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光動時代:一部好的電影劇本,細節值得推敲

2024-01-16影視

劇本是電影之魂。誠然,一個好的故事才是戲的根本,是戲的種子,人物角色是樹幹,情節是樹葉,在大局上是渾然一體的。回到電影的本身,好萊塢很久以前就把電影歸類為講故事,這一觀念也得到了全世界同行的普遍認可。

我們評價一個電影的成功與否有很多指標,如票房,藝術品質,而對於成功的劇本來說,塑造出一個觀眾耳熟能詳的角色尤為關鍵。隨著時間的推移,觀眾可能會漸漸淡忘電影的故事情節,但是他一定會記住讓他難忘的角色,比如【阿甘正傳】的阿甘,【霸王別姬】的程蝶衣。

如何讓你的電影和觀眾產生共鳴?一個討巧的方式是重復某些特定的台詞和場景,這一點在劇本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以電影【原始碼】為例,影片劇本的大部份時間都在不斷重復列車爆炸前八分鐘的場景,而編劇在每一次場景中又做出相應的改變和調整,推動整個電影情節走向高潮,讓觀眾欲罷不能,產生強烈的觀影體驗和情感波動。

重復性的特定台詞和場景,在剪輯手法上是重復蒙太奇,就好像心理暗示一樣,造成一種強調呼應對比渲染等效果。觀眾在這種潛移默化的劇本手法下會牢牢地被劇本情節抓住,仿佛置身於驚濤駭浪之中,一浪高過一浪的沖擊,被影片所征服。

悲劇之所以引起人的情感波動是因為它有著深刻的戲劇沖突,不管是俄狄浦斯式的命運悲劇和哈姆雷特式的性格悲劇,又或是玩偶之家中的社會悲劇和普羅米修斯的英雄式悲劇,他們通常情節設定不可逆轉,透過淪陷的方式來引起觀者的憐憫,使人們從悲痛中凈化。

而對於喜劇,它內含的諷刺功能常使它成為尖銳的時代和社會的批判工具,透過發笑來達到其獨特的審美機理。而不管悲劇和喜劇,一個好的劇本在情節設計上要盡量避開觀眾最能想到的,創造出一個觀眾意料之外卻又情理之中的情節。

劇本裏也最好不要出現過於直白的內心感受,要將這個感受藝術化的表達出來(參考墨鏡王)。當故事邏輯不通時,情節無法推進時也千萬不要濫用巧合、插敘(回憶和幻想);人物設計上一個絕對正面的主人公和一個絕對負面的壞蛋;在結局設計上不要虎頭蛇尾,給人一個意外但是完全不合情理的結局。

讓張藝謀重回藝術巔峰的【歸來】,戲外的褒獎離不開原作小說【陸犯焉識】(嚴歌苓)和鄒靜之編劇的共同努力。馮婉喻癡癡等著自己的丈夫陸焉識,最後終於也相見了但卻不記得他了,最後陸焉識還是陪著他一起在火車站舉著自己的名牌「陸焉識」等待自己歸來,仔細想想,這也不失為最好的結尾,因為某些東西一旦發生,其帶來的痛苦將無法磨滅。

電影敘事結構包括單/多線性結構,回環式套層結構,綴合式團塊結構,交織式對照結構,夢幻式復調結構。劇本的敘事結構一般是這五種結構的單一、交叉和變異,這裏主要談談敘事結構的顛覆,以昆汀的【低俗小說】和科恩兄弟【醉鄉民謠】為例。

【低俗小說】在敘事結構上沒有采用常見的時間順序結構,而是采用了過去式插敘+想象式(未來)插敘的精巧環形結構來將整個故事娓娓道來,其環狀結構,也是造成了「過去」即「未來」的奇妙感覺。這在電影邏輯上說不通,但是敘事上沒問題。所以【低俗小說】一出來就震驚了整個電影界,帶來了一場編劇革命;

【醉鄉民謠】,影片的開頭即結尾,結尾即開頭,但是,跟昆汀的【低俗小說】不一樣,本片並不是一個環形的封閉故事,開頭與結尾明目張膽的重復也不是為了追求敘述上的趣味性,而是為了強化人物設計。就像科恩解釋的那樣:「我們的主人公是一只貓,他最後哪兒也不去。」這兩部電影都是值得拉片細細品味的好電影。

能成為電影劇本的,基本上都有優秀對白,然而,並不是一味簡單機械地羅列各種網路段子就是經典對白,那樣只是廉價的段子大雜燴,並沒有形成強烈個人風格化的對白。

經典對白,絕對是建立在綜合考量角色心理,場景氛圍,觀眾思維等一大堆綜合因素的基礎上,經過編劇深度加工,和影片具體情節,電影配樂結合的產物。

細節讓你所表現的東西更加真實,也更能顯示出作者的功力,讓人回味無窮。一部好的電影劇本,細節值得推敲,值得反復咂摸。如斯皮爾伯格05年的作品的【慕尼黑】,主角Avner在和同事一起煮飯時的場景就詳細的描述了從準備食物到大家一起享用的整個過程。當然,Avner應該很會做飯,但這不重要,這一組鏡頭有助於影片的結構理解並且讓人物特性更加豐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