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紅樓夢】裏有哪些經典橋段引人深思?

2019-10-16影視

在我一開始看【紅樓夢】的時候,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林黛玉和王熙鳳。

對於薛寶釵,我既不喜歡,也無厭惡,因為我看不透她。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如果這個人你根本不懂,理解與慈悲從何而來?

沒有理解,沒有慈悲,喜愛之花又從哪裏綻放出來?

直到年歲漸長,涉世日深,我才漸漸嘗試理解薛寶釵這個人物。

可以說讀懂薛寶釵的歷程,也是我個人漸漸成長成熟的歷程。

因為薛寶釵就是一個極其成熟的人物,以小孩子的心態根本理解不了。

等我真正讀懂了之後,我才開始心疼她,因為覺得她太不容易了。

薛寶釵是【紅樓夢】中現實主義的代表嗎?

恰恰相反,薛寶釵是【紅樓夢】中最徹底的理想主義者。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當理想足夠高遠的時候,當然需要更強大的實力為奠基,更高明的手段為輔佐。

但是再高明的手段也只是手段而已,她有她一生想要堅守的目的。

從曹雪芹給她下的性格定語中找到些許端倪:罕言寡語,人謂藏愚;隨分從時,自雲守拙。

這句定評說了薛寶釵兩個非常顯著的性格特點:

第一、靜水流深的內化哲學

薛寶釵有她自己的人生目標,但她從不自我標榜,她的價值觀,人生觀內化在她心底,只有她自己可以觸及,旁人看不懂,看不透,看不明,這就很容易導致一個後果,別人容易認為她心裏「藏奸」。但如果一個人因為性格原因本能地隱藏一些東西,你就覺得她隱藏的是「見不得人的奸惡」,這是不是有點「誅心論」呢,嗯?

第二、隨機應變的外化技巧

薛寶釵不僅心機深沈,其為人處世的技巧又極其高妙,所謂隨分從時, 就是充分社會化的見機行事,八面玲瓏,滴水不漏,碰到什麽場合說什麽話,你絕拿不住她什麽錯。但是憑心而論,這是壞事嗎?我相信社會上有很多人,處事不圓滑,說話不妥帖,辦事不得力,為此得罪了不少人,砸了不少鍋。這是需要改進的,不值得拿出來自我標榜,自我感動,自我麻痹,更不應該因此詆毀會說話,會做人,會辦事的人。因為人家在切切實實推動社會的正常運轉,而這些人只是在覺得「我真性情,我就有理」,社會可以不靠別人協作就自動運轉,而我只要任性綻放就可以了。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不過我並不想分析薛寶釵高超的處世技巧,而是想要探究在她近乎古井無波的外表下隱藏的極深的人生目的,以及她為了自己的人生目的,近乎可以犧牲一切的勇氣和毅力。

第七回中說薛寶釵從「胎裏帶來的一股熱毒」,每年春天就要發作一次,需要服用「冷香丸」止咳。

這「熱毒」與「冷香」對薛寶釵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義,其重要性不亞於林黛玉的「還淚說」。

那這「熱毒」與「冷香」具體指的是什麽?

從原著中看,薛寶釵小時候也是個很淘氣的姑娘,她自己對黛玉說的。

你當我是誰,我小時候也是個淘氣的,七八歲時候也夠人纏的。

聯想到薛蟠那個被家裏寵的無法無天的呆霸王,可見薛寶釵說的是真的,她從小就看【西廂記】、【牡丹亭】這樣的雜書,被家長發現,打的打,罵的罵才丟開手的,可見小時候的淘氣。

所以這「胎裏帶來的一股熱毒」指的應該是薛寶釵與生俱來的「對生命的熱情」,佛洛伊德本我中的「快樂原則」,我怎麽開心我怎麽來,反正天塌下來有父母擋著。

但是大約在薛寶釵十歲的時候,家裏發生劇變,非常疼愛薛寶釵的父親英年早逝,留下孤兒寡母與薛寶釵。

哥哥不中用且不上進,母親面活心軟,連個夏金桂都治不住,這偌大的薛家,偌大的家業,家道中落的困境,千頭萬緒的瑣事,到底是由誰來支撐的?

沒錯,就是薛寶釵,這個剛剛滿十歲的女孩子。

原著中有說:自父親死後,見哥哥不能依貼母懷,她便不以書字為事,只留心針鑿家計等事,好為母親分憂解勞。

短短一句話,字字血淚。

幼年喪父,家裏的頂梁柱沒了,原本應該靠哥哥,但是哥哥實在靠不上,媽媽又太辛苦,薛寶釵思來想去,只能自己上。

太懂事,太有責任感,太有擔當了,十歲的小女孩呀!

但是理家不是「用愛發電」,真性情往往解決不了任何事,具體可見王熙鳳理家時用了多少技巧,黑的白的手段,管用就用,所以可以想見在輔佐薛姨媽的時候,寶釵遇到了多少困難。

如果這熱毒是指為自己快樂,想怎麽活就怎麽活,那冷香就是「以社會的既有規則來冷靜無誤地處理實際事務,來符合當時的道德觀」。

自己想什麽已經不重要了,能把事情辦成,能把事情辦好才最重要。

薛寶釵是山中高士晶瑩雪,林黛玉是世外仙株寂寞林。

如果從很俗的角度看,是無法體會林黛玉到底仙在哪裏?

如果從很低的角度看,也無法了解薛寶釵到底高在哪裏?

想要了解一個人的本性,首先要知道他真正討厭的是什麽?

薛寶釵討厭什麽?

她討厭不負責任,放任自己欲望的人。

為了圖自己快活,放棄社會責任,我死後,哪怕洪水滔天的人。

她在詠螃蟹詩中諷刺世人: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裏春秋空黑黃。

諷刺世人人心險惡,為了私利肆意妄為,做事毫無章法,就想著自己。

她對黛玉說:男人讀書輔國治民,便是好的,女的本分就是針織紡線,但是現在卻不見這樣的男人(輔國治民),讀了書倒更壞了,那是書誤了他,可惜他也把書糟蹋了。

對黛玉這麽說的時候,薛寶釵很痛心。

她覺得人心不古,大家都追名逐利,不好好做事,把社會風氣搞得烏煙瘴氣,再這樣下去怎麽得了?

所以可以看出,薛寶釵的人生理想就是大家都本本分分各司其職,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一目了然,擔起自己的責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因為形勢所迫,十歲的薛寶釵用絕對的理性,將過去的自己埋葬,只為了挑起對她來說過於沈重的重擔,為了使家族不敗落的太快(多少人的飯碗),為了母親不要太過辛苦,她想到了身邊的所有人,唯獨沒有想到自己。

你可以說她迂腐,但是最純粹的理想主義者都是迂腐固執的,不迂腐,不固執,她怎麽堅持下去?

所以薛寶釵明明知道賈寶玉很討厭仕途經濟,但是她依然會不厭其煩地勸他:多讀點正經書吧?你要用心讀書,做什麽不成的?

她不知道賈寶玉會因此討厭她,跟她越走越遠嗎?

如果薛寶釵真的是一個機會主義者,一個現實主義者,真的為了榮華富貴想把寶二奶奶的位置捏在手裏,她應該盡可能地討好賈寶玉才對,為什麽要故意招人煩?你不能隱藏一下,到婚後再勸嗎?

薛寶釵知道的很清楚,但她控制不住,她一定要說,一個理想主義者為了捍衛心中的秩序,什麽事情做不出來,不問前途,不問利弊,這就是理想主義者的風骨。

所以什麽愛情,什麽榮華,什麽寶二奶奶的位置,都不如薛寶釵心中的「道」重要,為了捍衛心中的秩序,她對自己都可以冷酷到底,她還有什麽放不下(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徹底的現實主義者往往是極端的享樂主義者,人一旦極其現實,很容易耽於聲色犬馬,有條件為什麽不享受,你是不是傻?是不是這個道理?

只有理想主義者才更容易苦修,一個是因為實作理想(維護心中的道)就是最大的滿足,所以不太需要太多物質的享受,另外一個物質的享樂其實是挺消磨人的意誌的,所以理想主義者往往不屑於此。

我們來看寶釵,不愛花花草草,不愛塗脂抹粉,不愛綾羅綢緞,不愛熏香,不愛美食,下雪天別人都是漂漂亮亮的大紅鬥篷,她跟個寡婦一樣穿著蓮青色鬥篷,別人屋裏都是玉器古玩擺一屋子,她屋裏就是土定瓶插白菊花,再加兩部書。

她現實嗎?

生在溫柔富貴鄉,人生在世的一切享樂她都不要,整天忙的要死,不是在幫母親理家,就是在做針織紡線,要麽就是在妥帖各方的人際關系,真正屬於她的快樂時光其實極少極少,她可以放縱自己,但她「不肯」。

不是不願,不是不能,而是「不肯」,因為她覺得她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寶釵是衛道者,但她更是殉道者。

她首先嚴格要求自己,再嚴格要求別人。

最後來說說薛寶釵最容易被人詬病的「無情」。

我覺得這句話的無情,不是指「沒有感情」,而是指「遇人遇事不情緒化」,該做什麽還做什麽,不讓感情影響理性判斷。

這和薛寶釵的成長歷程有關系,當她決定用冷香壓制熱毒的時候,當她決定擔起責任,放棄快樂的時候,「情緒化」對她來說就是累贅,礙事的玩意,必須丟掉。

你想,如果父親死後,寶釵放任自己的情緒化,哭天搶地做個孝女,在薛姨媽最悲痛最無助的時候哀嘆人生不公,盡情發泄自己的情緒之後嘛事不幹,繼續做她吃喝不愁的嬌小姐,乖乖待在閨閣中等嫁人(這才是現實主義者最常見的做法),薛姨媽還不得去跳樓呀,這家裏一大攤子麻煩事怎麽辦?

但寶釵選了一條對她自己來說最難走的路,但是對她母親和哥哥來說最好的路(所以薛姨媽和薛蟠都真心愛重寶釵),這其中摒棄的恰恰是她的情緒化,而選擇的是莫大的勇氣和鋼鐵般的意誌。

寶釵是個知行合一的人,在人生最關鍵的選擇上,她放棄了「動情」,所以以後碰到大事小事,她都不怎麽情緒化。

無論是對金釧兒的死也好,對於柳湘蓮的死也好,她選擇的不是展示悲痛,而是她想,是不是有什麽未盡的事沒有辦妥?

逝者已矣,再悲痛死者不可復生(再說薛寶釵和金釧與柳湘蓮都沒啥私人感情),而且薛寶釵也不屑用假裝悲痛的方式顯示自己的人性化,在她的價值排序中,活人永遠比死人重要,做事永遠比釋放情緒重要。

所以在金釧的事情上,她的建議是多賞幾兩銀子,喪事辦的體面些。王夫人說少裝裹的衣服,她就把自己的衣服送出來。要說這是討好王夫人,薛寶釵什麽時候不能討好她姨母,非得在這種有點晦氣的事情上討好?她是真的不在意(放心姨媽,我從不在意這些),她就想把這件事給好好解決了,安慰一下王夫人,然後讓金釧兒的喪禮辦的體面些。

而柳湘蓮的事,因為柳湘蓮是哥哥的好友,所以不會有什麽賞銀的事。薛寶釵想的是過去了就過去了,一切向前看,哎,哥哥,我看你做生意回來,很多兄弟都沒有好好犒勞,你是不是該表示一下?

如果你是薛蟠的手下,你是不是會很感謝薛寶釵的提醒?

和薛蟠一起悲痛柳湘蓮的出家嘛用沒有,但是犒勞一起做生意的兄弟是薛蟠應該做的,也可以讓別人得利,所以後一件事更重要,這就是薛寶釵的邏輯。

她是這麽想的,也是這麽做的,一以貫之的價值觀,不虛言,不矯飾,不假裝,她哪裏虛偽了,她很真誠的好不好?

薛寶釵曾經在她的柳絮詞中說:萬縷千絲終不改,任它隨聚隨分!

無論世道怎麽改變,無論人心怎麽變幻,她自有自己的處事原則,受的了富貴,耐的住貧賤,歷看炎涼,知看甘苦,山中高士晶瑩雪,淡極始知花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