓊推羅成,踩羅成推李元霸,踩李元霸推羅松的過程;薛丁山射死薛仁貴,薛剛又坑死薛丁山……總而就是一代版本一代神,我叫版本我最刁。

所以說,很有可能早期「沈香故事」裏,本來就有某個迫害三聖母的兄長角色之類的(但不是網上說的華山二郎,不存在這麽個神)。由於二郎神信仰的衰落、和楊戩取代趙昱成為民間二郎神的名字,戲劇創作者不再把二郎神敬為神明,反而看到「二郎神」、「三聖母」名字相近,就把「二郎神」隨意當做了「三聖母」的惡毒兄長的名字隨意使用。

這樣,在【西遊記】裏關系良好的孫行者,也莫名成了二郎神的幫兇……

現存的【沈香寶卷】之類的清代民間文學裏,大多並沒有提及「二郎神劈桃山」的神話,可能早期編故事的人也沒有意識到二郎神也存在過類似的傳說。

可能是在流傳的過程中,彈詞【寶蓮燈華山救母】等的版本作者偶然聽說「楊天佑和玉帝的女性親戚結合」的故事後,發現「舅舅居然也劈過山」,「童年的回旋鏢正中第三只眼」,非常有戲劇性,於是就愉快的讓救過母親一次的二郎神,黑化關了自己的妹妹,並且設定沈香在學會法術後去偷二郎神當年劈桃山的斧頭,失敗後變成外公、外婆的模樣訓斥二郎神,讓二郎神協助劈山救母,等等。

由於寶蓮燈故事的興起,已經相對衰落的二郎擔山、劈山救母系列也煥發第二春,擴充出【新出二郎劈山救母】之類的鼓詞,但是內容談不上精彩,影響較低。有的版本甚至從【寶蓮燈】那裏汲取設定,加入原故事中不存在的三聖母和寶蓮燈……

三、建國後的影響

由於【寶蓮燈】和【西遊記】「大鬧天宮」部份的影響,二郎神作為天庭的小打手、神可以「踏入同一條河流」,在絕大部份戲劇裏是作為反面人物出場的。

比如說建國前有個和「寶蓮燈」內容十分類似的劇目,叫【泗州城】,是由元雜劇【泗州大聖鎖水母】演化而來,原先自然是【西遊記】裏大聖國師王菩薩也曾提及幾句的「鎖水母」的故事:

泗州虹橋水怪修煉成精,自稱水母娘娘,將泗州州官之子時延芳抓回水府,想要與其成親。延芳假裝答應,將水母灌醉,偷得避水明珠後逃走。水母醒來後,水淹泗州,討要寶珠和人。觀音前來相救,派 孫悟空、二郎神 等天兵天將與水母爭鬥,都不能將其降服。觀音於是化作路邊的老婦人。水母戰後饑餓難耐,向老婦人買面條吃,不料下肚後變成鎖鏈,將內臟拴住,只好束手就擒。

考慮到元雜劇裏通天大聖孫悟空,還和「巫枝祗聖母」(水母)是兄妹,這個故事裏,除了時延芳沒跟水母生猴子外,其實是和沈香故事是一個套路的……

但是上世紀50年代,周總理指出,戲中孫悟空鎮壓水母,與一貫反抗強權、爭取自由的形象不符。表演者張美娟便對劇本進行大振幅改動,形成的新劇一般采用【虹橋贈珠】 [1] 的名稱:

淩波仙子與白永相愛,仙子將寶珠贈予白永。 二郎神 率天兵天將前來,欲拆散二人。淩波仙子率水族反抗。白永以寶珠助陣,擊敗二郎神。

二郎神:啊?我打水母,真的假的?

總體來說【虹橋贈珠】裏二郎神形象倒是沒被醜化

再比如說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在1961-1964年制作的【大鬧天宮】裏的「二郎神」,作為孫悟空的對手,形象就不是那麽的英俊瀟灑、甚至有些可憎——畢竟不需要考慮後面二郎神還會再度出場。

86版【西遊記】裏,由於二郎神後面還會幫助孫悟空捉拿九頭蟲,形象其實是很正派的。

1992-1999年制作的大型動畫版【西遊記】,深圳日中天動畫藝術有限公司制作的前七集裏,二郎神有登場,嗯……

小時候看的感覺是「小別致長得真東西」……

由於孫悟空在建國後,是作為反抗天庭的正面角色,自然不太可能被當作反派,建國後新編的【寶蓮燈】戲劇裏,孫悟空並沒有作為幫兇,結果反派的戲份全加到了倒黴的二郎神身上。

比如1976年河北梆子舞台劇電影版本的【寶蓮燈】:

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在1984年出的【西嶽奇童】,形象也一樣不佳。

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在1999年出品的【寶蓮燈】裏的二郎神形象……

童年印象是這個大鼻孔壞舅舅最後被壓了,相當大快人心。

總體來說,二郎神形象好轉應該是始於2005年【寶蓮燈】和2009年【寶蓮燈前傳】電視劇,之後的二郎神形象基本不再是醜角了。

敝人寫得有關【西遊記】的其他答案:

參考

  1. ^ 其實建國前就有這個別稱了,但是內容是【泗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