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看完電影之後想寫一些影評,可是落筆時很難寫下去,該怎麽做來寫一篇好的影評?

2021-02-14影視

餵,是老王嗎?

嗯,是我。

今晚一起看【我不是藥神】。

好看嗎?

聽說很好看,貓眼評分9.7呢。

哦……

日常生活中,我們和朋友家人談論起某部電影,說好不好看,多數僅限於一種感覺或道聽途說;即便是自己看了電影,我們也是這樣評價的——「好看!很精彩。「或者「不好看,沒啥意思。」

要說出一些專業的道道來,恐怕只有很少一部份人做得到。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兩者的區別還是蠻大的。

也許你會說,看個電影這麽簡單的事,就是圖個娛樂,管它那麽多門道幹啥?

說實話,我原本也是這麽想的。

可當我看到這段話,立刻覺得又一次重新整理了認知:

如果說電影反映了我們生活的很多方面,我們也應該以多種方式來享受它,包括思考、闡釋和書寫觀影經驗的樂趣。我們去電影院有很多種原因:思考或者不思考,盯著銀幕或者寫影評。

我們可以把去電影院當作吃棉花糖一樣的消費行為,也可以將它變成一種精神上的消費。正如那位【撞車】的影迷所發現的,對我們的觀影感受做理性的分析並沒失真害我們所享受的樂趣。

評寫電影會讓我們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來享受觀影的愉悅。如果說,看電影、理解電影是我們觀影的樂趣之一,評寫和解釋應當是另一種令人激動的享受。

這段話來自於蒂莫西·J·科雷根的【如何寫影評】。

它讓我想起念大學時一位教授電影學的老師,曾經分享了他對【幸福的黃手帕】的評論:影片運用蒙太奇手法,前後兩次出現黃手帕,將影片情感推向高潮。黃手帕象征著男主角(高倉健飾演)妻子的等待和希望,同時使影片結構緊湊,昇華了主題。

老師對影片條分縷析,我聽得津津有味,覺得電影還可以這樣看,真有意思。

【如何寫影評】的作者蒂莫西·J·科雷根,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英文系教授、電影學研究主任。他曾在東京、羅馬、阿姆斯特丹、巴黎和倫敦等地教授電影課程,在電影教育領域可謂桃李滿天下,貢獻卓著。

在電影研究領域,科雷根教授成果頗豐,著有【新德國電影:流離失所的影響】、【維也納·赫爾措格的電影:在幻想和歷史之間】、【電影與文學:介紹與閱讀】和【電影理論中的批評視野】。

【如何寫影評】內容充實,案例豐富,雖然有不少專業術語,但沒有生疏感。在我看來,貫穿其中的一條主線就是「怎麽看怎麽寫」。

哪怕你是一位影評新手,只要抓住了「怎麽看怎麽寫」,從入門到高手也就不遠了。

一、怎麽看

1.觀影前

可以試想一下,當我們要去拜訪一位重要人士,我們可能會提前做哪些準備呢?了解對方的受教育背景、工作經歷、家庭出身等,這會有助於我們在交談中更快更好地理解對對方的言談和觀點。

同樣地,觀看一部電影,如果是抱著寫影評的態度,我們該如何準備呢?

【如何寫影評】給出的建議是花些時間在一些全域性的及預設性的問題上,問一些關於電影的潛在的且與我們興趣相關的問題。

例如,什麽是自己最感興趣或最了解的藝術形式——電影包含了文學、造型藝術、音樂、舞蹈、戲劇甚至建築。當我們被【歌女五美圖】所吸引,或許正是它的音樂和藝術特色勾起我們的興趣。因為了有了心理預設,觀看時著眼點就會更清晰更明確。

又如,電影工業依賴於技術進步,並且,技術的進步會很快反映在電影工業裏。在觀看【黑客帝國】一類的影片前,可以做出這樣的預期設想:數位化有沒有可能改變電影對角色的描述方式?影片是否會創造出新的技法,從而對故事的發展起到關鍵作用?

再如,電影是一種商業行為,我們應該對背後的經濟和商業因素保持敏感。影片的制作成本如何?大部份的錢用在哪裏?明星?特效?宣傳?電影的預期觀眾是誰?

以上這些問題,一部份我們可以提前找到答案。當我們坐下來看電影時,腦子裏預備著的問題就會像精靈一樣,帶領我們關註影片中值得挖掘和評寫的東西。

這就是觀影前的預設準備。

2.觀影時

進入觀看階段,【如何寫影評】建議我們做好兩件事。

第一件事,質疑(自我提問)。

除了關註觀影前預設的部份問題,我們還可以與電影進行無聲的對話。

主題是什麽?是如何建構的?這樣的疑問,能讓我們與影片形成一種深入互動關系。你在質疑,影片則以自己的方式做出某種回答。

隨著影片的逐步展開,問題會越來越來清晰而具體。

在觀看【摩天營救】時,我腦子裏預設的問題是,男主角威爾·索耶是如何營救的,這場摩天營救的深層次意義和價值在哪裏?影片一步步把答案揭示出來,男主角營救物件是自己的妻子和女兒,但又不限於此;因為他深陷一場陰謀,所以要營救的也是自己和正義。威爾的營救行動一步步被逼向絕境,又一步步逼近陰謀的真相。

第二件事,記筆記。

為了寫出一片精彩的影評,要重復觀看電影。但因為某些條件,我們可能很難辦到一遍又一遍觀看。因此,記筆記顯得尤為重要。

第一次觀看,記下最打動你的地方。之後,可以記得認真而詳細一些。

當然,你一定產生這樣的擔憂,怎麽可能記得下來呢?技巧在於,要學會如何節約你的時間和辨識出影片中的關鍵場景、鏡頭和敘述情節。

至少,可以記下你認為最重要的三到四個場景、鏡頭或者片段。例如,【戰狼2】,戰狼感染諾曼病毒的鏡頭,奮力打鬥的場景和片尾高舉國旗的片段都可能在我們腦海裏留下深刻印象,值得記下來。影評主題可從中提煉。

二、怎麽寫

1.從感受出發

千萬別忘了,影評是始於觀看的。你的任何一種真實而細微的感受都有可能成為一篇好影評的基礎。

無論是觀影前的準備,還是觀影之後的觸動和感悟,我們都需要把個人最初的觀影感受整理出來,這就是分析電影寫影評的基礎。

我觀看【香水】(湯姆泰克維爾導演)這部影片後,有一個強烈的初步感受,一切極致的美好都是泡影。由此出發,寫出了影評【一個美麗的泡影】,獲得第二屆麗水杯全國原創影評大賽三等獎。抓住真實的觀影感受,非常重要。

2.使用專業術語

不管哪一門學科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和詞匯。使用這些術語的好處是什麽呢?我們不妨比較一下這兩句話:【戰狼2】中的好人和壞人演得都很好;【戰狼2】的正面角色和反面角色演技都很好。很顯然,前者表達意思比較含糊,不夠專業,後者表意準確,有專業性。

在寫影評時,我們可以 使用哪些專業術語呢?

主題,敘事,角色,視點,場面排程(場地、布景),現實主義,鏡頭,畫面剪輯,聲音,動畫,3D,新媒體等等。這些專業術語,不僅能讓我們更好思考影片,而且如果能在影評中適時使用,也能加深們對電影的理解。

3.選用六種方法

同一部影片,同一個切入點,選用的方法不同,結果可能完全不一樣。

比如,以影片中的燈光為切入點,可以用形式主義的方法分析影片中光影的變化;可以用歷史方法指出燈光的模式崛起於哪個歷史時期。

【如何寫影評】給讀者介紹了六種主要的電影評寫方法。我們不妨把它理解為組織影評文章的方式。

第一種,電影史。

電影和歷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為任何電影作品都不可能離開特定的歷史時期而存在。正如70後和90後出生時期不一樣,電影也是如此。

不過,電影也是藝術,不能把電影中的歷史簡單等同於歷史現實。

以歷史的角度評論電影,我們可以考慮電影自身的歷史關系,如20世紀30年代和70年代電影中不同布景的使用;可以分析電影與制作條件的關系,如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電影受制於當時的片廠歸屬;還可以解析電影與受眾的關系,如周星馳電影的無厘頭特性深深影響了觀眾對喜劇的預期。

第二種,民族電影。

從文化和民族性格的角度評論電影。 一個美國觀眾比較容易理解黑澤明的電影,因為它使用了西方式的主題和形式。

西方不少電影喜歡表現冒險精神,這與他們的海洋文化和商業文明是分開的;而很多中國電影試圖闡釋和合的觀念與宗族文明,顯然也是受傳統農耕文化的影響。

第三種,型別。

對於電影型別,也許我們並不陌生。我們往往根據相同的主題、人物、敘事結構和攝影技巧,分出西部片、情節劇和科幻電影等。

在評論型別時,要註意時代的變化。以此評析一部電影,會發現型別的發展變化。如【眼光小美女】,似乎就是一部公路片的發展和演變。

第四種,作者論。

這裏的作者並非單指我們通常認為的劇作者。可以是導演、主要人物、編劇。因為他們所創造出來的銀幕某種一致性、風格或者主題,會帶有鮮明的特色。比如,我們說「成龍電影」,意味著帶有成龍式的武打和幽默風格。

當然,我們要避免一成不變地套用作者論,因為電影不可能按一個模式生產。

第五種,形式主義。

形式主義主要是指一部電影的風格和結構,如敘事開頭、結尾、有意義的重復和攝影技巧的變化等。

與其他評論方法相結合,意義更大。如【原野奇俠】的開場,有一段是主角尚恩、農民、妻子和小孩鏡頭的快速切換,這些鏡頭為之後的情節設定了一種社會關系。這與影片主題密切相關。

第六種,意識形態。

這是「政治」的一種微妙而廣泛的說法。可以指某種信仰或者觀念。如【戰艦波將金號】稱頌俄羅斯的社會主義革命力量,【盧安達飯店】則描述了個人英雄主義。

影片中的個人主義、兩性關系、家庭生活的重要性等等都可以成為意識形態的評論範疇。

學會思考、評論一部電影,沒有削弱我們觀影的趣味,反而讓我們更清晰更深切地觸摸到電影的魅力。

歡迎交流各種寫作方法與技巧,我是公眾號余老詩寫作課主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