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數位

SAP FICO成本結算的流程到底是怎樣的?

2015-01-25數位

我來自己答一下吧,也是這段時間自己的探索,不知道說的準不準;

根據自己公司的情況簡單闡述,可能與別家有類似的情況也會有不同的地方。

成本無非是由原材料和費用兩部份組成的,對於SAP,使用的是標準成本法,首先我們會在系統中為所有的原物料建立料號並維護計劃價格,從而使原材料有了標準價格,其次,我們會將預算的費用按成本中心和會計科目細分後批入系統,同時將每條生產線的作業量也批入系統,最後便是在系統中透過KSUB、KSS4、KSPI和CK40N跑一版標準成本出來,這樣就有了標準成本;

對於實際成本,首先從原材料采購角度考慮,材料入庫時系統是按之前維護的標準價格入庫的,這樣材料入庫時確認的價格和采購訂單的價格會產生一個價差,計入「成本差異」科目,同時采購部門傳遞單據給財務部門做發票校驗時,采購訂單價格和實際發票價格之間又會產生一個價差,同樣計入「成本差異」科目,這兩個成本差異科目在月末結賬時會計入原材料成本;

其次,在制造部門領用原來進行生產時,是由生產計劃部門先在系統中建立生產訂單,生產訂單中會包括生產產品的品項和數量,而每一個產品都會有一個BOM,BOM中會有組成該成品的所有原物料的標準用量,所以生產某一產品時,實際領用的原料數量和BOM中的標準用量會產生一個材料的量差;

到月底結賬時,先透過 KSU5 將間接部門的費用按一個總金額分攤入直接生產線;再透過 KSS2 ,將直接部門本身的費用和上一步由間接部門分進來的費用按作業型別進行分類(作業型別主要分為直接人工、變動費用、折舊費用和固定費用,所有的費用科目都將歸類到這四種作業型別中);第三步就是 KSII, 計算每條生產線每個品項產品的實際費用;第四, CON2 ,將標準成本計算時確定的標準費用與以上步驟計算出的實際費用之間的差異進行計算;第五, CO88 ,結算材料實際用量和標準用量的差異,同時將材料量差和實際費用與標準費用的差異進行記賬調整(此部執行完後系統中的進耗存即變為實際成本);最後,使用 CKMLCP ,此步驟是將材料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的差異進行結賬,這個程式又分成5小步,分別是選擇物料、確定順序、單級價格確定、多級價格確定和過賬清算(選擇物料,即選擇參與成本核算的物料;確定順序,確定材料進行成本核算的順序,由最原始的原材料一級級核算到產成品;單級,歸集原材料的價差,並按比重分配到「當期消耗」和「期末結存」中;多級,將單級中計算的屬於「當期消耗」的價差分配給下一級物料,並在此步一直分配到產成品,同時再按比重分配到「當期消耗」和「期末結存」中;過賬清算,將單級、多級確定的價差進行記賬,將分配到「期末結存」的差異計入原材料和產成品成本中,將「當期消耗」的價差計入低層差異過渡科目);

至此,成本結賬在SAP中已執行完畢,但是我們公司還會再做一筆憑證,不知道其他使用SAP的公司是否也這樣。因為按公司制度,原料和成品會存在非生產領用的情況,比如部門領用產品用於福利等,這種業務我們會借:費用,貸:存貨;所以這些計入費用的原物料成本是會在前面的結賬步驟由間接部門歸集後分配到直接生產線的費用,而在最後結算原物料價差的步驟中不會抓取此部份原物料的價格差異,導致產生既無法分配到原物料成本又無法分配到部門費用的未分配金額,所以我們最後會將這些無法分配的價差直接計入營業外中;

當然,這些步驟都屬於管理報表抓取數據的口徑,對外報送稅務報表時,我們會把此步轉入營業外的價差記回到銷貨成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