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如何評價卓別林?

2014-03-14影視

曾設想過這樣一種可能——盡管很難統計,但查理·卓別林很可能是電影誕生一百多年來,在普通人中最為知名的演員和導演。在我幼年時,曾有段時間愛走外八字,那時候我的奶奶會開我的玩笑:「不要跟卓別林一樣!」那時我根本沒看過電影,也完全不知道這個反面教材是誰——然而卓別林塑造的藝術形象就是這樣深入人心,在全世界婦孺皆知。

卓別林是當之無愧的,電影史最偉大的喜劇大師、跨時代的表演大師、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大師。 他的巔峰期跨越早期電影、默片黃金時代、有聲電影初期,余暉直到新好萊塢時代之前。他在電影文化上的影響力,不光放射線全世界的普通觀眾,甚而影響著諸如先鋒派電影這樣的電影理論精英們。

抽象主義代表作【機械的舞蹈】結尾出現卓別林形象

他是最偉大的喜劇大師。 卓別林對喜劇電影的貢獻,在於他不僅是默片喜劇時代最強的王者(要知道他的最主要對手是同樣無比偉大的巴斯特·基頓)也在於他從編劇、導演、表演、配樂等各方面全面掌控著自己電影的每一處細節。卓別林從街頭、舞台訓練而來的喜劇技巧,結合他對日常生活敏感的天才藝術家的掌握,再有豐富細膩的表演閃光,創造了一大批優秀的電影作品。

針對他對日常生活敏銳的註意、巧妙地運用到電影中這一點,卓別林自己曾舉過一個例子:在街上不小心被一個胖婦人絆倒,他回過頭擡了擡帽子,表示歉意;電影裏,在街上他不小心被一個痰盂絆倒,他回過頭擡了擡帽子——表示歉意!一個「錯位」喜劇技巧,立刻把人物「小紳士」的層面展露無疑,幽默之極,而這都來自於藝術家在生活中的積累。

早年的卓別林和麥克斯·林戴,法國默片喜劇大師,卓別林稱林戴是他的「導師」
【舞台春秋】中晚年的卓別林和客串的巴斯特·基頓

他是跨時代的表演大師。 卓別林幼年在蘭開夏舞蹈團擔任演員,能歌善舞,也有一副好嗓子。母親曾經有一次在台上演唱時失聲,也是他天真地登台救場。在默片時代,卓別林幾乎放棄了自己一半的表演能力(聲音的表現力)卻依然能把「流浪漢」這個角色塑造得無與倫比,幾乎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電影角色。大量卓別林的電影語言,其實都以全景、中景為主,這就是為了展現演員靈活多變的表演。

我一直認為【城市之光】是卓別林被低估的一部電影。「如何表現盲女誤會流浪漢是富翁」這個課題,在卓別林執拗地維持無聲情況下,最終完全使用視覺語言來表達。在卓別林和女主角溫柔的表演下,極具浪漫。影片結尾的特寫鏡頭,也證明了,在喜劇之外,在中景之內,卓別林在情感的表達上具有怎樣的感染力。他對眼神、嘴角、手指的細節控制無與倫比。在默片喜劇妝那過醋的眉毛、黢黑的眼影之下,掩藏不住那種悲欣交加。

他是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大師。 【摩登時代】對資本主義社會的諷刺不談,單單說在【大獨裁者】中對希特勒的諷刺,卓別林已經可說超越了絕大多數藝術家——試想,作為一個世界頂級的喜劇大師,擁有數以億計的忠實觀眾,對彼時世界矚目的政治人物做出這種絕無僅有的諷刺!更不用提【凡爾杜先生】那完全突破自我的角色轉變,和對整個社會體制的鞭撻。這一點來說,【凡爾杜先生】比【摩登時代】更進一步。而也是這些作品,讓卓別林的晚年算得上是顛沛流離。

說句花絮的話,當有聲時代初開啟的時候,曾有許多人勸卓別林嘗試在影片中講話。當時他的回答是:流浪漢不能開口,否則這個角色就死了。【摩登時代】中,卓別林在片尾大聲唱歌,也算沒有講話。然而到了【大獨裁者】,卓別林分飾兩角,在飾演興克爾的時候講話,飾演猶太理發師的時候大多數時候不講,而到了片尾,理發師假冒元首,對著觀眾進行了長達數分鐘的演說,振聾發聵—— 那是流浪漢真正開口之時,也確實是他在銀幕上最後一次露面,此後這個角色確實再也沒有出現過。

對卓別林的評價、分析,早已汗牛充棟。每一個熱愛電影、熱愛藝術的人,都無法不被他的作品逗得捧腹大笑,隨後感動落淚,再至對生活有更深的認識。這或許就是藝術的魅力和價值。讓我們繼續熱愛電影吧,因為我們熱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