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為什麽王家衛現場拍電影不用劇本?

2012-09-11影視

首先,「不用劇本」不是王家衛搞出來的,而是那個時代香港電影普遍存在的,即一部電影開機的時候其實還沒有完整的劇本,那怎麽辦呢?導演先著手拍他能拍的那一部份,或是他設想得最清晰的一個場景,與此同時編劇開始寫其他的戲,每寫完一場,就趕緊用傳真發給導演,導演再拿去拍,俗稱「飛紙仔」,拍攝和劇本創作是同步進行的。如果導演同時擔任編劇,那他就會比較辛苦,經常要白天拍戲,晚上寫第二天要用的劇本。

王家衛無非也是這樣,而且他還算好的,他真的會整日整夜地寫,他真的有大量的手稿,那他的特別之處在哪裏呢?

王家衛是一個極度依賴視覺思維的導演,在他那裏,故事是作為一個概念,還是作為一段影像,是完全不同的。有的故事,寫成文字你會覺得很精彩,但是拍成影像卻找不到那種感覺,這不僅跟故事本身有關,也跟演員、場景等等因素相關。王家衛的故事是純粹的電影故事,在紙上只能完成一小部份,其余的要在影像中完成,要在看到具體的空間、顏色、物飾、還有最重要的:演員的表現之後,才能確定:哦,這故事應該/不應該是這樣的。

其次,王家衛有嚴重的選擇困難癥。用他自己的話說:「我總是要到最後一刻才能找到最好的方法,或許也未必是最好的,只是我無法知道。」

如果你寫過小說你就知道,在故事的開頭,一切都蘊含著無數的可能性,隨著故事的發展,可能性的空間也越來越小,到了故事的高潮之後,你會發現它幾乎是以一種不可抗拒之力駛向結尾。

然而,王家衛好像不舍得拋棄任何一種可能性,他不舍得讓故事只朝一個固定好的方向去發展,他經常在想「如果這兩個人沒有遇見,最後會怎麽樣」之類的問題,他每次跟演員講故事,都會加進去一些新的想法和創意,都是一個新的版本,幾次之後這個故事已經面目全非。就算一切都拍完了,到剪輯的時候,他又會遊移不定。

所以,其他導演沒劇本,至少頭腦裏會有一個大體的故事框架,它也會成為整個拍攝工作的框架。而王家衛腦海裏的故事是沒有框架的,它像煙一樣飄,像水一樣流動,它是隨著時間和環境不停變化的。

在【春光乍泄】初期的設定裏,何寶榮和黎耀輝根本就不是情人的關系,是黎耀輝的父親在阿根廷意外身亡,黎耀輝在去給父親處理後事的時候,意外發現父親有一個同性情人何寶榮,他這才發現自己根本就不了解父親,他想透過接近何寶榮來走進父親的內心。【春光乍泄】就按照這個路子拍了很多天,王家衛終於覺得不好,又設想了好幾種替代方案,這才對梁朝偉說:「我想還是你來做何寶榮的情人會比較好」。兩個主角的關系徹底重寫,改弦易轍,從頭來過。

有趣的是,王家衛的故事,從形式和內容都是非常統一的,他創造的角色跟他一樣總是面臨重重困惑難以抉擇,他的電影裏也充滿了「如果」,如果蘇麗珍接起了那個電話,如果歐陽鋒說出了那句表白,如果黎耀輝和何寶榮再一次從頭來過,一切會不會不同?這可能是王家衛的電影獨有的銘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