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神雕俠侶】中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2018-11-06影視

楊過道:「那時你中了冰魄銀針,劇毒侵入經脈,世上無藥可治,卻如何在這谷底居然好了?」

小龍女道:我服食蜂蜜,再加上潭中的白魚,覺得痛楚稍減,想不到這玉蜂蜂蜜混以寒潭白魚,正是驅毒的良劑……想是已經好了。

這一情節,實是金庸先生對楊龍二人的偏愛與不忍。

【神雕俠侶】最符合故事邏輯和人物性格的結局應該是小龍女已死,楊過殉情。

江淹【別賦】有雲: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

這一別,曾是生離,今是死別。

【神雕俠侶】寫的是人世間各式各樣癡男怨女的愛情,用金庸先生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神雕俠侶】是我的情書。

而這諸多愛情,有三例(或更多),在我看來是楊龍之戀的一種變式,他們因各種原因失敗了。

武三通本是何沅君的義父,卻對其義女暗生情愫,這在南宋,是驚世駭俗的,武三通便被這情感折磨的忽忽如狂,終身遺恨,他對何沅君的畏首畏尾,實則是對禮教大防,社會輿論的畏懼,而其原配武三娘,在知道丈夫這畸戀的情況下,甘願為他吸出冰魄銀針的毒汁,這便又是為愛癡狂了,那舉動喚醒了武三通。

直到多年後,大武小武為了郭芙大打出手,那時武三通當然知道情毒多深,於是大哭。

武三通之於何沅君,是畏懼禮教大防, 社會悲劇 大於自身性格悲劇。(楊過和小龍女則是視禮教如無物,小龍女唯一擔心的是這會給楊過帶來困擾,而楊過則是對黃老邪說:禮教算個屁,我偏偏讓她既是我師父,還是我妻子。)

裘千尺和公孫止,是師徒戀,卻因雙方的性格缺陷,釀成悲劇,裘千尺是愛公孫止的,愛到了一天二十四小時都要看他、管他的地步,就像【雷雨】裏的周樸園之於繁漪,這沈重的愛激起了公孫止的逆反,他開始追求那個對他百依百順的柔兒,很多人受影視劇的影響,就覺得公孫止是喜歡柔兒的姿色,其實那柔兒也未見得就比昔日的鐵掌蓮花裘千尺漂亮,只是一個人越是缺什麽,就越想得到什麽。

兩個人最終也是因為各自偏執的性格,明明能夠說開的冤結,竟是越結越深,相較於武三通何沅君,這是 性格悲劇 了。(同為師徒,小龍女做楊過師父時冷清嚴厲,楊過生性跳脫,卻對小龍女恭恭敬敬不逾矩,變為情侶後,小龍女竟變得多愁善感,柔情的對楊過說我以後聽你的啦,楊過則願意一生呆在古墓,為了愛人可以轉變身份與性格,這又是裘千尺公孫止所不及的。)

李莫愁和陸展元,是楊龍之戀預演,一個你深深愛著的人,正深深的愛著別人,李文秀的辦法是沒有辦法,李莫愁的辦法是殺他全家。

李莫愁是偏執熱烈的小龍女,而陸展元是早已心有所屬,決計不會愛上她的楊過,這更像是一種 命運的悲劇

——你深深的愛著的那個人,也深深的愛著別人,任你武功蓋世,聰明絕頂,國色天香,又有什麽法子?(楊龍能互相喜愛,這更是最重要的一條。)

這三組愛情,與楊龍之愛相比,無疑是失敗的了。林朝英與王重陽,實際也是楊龍之戀的一種變式,可作為一條暗線,但書中表述十分含蓄,不若前三者刻骨銘心,無非是一個揣著明白裝糊塗,一個即使明白也不說話,從而抱恨終身,楊龍二人在幾十年後重陽宮內與小龍女拜堂成親,這分蔑視禮法的氣魄,是當世武功天下無雙的林王二人所不如的,然王道長畢竟一生為國為民,這份氣魄又是神雕俠前的楊過所不如的。

【神雕俠侶】除了講愛情,還有一條線索是講楊過的成長,幫助楊過成長的,有兩個人,一個是教他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郭靖;一個是教會他情為何物的小龍女,這成長是小龍女四次離別推動的。

第一次離別,楊過為了尋找小龍女,才在英雄大會大放異彩,而在愛情方面,當小龍女一臉嬌羞的問他願不願意娶自己當妻子時,他才明白,只要兩個人相愛,禮教不是問題。

第二次離別,遇到了公孫止,兩個人同中情花之毒,楊過毫不猶豫的把唯一的解藥給小龍女,小龍女也不顧一切,要重返絕情谷,用自己的生命為楊過奪回解藥,楊龍之戀經歷了生死的考驗。

第三次離別,重回絕情谷前,小龍女得知自己是被尹誌平奸汙過的,已非完璧之身,而楊過也已經斷了手臂,天殘地缺之局已成,而兩個人依然相愛,他們之間,貞潔或殘缺,也不再是問題。

第四次離別是小龍女跳崖。

按照小龍女每離開一次,楊龍之戀必有昇華的邏輯來看——

楊龍兩人的愛情經歷了禮教大防,經歷了生死考驗,經歷了貞潔與殘缺的洗禮,金庸先生沒有必要再一次去印證楊過是否願意為小龍女跳下斷腸崖。

金庸先生曾在【倚天】的後記中寫,四美之中他最愛小昭,但卻不能把他許給無忌,因為這不符合人物的性格和故事的邏輯。

那麽按照 人物的性格和故事的邏輯 ,楊龍二人的結局會如何呢?

有人說,金庸的原意,是小龍女已死,楊過最後和郭襄在一起,因為讀者不買賬,才改了結局,讓楊龍二人在絕情谷底相遇。

說是楊過十六年後尋找小龍女不到,便投湖自盡,郭襄也同他一道跳了下去,在水中癡纏之時,楊過回想自己辜負了太多姑娘的美意——

那個被他叫做媳婦兒的無雙,那個寫了整整一夜既見君子,雲胡不喜的程英,那個被他吻過眼睛芳心暗許的完顏萍,那個相逢便已許平生的公孫姑娘——他決定不再辜負郭襄,便重新振作,和襄兒一道回了襄陽城。

這不是楊過,這是胡斐。

倘若這樣寫,楊過的人物形象就崩了。

楊過是至情至性之人,小龍女若是真死了,楊過是決計不會獨活的。

在我看來,所謂楊郭攜手,是萬萬不能。

要是能攜手,陸無雙程英公孫綠萼完顏萍早就跟他攜手了,而這種齊人之福,楊過是不會稀罕的。

而楊龍重逢,則是打破故事原本邏輯的唯美童話

無論是楊郭攜手,還是楊龍重逢,都像是金老爺子的善意與不舍——小子不才,當然不敢妄自揣測先生的意思,但如果真的按照故事的邏輯,兩人的性格,楊龍之戀的遺世獨立來看,故事的走向應該是,楊過尋不到姑姑,終於知道小龍女原來早在十六年前就已經毒發身亡了,於是也隨她去了,江湖上只留下了神雕俠侶的傳說,和小郭襄的遺憾。

小龍女跳崖前,楊龍之戀歷經重重劫難,兩人卻是相視一笑,初心不改,在重陽宮內拜堂成親,在古墓派中燕爾新婚,做了幾日相敬如賓的夫妻, 直到小龍女跳崖,楊龍之戀已經寫到了悲與美的極致。

按照偉大悲劇愛情的邏輯,如梁山伯與祝英台,羅密歐與朱麗葉,按照楊龍之戀的內在故事邏輯,小龍女是必死無疑的了。

梁山伯怎麽會跟祝英台白頭偕老?

羅密歐怎麽會跟朱麗葉一生一世?

小龍女又怎麽會在十六年後谷底復活,和楊過重逢?

你能想象,祝英台出嫁那天,路過梁山伯墳前的時候,梁山伯突然出現,然後對祝英台說:「英台,其實我是假死,騙馬文才和你家人的,現在我們可以一生一世了。」

你能想象,在羅密歐剛要喝毒藥的時候,朱麗葉恰好醒來,說:「傻瓜,我騙咱們兩大家族的,他們世仇他們的,我們可以永遠在一起了。」

同樣,你能想象,十六年前,無藥可救的小龍女,重傷、墜崖,不知楊過會不會吃下斷腸草的情況下,波瀾不驚的在谷底度過十六年的漫長歲月嗎?

以小龍女的性格,是無論如何也要想辦法去找過兒的,見不到過兒,她會傷心欲絕,怎麽會僅靠白魚蜂蜜就奇跡般康復了?

就算那白魚蜂蜜真是靈丹妙藥,小龍女康復了,可她出不了谷,不知道楊過十六年後會跳下來,以為今生今世見不到過兒了,也會郁郁而終的。

楊過十六年靠什麽活下去的?

重逢龍兒的希望啊!

怎麽小龍女在楊過生死未蔔的情況下,竟能活下去?

金庸先生終究是不忍。

一是因為金老對書中人物的憐惜,我曾經寫過一部中篇武俠小說,當然在各位看來可能不值一提,但原本打算讓男主失去女主的我,在寫到小說結尾的時候,竟然為了讓女主復活,而破壞了故事本身的邏輯性,更不必說楊龍這段感人至深的愛情,金老怎麽忍心寫絕。

二是,金老寫【神雕】之時,是【明報】最為艱難的時候,金老為了不傷害讀者,讓他們對故事失去信心,所以,打破了原有的故事邏輯,讓楊龍二人再次重逢,白頭偕老。

這一點,在張建智先生的【儒俠金庸傳】中也提到過。

後來,在【天龍八部】中,金老才肆意的去表達自己所要營造的真實世界,那是一個朗朗人世中到處隱藏著鬼魅與無常的世界,那是一個無人不冤,有情皆孽的世界,那時的金老,正向藝術的最高殿堂叩門,早已過了擔心【明報】銷量的歲月。

楊龍十六年前,只是靜靜待死而已,小龍女若不跳,楊過時決計不食斷腸草的。

那小龍女為楊過換來的十六年,是幹嘛的呢?

這十六年實際上是楊過補過的十六年。

他單名一個過,生來就是帶著原罪的。

原罪者,本不是我的錯,我卻要承擔罪責。

當楊過了結塵事以後,當楊過以神雕大俠的身份為國為民以後,楊康帶給他的原罪早已洗刷幹凈,江湖上對他和小龍女指指點點的聲音也已經慢慢式微——楊過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去找龍兒,縱身一躍,完成了最後的尋覓——再也不必尋覓了。

還有一點可以佐證,便是元好問【摸魚兒】的寫作原因——今日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

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裏層雲,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楊龍之戀,實際上是對這個故事的擴寫。

小龍女的原本結局是殺之矣,楊過的原本結局是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

【紅樓夢】裏有一段,化用過來,很是切題。

楊過茫然問道:借問此處是何處?

那人道:此陰司泉路,你壽未終,何故到此?

楊過道:適聞有一故人已死,遂尋訪至此,不覺迷途。

那人道:故人是誰?

楊過道:活死人墓小龍女。

多年後,郭靖黃蓉為了守護襄陽城而戰死,郭楊兩家三代的恩怨情仇,同南宋一起,化為夢幻泡影,如同一出莊嚴悲劇的落幕。

南宋衰世,留不住郭靖黃蓉這樣的英雄,同樣也留不住楊過小龍女這樣感天動地的愛情。

不過,重逢也好。我曾經想,為什麽偏偏是十六年?

後來,我告訴自己說十六是圓。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也許金老,在寫下小龍女縱身一躍的決絕時,也為這份偉大的愛情故事,留了一點兒緩和的余地。

最後,金庸實錄。

金老這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自己實在偏愛楊龍,妙筆生花,讓他們二人從此團聚,又覺得世界太吵,於是讓他們隱居避世。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兩個人已經經歷了禮教、生死、貞節、殘缺的考驗,那小龍女的第四次離開,就考驗他們十六年的漫長歲月吧。

金庸先生不把小昭給無忌,卻把小龍女還給楊過,楊龍之戀竟然可以戰勝金老的敘事邏輯。

卡夫卡曾寫過一段話,很像是在說楊龍。

沒有一處安靜的地方可供我們談情說愛,因此我希望有一座墳墓,又深又窄,在那裏我們緊緊的摟抱著,難解難分。

我的臉藏在你懷裏,你的臉藏在我懷裏,沒有人再會看見我們。

另:劉亦菲版小龍女到今年剛好十六年,姑姑一點兒沒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