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中國有哪些知名導演?

2019-01-11影視

唯票房論起來後,電影的作者性似乎被遺忘了。

什麽是作者性?即導演的所有作品都具有共同的主旨或技藝並且能夠表達個人風格或視野,簡言之,就是一眼就看出這是某位導演的電影。

如王家衛的男女情事+視聽格調,輔以抽幀、慢鏡、落雨、獨白,低沈情緒和定點pose,昆汀的話癆、戀足、配樂叼與惡趣味。

還有【山河故人】之前的賈樟柯的噪音、縣城,邊緣人物與迷茫困惑,之後的溫和、懷念、尋根,希區柯克的台階、陰影、麥格芬,炸彈理論、錯誤引導、十分鐘反轉。

這類導演很難得,因為他們形成固定的個人風格後就意味著不隨波逐流,不一定會受到主流觀眾的青睞,從而要忍受票房不濟的困擾,在賺錢上比不過商業片。

但作者性導演又是電影健康開發中所必須的,如同王家衛和王晶的關系,王晶讓樓越來越高,王家衛讓地基變得穩固,否則就是眼見他高樓起,眼見他樓塌了。

如今的電影環境就處在一種塌與不塌之間。

回顧了一下國內的導演,發現正值當打之年的作者性導演寥寥無幾。

張藝謀國師級別的人物,現在對獎項、藝術也沒什麽過高的追求,思想和態度也變了,把自己當職業導演,遇到喜歡的劇本就拍,也不管合適不合適。

陳凱歌屬於坐在功勞簿上吃老本。

一出道就拍出了【黃土地】【孩子王】【霸王別姬】,這讓他必將影史留名,也讓第四代導演響應鄭洞天的號召,集體給陳凱歌讓位,到學校教陳凱歌的電影。

【黃土地】改變中國電影語言,【孩子王】驚為天人的中國語境下的哲學概念,【霸王別姬】用好萊塢敘事來拍,把他以前抽象的東西簡單化、解構化。

但之後的陳凱歌,也許是完成了金棕櫚這一歷史使命,不再追求中國敘事、中國美學了,用一部部電影證明【霸王別姬】不是他拍的,如今僅余空洞的唯美主義了。

賈樟柯忙於布局文化產業和教育事業,沒有多少精力留給電影,本來拍片速度就慢,現在更是多年未見一部。

以前電影中的文學性與現實性的尖銳消失了,變成了懷念、溫和、尋根,不再是剖析,而是功成名就後的回顧。

這讓帶觀眾看見小鎮中的掙紮與迷茫,時代變遷中的進步與退步的賈樟柯消失了,現在的他越來越會拍電影了,但以前直給的自然丟了。

婁燁,一個「禁」字把他擡到了不屬於他的高度,一群偽文青把他捧上了神座。

但也改變不了他為法國俯首,以及低配胡適行為的本質,簽合約為己,買辦行為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管虎老春秋人,【殺生】【金剛川】【八佰】皆帶私貨。

可即使沒有揶揄,管虎自【殺生】票房失敗之後也放棄了藝術追求,轉而投向商業片的懷抱,也就不談什麽作者性了。

陸川被高估了,一部【尋槍】,一部【可可西裏】,風格迥異,還未正式形成自己的特點就貢獻了一部又一部爛片。

馮小剛過去還能看,現在只會炒冷飯。

早期的寧浩還能兼顧藝術與商業,現在一頭栽進商業片的大潮中,早已忘了初心,他培養出來了文牧野,技法很嫻熟,但作品過少,還有待證明。

曹保平缺少硬通貨的代表作,如【紅高粱】【小武】【瘋狂的石頭】這個級別的,忻鈺坤、魏書均、畢贛、孔大山等人還需要時間的沈澱,目前還擔不起「作者性」這三個字。

姜文倒是有顯著的個人風格,但他已經60了,按照過往的拍片速度,後邊也不會有幾部作品問世。

刁亦男是北野武在內地的學徒,但他並非像,而是學,把北野武犯罪片中的那一套融會貫通,成了自己的東西。

程耳是目前年紀不太大,作者性也強的為數不多的內地導演,暴力美學、攝影構圖、符號敘事都在水準之上,但問題與曹保平一樣。

港台的人才雕零與內地類似,王家衛、侯孝賢,影史地位,名與利,什麽都不缺,還在拍電影基本上等同於「玩票」了。

他們之下,杜琪峰明顯跟不上時代了,他的言論還是停留在過去的那種思考方式上,徐克、許鞍華也是烈士暮年、廉頗老矣。

爾冬升、莊文強、麥兆輝、翁子光等都是型別片導演,從未染指過作者性,【流水落花】等片太日式,看不到半點自己的影子。

而台灣,李安是高華,他的主場在好萊塢,其他人自從金馬獎把自己作沒之後,已經很少能聽到有才華導演的訊息。

陳正道、程偉豪等人難當大任,鐘孟宏、黃信堯雖然還未證明自己是接班人,但是他們電影中的作者性已經嶄露頭角了,比香港電影強點。

這麽一對比,兩岸三地的情況都差不多。

內地看似市場火熱,實則泡沫,沒有足夠的人才支撐,電影也尚未真正成為文化的一部份,但高票房會暫時遮蓋一切問題。

其實,已經到了靜下來談藝術的時候了。

老年導演不期待了,希望中年和青年導演可以一身入局,一邊搞票房,一邊講藝術,讓更多的後來者可以立足藝術,再看票房。

不然真是鏡花水月,空中樓閣了,每天都是誰的票房高了,誰的票房低了,國產電影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何時才能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