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K過歌吧,那你知道KTV是外來貨嗎?知道早期的KTV是上流身份的代表嗎?知道KTV火爆的時候,大家不吃不喝也要熬夜K歌嗎?今天就給大家講講中國KTV三十年發展史。
KTV起源於日本,最早被稱為卡拉OK,是和泡麵烘幹法、動漫齊名的日本三大發明之一。
20世紀70年代,日本沙龍樂隊鼓手井上大佑因為無法出席朋友的活動,靈機一動為他錄制了一個伴奏帶,於是超多人找來,讓他幫忙錄制伴奏帶。
這位鼓手也特別聰明,就做了一個機器,整合了麥克風、磁帶、播放器和喇叭,於是就誕生了最早的卡拉OK機。後來磁帶演化為CD,純粹的聲音也配上了各種視訊,歌詞配合音樂還可以捲動顏色,K歌神器就此完成,並且快速風靡亞洲。
當年的卡拉OK火到什麽程度呢?用【時代】雜誌裏的話說,「毛澤東甘地改變了亞洲的白天,井上大佑改變了亞洲的夜晚」。
1988年,廣州引進第一台卡拉OK機,隨後北京出現了第一家卡拉OK歌廳,這家歌廳曾經引起巨大的討論,畢竟如此享樂主義的東西已經消失了40多年了。好在改革開放的影響,這種文化娛樂活動,人們喜聞樂見,也贏得了政府的支持。
此後,卡拉OK機就開始遍地開花,飯店、酒樓、賓館都改成了考拉OK,連菜店糧店都逃不過這波浪潮。由於大家實在太喜歡這項活動了,北京市文化局不得不把歌廳的營業時間進行了更改,將營業時間從不得超過零點改為淩晨兩點。有特批檔的歌廳還可以營業到3點。
那個年代,只要是時髦的年輕人,一定會經常泡在卡拉OK廳,而且每個人都會唱【我的未來不是夢】。
到90年代,卡拉OK開始出現兩極分化,一端是奢靡風,一端是平民化。很多大老板看到了卡拉OK的商機,開始進行各種花式裝修,燈光、空調、電視、洋酒等等。久而久之,那些豪華的歌廳因為上座率太低,越來越難支撐。
而沒錢消費高檔卡拉OK的人們,開始自己在家聽卡帶唱歌,卡帶卡頓、話筒漏電絲毫抵擋不了人們的熱情。再後來,客廳已經滿足不了大家K歌的熱情了。
到21世紀,就開始出現量販式的KTV,卡拉OK已經成為考古詞匯。這個時候的KTV就跟我們早期看的一致,按小時收費,包廂可以容納更多人,可以內建零食。這種高價效比的模式,讓年輕人再次聚集在這裏。
據相關資料顯示,開KTV最賺錢的時候是2014年,基本一年半就能回本。當然,此時仍舊有高端KTV,甚至火爆到需要排隊,曾經爆火的某KTV,連王菲本人也會去排唱。
到2010年KTV開始由盛轉衰,曾經爆火的KTV最賺錢的時候,一晚能賺70萬,而到15年,一晚只能賺2萬,不久後就關門歇業了。KTV的數量驟降,營收也越來越困難。
到18年時候,全國KTV數量只有5萬家,真實的詮釋了什麽叫「眼見它高樓起,眼見它樓塌了。」
越來越少的人去KTV,但這並不代表人們的唱歌和娛樂需求褪去了。看看全民K歌還有唱吧以及眾多新興的手機K歌軟體就知道了,此外漸漸興起的迷你KTV也搶占了不少市場。
隨著傳統KTV行業的衰敗,家庭K歌模式再度回到人們的視野。不用花費過多成本,沒有社交壓力,不需要努力融入就可以輕松K歌,這才是K歌的真正意義。
K歌的本質不僅僅是玩樂,也不是社交,不是存在感的彰顯,更多的是排解人們的孤獨感,放松身心,創造健康的生活方式。
目前,隨著家庭K歌需求漸長,市面上出現了各種各樣、良莠不齊的電視K歌軟體,不管是搭配電視K歌,還是用盒子、投影機K歌,小編建議選用專門的TV端K歌軟體。這類軟體只服務於電視端的使用者,在產品打造上,會獲得更多的資源。
我比較推薦當貝酷狗音樂,它是當貝、酷狗、百視通聯合起來為電視端打造的軟體,集聽歌K歌為一體,視聽唱需求都能滿足。可以參考下面這個評測表。
在互聯網浪潮席卷下,傳統卡拉OK面臨著巨大挑戰。但衰落的僅僅是業態,人們唱歌和娛樂的需求從未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