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南韓電影的深度是否國內電影已經無法企及,為什麽?

2016-07-03影視

今年以來,【鬼鄉】【哭聲】【檢察官外傳】等南韓電影在國內賺足了話題,大家對南韓電影的熱情一再被激發,而南韓電影強於國產電影也幾乎是共識。

但相信也有很多同學將南韓電影等同於韓劇,每每對韓影嗤之以鼻,今天這篇文章就告訴你為什麽南韓電影強於國產電影,以後遇到有此類想法的直接把這篇文章甩過去就好。

本文分兩個部份,第一部份闡述2015年度國產電影與南韓電影孰優孰劣的問題,第二部份從歷史根源剖析南韓電影一路崛起的歷程。

  • 第一部份

  • 雖然我是南韓電影的忠實擁躉,但對比兩國2015年的電影市場,我會把票投給國產電影。一方面2015年國產佳片無論從數量還是品質上都優於南韓電影,另一方面,也是對國產電影的一點肯定。

    比較兩國電影的高下,看的應該是整體水平,而不是拿【思悼】和【小時代】之類的比,這樣難免有些厚此薄彼。

    據南韓電影振興委員會統計,2015年上半年南韓電影占有率僅為42.5%,創下了12年來的最低值。影片方面,備受關註的河正宇主演電影【許三觀】慘遭滑鐵盧,【二十】、【絕密搜查】等影片也異常疲軟。雖然下半年有【思悼】這樣讓人驚喜的沖奧片,但整體來看,2015年南韓電影乏善可陳,能拿的出手的僅【思悼】、【許三觀】、【暗殺】、【國際市場】等寥寥幾部。



    反觀國內,逆勢而上的【老炮兒】,鄧超認真出演的【烈日灼心】,致敬經典的【十二公民】,【山河故人】、【闖入者】、【一個勺子】、【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等一批優秀的藝術電影,中國式大片【捉妖記】、【尋龍訣】,靠自來水火起來的【大聖歸來】,低成本導演處女作【心迷宮】,其他諸如【狼圖騰】、【解救吾先生】、【師父】、【刺客聶隱娘】等等。 2015年中國電影總票房440.69億,其中,國產影片票房271.36億,占總票房的61.58% ,國產電影已經占據了主導地位。

    可以說,2015年是2000年以後國產電影第一次可以跟南韓電影剛正面而且占上風的時候,而南韓電影已陷入困境,正在尋求突破,這是南韓電影急速發展必然會帶來的後果。

    【心迷宮】的導演忻鈺坤采訪時說: 再過十年,可能片尾就不需要交代字幕了。

    2015年,我們看到了【烈日灼心】中的註射死刑,看到了【老炮兒】中102個涉煙鏡頭,看到了【心迷宮】這樣的黑色電影走進院線,有理由相信,不出幾年,我們會有自己的【生死諜變】、【回家的路】、【辯護人】……



  • 第二部份

  • 南韓電影的崛起是從1999年開始的而不是很多人認為的2010年以後,在1999年之前,國產電影肯定是在南韓電影之上的,這沒有任何疑問, 而以1999年為界,1999年以後的南韓電影開始追趕並全面超越國產電影。

    說到1999年,就繞不過逢南韓電影必提的 「光頭運動」 ,98-99年南韓電影人發起的「光頭運動」可以說是南韓電影的分水嶺。

    光頭運動: 1999年,為了抗議南韓加入WTO,開放外國電影配額,南韓電影人發起大規模示威遊行,不少男性影人甚至剃光頭在漢城國廳、光華門等地靜坐抗議。因為剃光頭在南韓是極強烈的抗議形式,而此活動又為全南韓影人集體參加,所以被世界媒體高度關註,南韓政府在極大壓力下,決定繼續Screen Quota政策令南韓導演士氣大振,成為南韓電影發展的一個契機。

    大家註意這個運動發起的目的是保留南韓電影的配額制度,也就是對本國電影的保護措施。電影配額制度也就是國產電影義務上映制度,很簡單,就是你一家影院一年必須給我放多少多少部國產電影,這一制度本身無可厚非,這是很多國家對抗好萊塢沖擊的無奈之舉,並不止南韓有。

    而在2006年,南韓電影屆千人大遊行的起因也是因為南韓國務會議透過法案,將配額天數由146天縮減到73天。

    說回配額制,這個制度有什麽好處呢?一方面當本國電影工業尚未成熟的時候可以有效抵禦好萊塢的沖擊,另一方面也為藝術電影和電影人才培養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正是那次出名的「光頭運動」,喚起了民眾對本國電影的極大熱情,【生死諜變】也就順利舉起了南韓電影崛起的大旗。

    1999年上映的【生死諜變】轟動了南韓,觀影人次579萬,上映57天就打破由【鐵達尼號】保持的票房紀錄。

    不得不說,那時候餅叔宋康昊的臉還不是很大,還蠻帥的。


    僅接著就是被部份中國觀眾一直揪著不放的國際電影節,人家從1999年才開始崛起的好麽,不要老拿上個世紀的輝煌來跟人比,當然現在要拿國際電影節這項來比的話,可就不一定比得過人家了。

    2002年,林權澤憑借【醉畫仙】 獲得第55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 ,2005年,在第5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成為首位獲得名譽金熊獎的亞洲人。當然,林導演還有其他好幾部入圍國際電影節的作品,這裏只談2000年前後這個關鍵時間點。

    2003年,金紀德推出【春夏秋冬又一春】,角逐2004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2004年2月,憑借【撒瑪利亞女孩】第三次出征柏林電影節 。9月,憑借愛情片【空房間】獲得"最佳導演銀獅獎" 。2012年,憑借執導的第18部影片【聖殤】獲得第69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2013年6月,憑借執導的驚悚片【莫比烏斯】入圍第70屆威尼斯電影節 。2014年,憑借執導的驚悚犯罪片【一對一】獲得第71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

    2000年,李滄東推出【薄荷糖】,受邀參加當年的坎城國際電影節。2002年,憑借【綠洲】獲得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

    這幾位導演在國際電影節上的成功極大振奮了南韓電影行業,而 「韓流」 這個詞也在這一時期正式形成,席卷亞洲,所以以後不要再拿國際電影節的成就來揶揄人家了。

    大家可以想想大家對南韓電影最早的印象是哪一部?

    中國觀眾開始接觸韓影應該要從2000年北影舉辦的「南韓電影學術會」開始,之後 【我的野蠻女友】、【共同警備區】 等開始湧入中國。


    總的來說,南韓電影在世紀之交崛起得益於民眾和政府對電影產業的極大支持,影視從業人員對藝術的高度追求,還有逐漸成熟的電影工業( 說到電影工業我就懵了,到現在搞不懂這個詞,誰能跟我講講,沒接受正規電影教育的弊端就在這裏,有話講不清楚 )。

    分析南韓電影的成功,無外乎以下幾點

    一、政府的扶持和民眾的支持

    1、「光頭運動」迫使南韓保持原來的配額制,國產電影贏得了很大發展空間,確保了本國電影的市場占有率,同時激發了民眾對本國電影的熱情,到目前為止出現的13部過千萬觀影人次的電影就是明證,要知道1998年的時候南韓總人口4600多萬,2014年的時候總人口也才5000萬左右,過千萬就代表著有20%的人口走進電影院觀看過這部電影,可以自己算算如果這個比例放在中國會讓一部電影有怎樣的票房。

    2、管制嚴格,許多本國電影不允許媒體有任何批評的聲音,普通百姓不去看會被認為不愛國,這一點長遠看對南韓電影造成了很多不良影響,但在當時,絕對的有促進作用。

    3、當時的總統金大中引領了「韓流」奇跡可不是一句開玩笑的話,主要政績有以下幾個:一是上台伊始就成立文化觀光部,整頓相關文化產業。二是制定【二〇〇〇年傳播法】,這其中有一個規定,電視台播放國產電影必須占電影播放時間的百分之二十五。三是逐年提高在文化方面的投資,最重要的一個貢獻就是籌措近3000億韓幣用於電影產業發展。

    4、1999年5月南韓電影促進會更名為南韓電影振興委員會,為南韓電影人才培養、產業發展等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個機構也與電影審查制度改革有很大關系,之後講到。大家可以在微博上搜尋這個帳號,會提供第一手的南韓電影資訊,而且在北京每周都會組織免費的南韓電影放映活動,正羨慕在北京的同學。



    5、由南韓政府提供的輔助金主要用於資助電影學院學生和進行獨立電影制作的導演,用以進行實驗短片、紀錄片和藝術獨立電影的制作,最高可申請4億韓元(折合人民幣約270萬元)或制作費30%的輔助金,資金無須歸還。

    二、電影分級制度

    終於說到了讓大家吵得面紅耳赤的電影審查,南韓電影在1998年之前也有審查。

    上世紀90年代,南韓獨立導演金東園、趙成豐因為放映電影【紅色】被捕,後由電影促進會出面協調得以出獄並促成了南韓電影審查制度的取消。

    南韓電影分為五個等級:全民皆宜、12歲以上觀眾觀看、15歲以上觀眾觀看、18歲以上觀眾觀看和限制放映。南韓電影的審查制度具體可以參考一下豆瓣使用者的貼文。

    南韓的電影分級制度簡史

    實行分級制度後南韓電影在各方面突破禁忌,產生了【實尾島】、【太極旗飄揚】、【辯護人】、【熔爐】等等優秀影片,這些影片或批評政府,或針砭時弊,或探討南北關系,或對準社會熱點,正是因為這些電影,南韓電影才有了如今這般題材豐富、異彩紛呈。


    三、題材的多樣化

    南韓電影另一大特色就是多樣化的題材,有聚焦南北關系的【生死諜變】、【太極旗飄揚】、【共同警備區】( 【仁川登陸作戰】真是丟了前輩的臉 ),有純愛影片【我腦中的橡皮擦】、【觸不到的戀人】、【假如愛有天意】,有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犯罪片【追擊者】、【殺人回憶】、【老男孩】,有恐怖片【薔花·紅蓮】,有災難片【漢江怪物】、【雪國列車】( 這兩部電影雙雙入選The Playlist網站評21世紀50佳科幻片(2000-2016.6),分別位列第11名和第14名 ),有青春片【陽光姐妹淘】,有揭露社會陰暗面的【熔爐】、【素媛】,在文藝片方面【春夏秋冬又一春】【詩】……

    再來看看我們,青春片必墮胎出國,炒IP翻拍經典都到了無恥地地步,什麽玩意都能在大熒幕上放,什麽人都能厚顏無恥的去當導演,請問,這些你怪廣電?


    四、抄襲與創新

    南韓電影復興伊始就有一個明顯的特征,不斷抄襲,不斷創新,說南韓電影抄遍全世界也不為過,但你要拿抄襲說南韓電影不行,那就是太年輕了。

    「拿來主義」讓南韓電影人學到了好萊塢大片和歐洲藝術電影的精髓,並將這些深深植根於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從而產生了獨特魅力。電影誕生100多年,後人模仿前人又不斷創新,電影也在不斷的邁步向前,豐富的藝術成就放在那裏,懂得利用的是智者,擯棄不用的是蠢貨。


    五、藝術與商業

    南韓電影的成功很大一個原因是其電影產業的不斷完善,導演本身對電影藝術及商業運作同等重視,不僅看重影片的藝術水平,同時也註重其商業價值,很好地做到了兩者平衡。 對於整個南韓電影,形成的完善機制讓大多數電影都能有很好地票房。

    反觀我們的電影,重藝術輕商業的【闖入者】【心迷宮】【路邊野餐】等叫好不叫座,【小時代】之類賺了票房輸了口碑和人心,電影工業的成熟之路是漫長而曲折的,我們現在還只是小學生。


    一邊是曲高和寡的藝術品,一邊是外表光鮮的垃圾,叫好又叫做的電影,我們太少。

    最後,再多說幾句,喜歡南韓電影主要是因為他們有一大批敬業的演員。 沒有宋康昊、劉亞仁,相信【思悼】一定會很平庸,沒有河正宇、李政宰、全智賢,【暗殺】也絕不會那麽精彩。 我的偶像宋康昊說過不會讓人在電影院之外的地方看到他,但我們的演員除了在綜藝節目中刷刷存在感,在微博中逗逗比,演戲反而成了副業,實在讓人心塞著急。

    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南韓電影? - 風之影的回答

    微信公眾號 一起看電影(yqkdianying), 微博: 迷影生活 ,推薦電影,分享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