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為什麽【射雕】翻拍的次數較多?為什麽【連城訣】這部比較小眾呢?

2013-10-29影視

我有點感謝這個題主,這個問題給了現在算得上行內人的我一個反思的機會.所以我特地考慮了2天,請教了影視劇的資深前輩後,回來答這個問題.

上面有答主說了一個原因,即:【射雕】這部作品本身的熱度高於【連城訣】,所以導致了影視劇選材大大傾向於前者.

不能說這個原因是錯的,但這個原因其實是一個怪圈:

【射雕】幾乎冠絕武俠文學領域的熱度很大程度是因為其影視劇的成功.而影視劇的成功又推動了【射雕】這部書的熱度,然後又衍生了更多的影視劇作品...

換而言之,影視公司會甄別出他們認為適合拍攝影視劇的文學作品,而具備這種吸引他們元素的作品會因此聲名大噪,從而吸引更多讀者,令文學作品的影視文化價值步入一個不斷上升的良性迴圈.

就拿最近我正在參與的新【倚天】制作來說吧,我在一個資深的敏迷手裏得到了倚天版本考的大體資料,知道最早的一部倚天題材的電影是哪年的各位恐怕很難想象.

是1963年.

而我們知道金庸連載版倚天的創作時間是1961年,1963年他剛把連載版倚天寫完,這個電影就出品了,雖然我不知道這不電影出品確切的時間是不是早於9月2日,但算上籌備劇本,演員以及其他的前期工作,這部作品很可能是金庸還沒寫完就開始拍了.

事實上,這部電影的主角也確實不是張無忌,而是張翠山,遺憾的是我並沒找到劇照.倒是有一個65年版的劇照,你們可以感受一下:

連載版的倚天,是絕對稱不上頂級作品的,其中張翠山殷素素的愛情,只能算是後期忌敏羅朱戀情的1.0體驗版,居然也被影視公司堂而皇之的排成了電影.

而倚天也從此開始了改編影視作品——熱度提高——讀者增加——改編影視作品——熱度提高的無限迴圈,至今50余年已經有18部相關影視作品誕生,而我目前正在參與第19部.

這個數量,幾乎可以把絕大多數世界名著踩在腳下.

而倚天這條路,走的就是【射雕英雄傳】的老路.

第一部射雕英雄傳電影出品於1958年.

讓我震驚的是這一年金庸甚至還沒完成連載版射雕的創作——1959年金庸才連載完畢.

而就著楊鐵心郭嘯天當初那點破事一直寫到郭黃初始就算是一部上下篇的武俠電影了.

他的畫風是這樣的:

雖然現在看起來很傻很蠢,但是當時已經算是了不得的巨制了.金庸本人雖然沒有參與編劇,但他是非常清楚影視作品對他的意義的,因此他參與了主題曲的創作——他為主題曲填詞了.

因此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射雕和倚天這種作品,從誕生伊始(甚至還在胚胎階段),就已經是影視傳媒的寵兒.可以說,金庸的很多長篇作品都是這樣,它們似乎天然蘊含著影視文化中最具吸重力的元素,只要把握其中的一小部份,就足以在商業營運中獲得成功.

很明顯,連城訣的文學價值不輸於射雕,但在影視文化產業中的商業價值,卻遠遠不及了.

我也在思考,為什麽射雕的影視作品就比連城訣好看呢?也許分為以下幾點吧:

1.很多答主提到的,作品基調的差異.比起連城訣的壓抑,悲觀和避世,射雕顯得積極了很多.從主角的成長過程來看,狄雲實在是苦大仇深,從小苦戀的師妹移情別戀,自己又深陷仙人跳鋃鐺入獄,好容易遇到個靠譜的大哥,還掛掉了,身體殘疾不說,為了生存還不得不托庇於聲名狼藉的武林第一淫棍手下,面對名門正派的追殺,一心想救的小美女還咬死的認為他就是個色魔.好容易學到武功了,才發現自己崇拜的師父和很多名震天下的名門前輩都是人渣敗類,只好隱居.

反觀郭靖的命運幾乎是穩步攀升,活像一個制度健全,經營完善還擁有黑科技的公司股票,雖然起點低(再低也比狄雲高),但你架不住人家天天漲停板啊,在宇宙第一帝國原始積累階段就參與了感情投資,騎著法拉利遇見外掛富二代女神,用幾個擠壞的點心就把人家女神騙得傾心相許,基層都不用混直接就得到大財團CEO面授機宜了.盟友後台強的要死要活不說,敵人各個都是王八蛋,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應該說射雕這樣簡單積極的基調,對影視劇的創作難度要求不高,觀眾看起來心情也更好,對於 上面 來說,這種更接近主旋律的價值觀會更被看好和扶植,讓人們發現生活中的美好,最好每個人都相信以自己的智商都有機會混到郭靖那程度.

2.連城訣中的人物形象塑造難度很高,道貌岸然又心狠手辣的名門正派在連城訣中占據了太大的比例,到了射雕全都換成了又萌又酷的五絕了.五絕從文學元素上倒未必高的過花鐵幹,戚長發,但是人家角色的感染力和魅力高,所以王家衛搞個東邪西毒都能隨隨便便的圈粉.五絕在書中通天徹地,幾乎無所不能,但放到攝影棚,塑造的難度反而低於連城訣那幫子腹黑男.

3.影像元素上,射雕比連城訣不知道高到哪去了.你想想桃花島,白駝山,大理江南蒙古草原,哪個不是讓你心曠神怡的好鏡頭,等到連城訣可倒好,不是監獄就是家裏,好容易有個外景還搞出來個雪山,拍一個月成本都夠多找倆小鮮肉了.

再說美女,連城訣裏水笙和戚芳都沒啥存在感,黃蓉是金庸筆下唯一一個幾乎一家獨大的女一號,把穆念慈和華箏壓得喘不過氣,更別說什麽李萍包惜弱梅超風程瑤迦韓小瑩瑛姑之類的了,然而連城訣的女角加起來恐怕還沒有梅超風的存在感高.

觀眾看個電視劇,也許並不決定於顏值,但顏值肯定有影響劇本吸重力的條件,為什麽倚天版本這麽多,某種程度上還不是被這群顏值怪獸轟的.

4.應該說小說思維和編劇思維最大的差別,就在於編劇思維更註重能夠影像化的文學元素,對於意識的沖撞和信仰的暗流,編劇是盡量規避的.而後者卻是連城訣的立身之本.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吧,很多金迷朋友問我為什麽金庸劇拍不好,尤其是鹿笑兩本(笑傲江湖應該算是連城訣的2.0版).我問了他一個問題.

獨孤九劍應該怎麽拍才會重現原著中的部份風貌.

他答不出來,別說他,把金庸找來,不設資金和卡斯的限制,用好萊塢的特效團隊,你仍然無法傳神的還原原著中的獨孤九劍.

因為這門武功是一套意識流的東西,大概是輪扁斫輪的理論,只能靠領悟,很難具象化.

原著中的六脈神劍並不是97版的雷射槍,但97版的特效卻得到了很高的認可度,因為這種具象化觀眾可以理解.所以降龍十八掌做成滿天飛的龍雖然不符合原文,觀眾也會喜歡.

但獨孤九劍就不行,兩個人鬥劍,像原著一樣打了半天劍刃都沒碰上,觀眾看了不會覺得這武功厲害,只會覺得逗比.所以影視劇喜歡那種力量型的武功設定,你在北京一拳把石家莊的樓打塌我都不怕,就怕這種哲學型的武功.

然而武功,即使不能還原,好歹可以用特效糊弄過去,但連城訣中大量的思潮和內心戲,是編劇最難以把控的因素.觀眾卻很容易想當然的認為很容易.比如:

有些人心中,暗暗還存在一個念頭,只是不便公然說出口來:「南四奇和鈴劍雙俠這些年來得了好大的名頭,耀武揚威,不可一世。死得好,死得妙!」

這段在讀者看來,極為震撼.但在電視劇中,無論你是用旁白還是獨白,還是表情,都會覺得做作.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