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為什麽在電視劇中,有些病人在病情加重或者快死時,會劇烈地抖動?

2021-03-03影視

簡化回答:臨近死亡,極度缺氧的大腦功能衰竭,對脊髓的抑制作用解除,脊髓的神經反射進而占據主導,所以出現了不受控制的肌肉收縮,外在表現為肢體的抽搐。

說人話:接近腦死亡,大腦管不住脊髓了,脊髓的神經反射放飛自我,支配肢體亂動。

==============下面是嚴肅科普===============

從膝跳反射和搔扒反射說起

學過中學生物的同學一定還記得有關神經反射的內容,課堂上老師也大機率會找小(ni)白(tong)鼠(xue)上講台演示 膝跳反射 (Knee jerk reflex)。就是拿叩診錘敲擊膝蓋骨下面的那一段肌腱,被檢查者就會出現小腿向前跳起的動作。

但在實際操作中,被請上講台當小白鼠的同學可能會因為過度緊張而無法被敲擊產生膝跳反射。所以 有經驗的生物老師一定會選擇班上主動舉手當小白鼠,而且平常性格外向的同學 ——在做實驗的時候足夠放松,所以大腦的抑制訊號不會特別強烈,脊髓膝跳反射可以相對明顯一些。

假如老師沒能在同學身上引出膝跳反射,老師就會講解其中的原因——高級神經中樞的抑制作用。我們的中樞神經系統包括大腦和脊髓,其中大腦在前進演化上更年輕一些,但卻精準管理著相對原始的脊髓,從而讓生物體對外部環境產生更加精準的適應力行為。有時候要讓脊髓反射更強大(易化作用),有時候要抑制脊髓反射(抑制作用)。

為了證明這個原理,中學生物實驗中最血腥,一般情況下也不會給學生展示的實驗——蛙的搔扒反射實驗,就開始了。首先,我們要制造「脊蛙」,也就是只有脊髓的青蛙。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從嘴巴處下刀,把整個腦袋剪掉。

然後把摸不著頭腦的蛙蛙(脊蛙)掛在台子上。用蘸有稀硫酸的紙片刺激蛙的皮膚,這時候雖然蛙已經沒有大腦而死亡,還是會有搔扒行為,試圖把扒掉身上的刺激物。這個反射就叫搔扒反射。說明沒有高級神經中樞管理的時候,脊髓自身就可以完成一部份趨利避害的行為。

再回到剛才的膝跳反射,其完整的神經反射示意圖是這樣的:

在靠近反射中樞的位置還有專門的上行神經元,將脊髓的決策訊號(準備踢小腿)上傳給高級中樞(也就是大腦)。大腦綜合周圍情況決定是允許脊髓的反射決策。

這種高位中樞對低階中樞的控制有什麽意義呢?

這個意義是顛覆性的,自從脊椎動物演化出了大腦,適應環境的精確性和靈活性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透過大腦整合的聽覺、視覺、嗅覺等多種感覺訊號和更高級的抽象思維、情緒等諸多參數給出最合適的決策,從而讓有大腦的生物更精準適應環境,而且很多時候大腦越發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越強。脊椎動物從文昌魚那樣只能在沙子裏扭動的小蟲子變成了今天你我這樣的精密復雜生物。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排便反射,這也是由脊髓就可以完成的。當膀胱或直腸內的壓力達到一定水平,壓力感受器就會將訊號傳遞到脊髓的腰骶段,如果沒有高位中樞的控制,就會直接引起排便行為。但生物在面對復雜生存環境的時候顯然不能隨時拉尿,否則留下的氣味就會告訴掠食者自己的行蹤。所以大多數動物都會去固定的地方排便,做好氣味管理。當代社會的人也是如此,否則成年人也還要繼續穿開襠褲或者紙尿褲。

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如嚴重的脊髓損傷、大腦的損傷都會導致上行神經纖維或者高位中樞的毀損,那麽大腦對低階中樞的控制作用也就消失了,引起大小便失禁。所以我們可以見到截癱患者、瀕死或剛死亡的患者出現大小便失禁。

瀕死的抽搐——高位中樞油盡燈枯

回到問題本身,病情加重或者快死時,高位中樞(大腦)相比低位中樞(脊髓)對缺血缺氧的耐受力差得多,所以高位中樞會首先停擺,其對低位中樞的控制作用也逐漸消失。在這個過程中,低位中樞就會「自作主張」,控制肢體對外在反應發生無意識的運動(表現為抽搐),這時候如果膀胱或直腸壓力比較高,還會發生排尿和排便。

但是很多久病的患者本身經歷長期的疾病消耗,肌肉內殘存的能量已經不多,所以瀕死時的抽搐可能並不明顯。但如果是相對健康、強壯的人,突發嚴重外傷或重病,瀕死或死後的抽搐還是相對明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