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數位

致敬黃金的動圈時代,山靈MG600對比評談

2022-04-30數位

2022年4月,山靈推出了全新的MG系列HIFI耳機,首款型號是MG600。

這裏的G為GOLDEN首字母,意指動圈的「黃金」時代,體現著山靈對動圈耳機的敬意。

MG的出現,說明以往單一的ME命名法則已不再適用,同時可見山靈對擴大耳機產品線的迫切意圖。

那……新品的品質究竟如何呢?下面是看圖BB,末尾是聲音評述與競品對比。

包裝盒除了外形沒變,圖案都是新設計的,藍與黑的混合,宣泄出強烈的視覺刺激。

山靈從前幾年開始,逐步統一音訊產品的設計語言,強化「藝術品味」,並以此區別其他品牌。目前來看,走的這條路還挺成功的。另外,如果你是是學設計的,搞美術的……那選擇HIFI產品時,務必要重點留意這家廠商。

提供了兩對SpinFit耳套(實際佩戴需要不停的調整,不適合我耳朵,放棄)

這耳機比較易推的,和一些手機配塞大致相當,後面細說。

MG600的腔體采用楓木(透過某些工藝做成穩定木),基於天圓地方的設計理念,做出了某種藝術感。

搭載10mm碳纖(以及其它)混合鎂鋁合金球頂振膜,特調木制音訊濾波器,並采用半開放式面板,標配8股古河線單晶銅線,強化了瞬態和空間感。

此外,還附贈了新開發的2.5、3.5、4.4插頭。

內部的這種陳列方式已經不新鮮了,還是以前山靈耳機的特點。但多種耳套多種音色,還是很吸引「挑剔」的發燒友。我最初用的是「聲場」套,覺得低頻不算多,解析度很好,沒侵略性,某種程度上有ex1000的感覺。

後期使用了「均衡」套,三頻的力道都出來了……

體積較大的收納包。質感、做工都很不錯。

自左至右,分別是人聲套、聲場套、低頻套(索尼哥套)和均衡套,其中均衡套的傘帽和管徑之間加上了填充物,這讓我想到索尼,比如XBA-10,就是送的這種強化隔音和低音的套,沒想到它在這裏卻是用於「均衡」。

所有這些耳套,做工都很不錯,也沒異味。並且都有著挺不錯的聽感。除了SpinFit不大適合我。

耳機本體。

開箱時,由於家裏的射燈照射著,當時有很強烈的「震撼感」,就類似拿到了「珠寶」。

它這個顏色妖嬈斑駁,有「油畫」的質感,和山靈一些播放器的桌布一個風格,另外腔體質感很溫潤,形態又近似瓷器,總體上給人一種典雅的高級感。

收納盒雖說很大,但要是放進去整個耳機,其他的小配件就不大容易塞進去了。

MMCX的連線端子,固定得很牢靠,雖說可360°旋轉,也不會過於松動。

此外,插拔也不難,總體上品質不俗。只是太小,可能有時需要你動用「床單」之類的東西夾住它?

外殼有近似Y的開孔,這個Y讓我想起拜亞,好像AKG的入門級耳機也用了類似這樣的造型。莫名的趣味。

MG600的面板大致是成人拇指甲蓋大小,和早前SIVGA的SM001黑檀木版差不多,都是比較小巧的。

但也許是腔體過於圓潤,它的佩戴便捷感有時並不會多好,特別是安裝SpinFit耳套時,我就在耳朵上調整了多次,或深或淺,或上或下的各種微調,比較不爽。

其余耳套,也需要稍許微調,但總體而言,都不算真正的問題,舒適感和穩定性也都可以保證。

穩定木這種東西,對皮膚很友好,這是大多數金屬腔體耳機所難以企及的。

線材很棒,分線器外形也很拉風,但有些許劃痕,可能是工人不夠細心所致。

這條線實物真的是不得了,質感非常之好,只是略重。

外出佩戴,會覺得自己很靚……我沒吹。

哦對了,線略重,耳機卻很輕(3.6g),某些時候也給人感覺不太爽。

從美學角度,我認為線材和「耳機頭」的重量感最好能達成統一,避免頭「輕」腳「重」。

看似樸實,實則很紮實的感覺。

拆卸方案和不少耳機廠商一樣,對準插就可以,這部份工藝很到位,讓人放心。

放在手裏,時不時有種「古玩」的感覺

像是「宮裏面」拿出來的……

實物比圖片好看,我是覺得很美。

細節工藝。

聲音方面:

易推性/實際聽感聲壓:挺不錯,接近TFZ的大多數動圈耳機,強於FINAL B1和索尼MDR-EX1000,和一些手機配塞也差不多,另外,聲音中正,非中性、不妖氣,較均衡,有力道和厚度,也幾乎不挑前端。

特別說明:評述主要基於均衡套或聲場套下的聲音表現,至於黑色哥套和灰色人聲套,暫不做討論。

音色:定位音樂欣賞,有山靈慣有的「韻味」,表現在較突出,有力道且飽滿的中音或人聲口型。

MG600有深邃,且量感較大的低音,但控制力很好,「悶感」少,同時還有著比較優秀的全頻透明度。另外,中高音解析不錯,只是不那麽淩厲,而是訴求力度,這與一些「監聽耳機」或「森海系中高端耳機」不同。

硬素質層面,「密度」和「動態」讓它明顯甩開了常規中檔次耳機。這部份素質之強,很容易讓它表現出音樂中的濃情和氣勢,另外,若你前端素質夠好,它那特別結實穩健的聲底還會發出類似音箱的聽感。

至於橫向聲場,可能因飽滿的中音和低音而顯得不那麽強大。如果追求這個,或授權以透過更換「聲場」套,以及換平衡插頭予以提升。不過,本質上,它還是一個強調「顱內飽滿」的耳塞,可能不會一瀉千裏,但會恰如其分。

為進一步說清山靈MG600,對比幾個高端耳機進行參考:分別是FINAL B1、索尼MDR-EX1000、森海塞爾IE800,威世頓音訊PRO X30。

相對同樣「音樂欣賞」型耳機FINAL B1 ,山靈MG600明顯飽滿(厚度感和密度感兼具)和再凸顯一些的人聲(人聲也比較亮),只是高頻延伸和低頻下潛比B1有著不同程度的遜色,兩者差異最明顯的是高音這塊。

中音和低音的解析度,山靈MG600硬素質壓過FINAL B1,且不容易察覺真正意義上的,人聲被低音影響的問題,而B1則時不時會出現這個小瑕疵。總之,山靈MG600的控制力、穩定性相對更優。其實它通透性也很好,只是高音不像B1那麽「艷」。

通常情況下,以人聲為主的音樂,MG600在密度感和氣勢上,都更勁道、更清晰,但擴充套件到中、高音部份,特別是管弦樂的光澤感或空氣感,則不會像B1那般飄逸,唯美。不過,不對比的話,MG600這個高音仍是很不錯的水準,好在高密度,精確感和比較好的縱深性定位。

對比MDR-EX1000 ,山靈MG600的音樂味(鮮活感)通常都會好於EX1000,尤其是略暖色,又高動態的聲音很容易打動人。此外,高飽滿度人聲和生猛的低音在素質層面也好於EX1000。另外高音營造出的縱深感,MG600也更好,聽著會有更為完整的空間感。

但,EX1000仍有一定勝算,那就是看家本領——解析,它這個解析,如果以今天的「標準」來說,其實已經不算「暴力」了,但大體上仍能比較精確的呈現細節,還是可以爽到不少人。

以硬素質來說,MG600的「橫向」聲場不如EX1000,後者力求各聲部均衡的調音,讓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資訊橫向鋪展開來,會給人很舒展、平坦的聽感,會心生安逸,相對的,山靈MG600則比較「上頭」,類似聚在顱內某個位置(卻仍清晰),展現山靈的那種「韻味」。若你喜歡古典音樂,那EX1000可能會更合適,若對爵士、搖滾、流行更熱衷,那MG600會很地道。

對比IE800 ,IE800特別純粹,特別「解析」,厚度感一般,但味道其實不缺,動態好,中高音線條細,高音有很好的氛圍,整個聲場不算大,但因細節多,淩厲感明顯,卻給人「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感受。MG600的聲場規模大致趨近於IE800,但因三頻能量比不同,厚度感不同,中高音的表現手法和素質不同,兩者的相似性也變得很小。總體上,山靈MG600傾向於「紮實而飽滿的聲音」,IE800則努力再現「空氣感」。

對比威世頓音訊PRO X30(定位監聽),PRO X30相對MG600有明顯的「悶感」,有時像人聲陷入墻壁內,或是發出幹癟的類似鼻腔共鳴的聲音。其實不對比的話,PRO X30這個小瑕疵也偶爾會被察覺,但以聲音的準確感來說,我覺得又沒啥,因為聽一段時間,你會習慣。

總之,從音樂欣賞角度,PRO X30的人聲不算很好,但除此之外,PRO X30似乎是沒有缺點,它像是高飽滿度的IE800,把全頻資訊鋪墊的更結實,更有溫度。PRO X30層次感很好,也不會像IE800因中高音很「冷聲」,而顯得線條感過於精彩(妖艷),總體是個健康的「監聽」耳機。

而MG600對比PRO X30 ,MG600的一耳朵聽感,我聽著是大多時候,都要好於PRO X30,它贏在「更高的密度和自然度,以及音樂味」上,不過,論解析度,我認為PRO X30的全頻解析還是勝出MG600一些,雖說贏面也不算多大,但總能隱隱察覺到PRO X30更「錯落有致」,更嚴謹。

……嗯……我其實挺建議買一個監聽+一個定位「音樂欣賞」的耳機,雙修的。

總之,山靈還是那個山靈,他們堅定做溫柔且有力道的聲音,我本人表示非常喜歡。如果你也喜歡高動態、高飽滿度的聲音,那MG600非常值得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