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章子怡稱「在表演藝術上,沒有天賦的努力是毫無意義的」,你認同嗎?

2020-12-20影視

這其實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娛樂性」問題,而是一個理解起來相對復雜的「學術問題」,因為不僅表演,在教育學領域中,我們經常爭論,一個孩子,對某些學科哲學,社會科學,經濟學,歷史學,物理學,數學或者其他任意的學科沒有天賦,她們是否可以取得成功。

比如透過實證數據分析,女性就是比男性擁有更好的語言天賦,所以從數理統計的角度上來說,沒有口音的實用第二語言的女性數量大於男性很多。所以,大家可以見到,英語系,日語系基本都是女多男少的局面。有了天賦,學習起來速度更快,也更加不吃力。

但是——there is a big but,在大部份情況下,1.絕大部份人根本沒有到達需要拼天賦的情況;2.沒有天賦的人透過努力依然可以進步(進步速度可能會略慢,或者到達不了一個高度,但是依然可以進步)3.很多人錯誤的以為自己擁有,或者沒有擁有天賦——把自己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iency)錯誤的認為是天賦。自我效能感是一個簡單的概念,但是卻在人學習中扮演著一個及其復雜的角色——自我效能就是說,你有過成功的經驗,並且成功了,你會相信自己可以完成,從而會更加努力。反之,如果你之前沒有完成(未必是天賦,只是自己懶,或者學習方法不當),你就會產生害怕的情緒,並且這種情緒會讓你在學習中選擇逃避。

現代的教育心理學發展相對比較健全了——可以透過很多學術期刊,看到人們對待學習的心理。所以,普通學生就某一科目的成功或者失敗, 很大程度上根本不是來源於天賦,但是,她們誤以為自己的成功或者失敗是因為沒有天賦。 多種因素都會造成學習者的心理自我暗示,比如社會文化。舉個例子,如果某一地區的人,特別歧視女性——不斷強調的女司機的負面形象,比如缺乏判斷力。當地很多女性都會接受了這種心理暗示,並且主動形成種思想,認為自己是女性,所以判斷力不夠,造成開車的時候過於緊張,導致水平下降。以此類推,同樣的事情可以出現在很多層面。

需要註意到的是,人的心理並不是一層不變的。比如一個人小學的時候數學不好,因為上課聽講不註意,但是初中的時候,因為喜歡自己的數學老師,從而喜歡數學,做對了一兩道題,建立了自己的學習自信心,那麽就會越學越好——從而進一步覺得數學簡單,或者覺得自己擁有數學天賦。這種自信心會極力催進自己的學習欲望。

太多的因素可以構建人的學習效果,天賦只是其中之一,從性別,到年齡,到學習方法,到精神狀態,到生理狀態,到老師的水平,到學習環境等等等。甚至很多學科,所需要的天賦也不同。我覺得不應該誇大天賦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不應該強調天賦的神秘性。如果我們認可了神秘性,歧視就是在否定社會科學家和教育學者們的工作——我們的任務,就是在解密。如果你跟我說一個學科的天賦,你需要回答:1.天賦是什麽?2.天賦如何發揮功能?3天賦的範圍是?判定依據是?4. 天賦具體的量化指標是?表現形式是?

就這個問題,我想討論的還有很多。所以,我認可做一個演員,或者其他什麽職業的最頂尖的水平的人,是需要天賦的。但是,同時,我認為,努力,科學的方法,教育,也非常重要。在這裏學術界有些爭議——比如很多知名學者,比如哈佛大學的pink教授認為,先天條件(不完全是指人的天賦,包括家庭背景,基因,身高,相貌,歷史文化等)會很大程度上決定人的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與否。這個觀點也比較好理解,你生在北京,一出身內建北京戶口,房產,男身高180,女身高170,從小就讀海澱名校,父母給你請家教,小時候學鋼琴,幼稚園全英文授課,長大清華北大也相對比其他人的錄取機會更大,是更容易成功。

但是,我固執的認為,如果老師否認了一個孩子的努力,把他的失敗單純的簡單的歸結於「沒有天賦」, 這不是一個好的教育者,如果我們那麽做, 我們是在摧毀一個孩子的靈魂 !所以,這種話,章子怡可以說,任何有責任心的教育從業者都不應該這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