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數位

相對普通耳機而言,入式式耳機對耳朵的傷害會更大嗎?

2015-12-01數位

首先回答這個問題,在相同情況下不會。

一般來說我們理解的傷害是突然受很大聲音的刺激造成暫時性的失聰甚至出血;永久性的聽力下下降。還有就是長時間將耳朵處於高分貝的環境下,久而久之,聽力越來越差,出現耳背,耳聾的情況。

針對前者,佩戴入耳式和非入耳式的最終影響都相差不大的,只要不去一些危險的地方,出現這種情況的機率非常低。

而後者就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了。小到空調外機的聲音,敲擊鍵盤的聲音;大到地鐵,火車站的環境音,裝修,施工的聲音。對於這些我們不需要,不想聽到的聲音統稱為噪音。而在有噪音的環境中,我們想要聽清我們需要的那一部份聲音, 往往采用的都是將聲音調大的這麽一個方式,這就涉及到訊雜比了。訊雜比越大,我們聽到自己需要的聲音就會越清晰。

訊雜比:是指一個電子裝置或者電子系統中訊號與雜訊的比例,裝置的訊雜比越高表明它產生的雜訊越少。一般來說,訊雜比越大,說明混在訊號裏的雜訊越小,聲音回放的音品質越高,否則相反。

只從這一個方面來考慮,在一個噪音比較大的環境下,佩戴入耳式耳機會比那些非入耳式的耳機對耳朵的保護會更好,為什麽這麽說呢?

首先從結構上來看, 入耳式耳機因為配備了耳塞,耳朵與耳機之間的縫隙就會更小,這樣直接從物理的角度將噪音進行了一次的隔絕。 這和小時候打爆竹把耳朵堵住聲音變小是一個原理。當然,非入耳式的同樣管用,只是效果差一些。

而這個時候,我們播放音訊,因為入耳式耳機的存在,接收到的噪音比較小,不需要將耳機的聲音調到很大就已經足夠了。而非入耳式如果想要達到同樣的訊雜比,往往聲音都會比入耳式的大。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麽我會說,有時候入耳式的耳機有時候會保護耳朵了。

佩戴耳機可能存在的危害有哪些?

那麽為什麽題主會問出這麽一個問題呢?肯定是題主知道一些因為佩戴入耳式耳機而對耳朵造成傷害的事例。既然都說了,入耳式耳機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耳朵,怎麽還能出現這種情況?

喜歡佩戴入耳式耳機的使用者都知道,耳機戴久了會感覺到不舒服,難受的情況。第一點就是因為入耳式耳塞塞得很深,對於耳部皮膚長時間的壓迫感,要知道耳朵中的血管是很多的,作為一個非常敏感的器官。長時間處於一個被壓迫的狀態下,自然會要反抗的。

其次,佩戴耳機時外耳道被耳機緊緊塞住,高音量的音訊聲壓又集中傳遞到耳膜上,人體神經在遭受刺激的條件下會變得非常興奮,很容易造成神經衰弱,時間長了,就會引起頭暈腦脹、煩躁不安、記憶力減退等癥狀。

還有就是入耳式耳機阻塞了聲音的同時也堵住了空氣的流通,對於細菌來說,這時的耳道變成了最好的棲息地。 長期佩戴後,耳道容易發炎、感染,耳道內脆弱的器官可能會受到損傷。

針對這幾點,非入耳式所造成的危害會比入耳式要小很多。也解釋了為什麽題主會問這個問題的原因了。

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經常出現的一些問題,不要懷疑,身邊絕對有這樣的人,可能還不少。當然,不合理,不科學的佩戴耳機只是影響聽力的一部份原因。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危害呢。

據2021年2月世界衛生組織釋出的聽力報告: 全球目前五分之一的人存在聽力問題。在未來30年裏,聽力受損的人數可能會增加1.5倍以上,從2019年的16億人增加到25億人。

可想而知,對於聽力的保護是多麽重要,迫在眉睫了啊。不過我們這次只聊耳機方面的問題,其他的有興趣可以自己去查一下,這裏就不在過多的說題外話。

當然,佩戴耳機的危害遠不止這些。(先把問題說全,怎麽解決,後面會接著講)

物理方面的問題說了一些,我們說說精神上的影響吧,在今年7月中旬,市場監管總局釋出了[ 五成降噪耳機不達標,可能存在損害聽力風險 ] 大致內容就是在測試的60副耳機中,存在一半的耳機的降噪能力並沒有達到宣傳上的效果, 存在虛假宣傳的現象。針對這個問題,我有特意拍過視訊去回答,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為什麽我會說耳機還存在精神上的影響呢?

我們入手了降噪耳機, 比如宣傳上的降噪效果是30dB,那麽我們潛意識上會認為所有的噪音都是可以降低30dB的。但是實際情況是只有某一個頻段可以降低30dB,可能實際的降噪效果還沒有達到官方的宣傳水平。

這樣對我們是否使用耳機存在 一定程度上的誤導 ,在一個噪音比較大的環境下,佩戴正常的耳機訊雜比太小了,容易聽不清,那我就會選擇放棄,不使用耳機了。而如果是降噪耳機,我佩戴後的確存在降噪效果,但是訊雜比還是比較小,本能就會提高音量,但是實際的降噪效果並沒有達到宣傳上的標準,反而容易將耳朵處於高分貝的環境中,對聽力造成損害,這個過程是不易被發現的。

同時,之前世界衛生組織釋出的數據中顯示 全球近50%的12~35歲年輕人,即11億人由於透過個人音訊裝置聽音樂的音量過大(超過安全水平)而面臨聽力損傷風險。約40%的人在夜總會、迪斯科舞廳和酒吧中接觸到潛在的有破壞性聲音損壞聽力。

所以保護好我們的耳朵是一件需要立即行動的事情!

我們需要怎麽去做呢?

所以說,保護耳朵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了。既然需要保護耳朵,這就需要提到人耳聽到聲音的原理。

  1. 聲波帶動空氣振動傳入耳道,撞擊鼓膜,帶動中耳內的聽小骨一起振動;
  2. 振動經過耳蝸後帶動聽毛細胞振動,並將該振動轉化為電化學訊號;
  3. 聽神經將電化學訊號傳遞到大腦,大腦進行理解後,讓你「聽到」聲音。

在整個「聽」聲音的過程中,耳蝸內的毛細胞(不是耳朵毛!)成為了我們聽到聲音的重要助手,而我們所說的聽力損失,也就是這群「小助手」出了問題。

如果經常聽過於強烈的聲音,耳蝸上的毛細胞就會受損,慢慢的你就會聽不清別人在說什麽。而且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因為,毛細胞是不可再生的。目前也沒有一種藥物能夠讓它起死回生。

原理說了,那麽多少分貝的噪音才算是對耳朵失真害呢?

  • 1分貝是人類耳朵剛剛能聽到的聲音,
  • 15分貝以下的我們就可以認為它屬於「死寂」的了,
  • 20-40分貝大約是人類耳邊的喃喃細語,
  • 40-60分貝屬於我們正常的交談聲音,
  • 60分貝以上就屬於吵鬧範圍了,
  • 而地鐵及公交等嘈雜環境聲音通常在80分貝以上。
  • 按世衛組織標準: 暴露在超過85分貝下長達8小時,或在100分貝的環境待上15分鐘,即對聽力不安全。

    總結所有內容造成耳朵損傷的原因無非就兩點:

    1. 將耳朵長時間處於高分貝的環境中,或者在極高分貝的情況下造成耳朵不可逆的損傷。
    2. 長時間的不清洗耳機,造成耳朵內細菌滋生,引發感染。

    所以具體需要怎麽保護耳朵呢?

    減少耳機使用時間,嚴格遵循「60-60」原則。

    所謂「60-60」原則是指一種國際公認的保護聽力的方法,即: 使用耳機時,音量一般不要超過最大音量的60%,能調至更低最好;連續使用耳機的時間則不宜超過60分鐘。 成人每天戴耳機不要超過3~4小時,未成年人不超過2小時,並且每次佩戴耳機30~40分鐘後,就要讓耳朵得到充分休息。

    其次,在比較嘈雜的環境中,不要使用耳機播放音訊,可以將耳機作為耳塞使用。多少還可以達到降噪的效果。

    註意耳機的清理。

    為什麽之說耳機不說耳朵呢,因為耳朵的毛細血管太多,同時又是身體的敏感部位,經常性的掏耳朵,反而容易引起感染,其次,耳朵本身就居然自身清理的能力。所以不需要太過於擔心耳朵的健康。而耳機就不一樣的,長時間不清理,上面的細菌太容易滋生了,至於如何去做,之前也寫過一篇關於耳機如何清理的文章,可以在看一下。

    保護耳朵需要時刻的註意,除了註意保護之外,我們還可以定期檢查聽力。

    ios使用者可以下載一個Mimi快速聽力測試,這是一個免費的APP ,透過簡單的操作可以知道自己的聽力情況。

    安卓使用者可以透過「Hearing Test」有一個純音測聽的界面了解自己的狀況。

    除了我們自己需要保護聽力之外,各國都在為了這方面進行努力:

    2014 年 4 月,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亞波利斯市議會透過了一項指令,規定酒吧和夜總會必須向顧客提供免費耳塞。這一指令將具有深遠影響,減少那些經常光顧娛樂場所者接觸噪音的風險。

    2009 年,歐盟委員會規定,新個人音訊裝備的音量輸出水平應設定在85分貝的標準,允許使用者將音量提高到最高 100 分貝。根據該指令,當使用者將音量提高到最高等級時,應彈出一條提示,警告有可能導致聽力損失。

    最後的最後,聽覺是我們寶貴的功能。過度的雜訊會造成不能逆轉的聽力損害。受此影響,人們的生活品質下降,而社會的衛生保健費用則上升。雜訊性聽力損失是可以預防的,所以,請關註你的聽力。

    作者更多同類優質文章內容,電梯直達:

    2.6萬高贊文章:2021年最受歡迎十大真無線藍芽耳機(tws耳機)?

    真無線耳機專題推薦

    跑步/運動/健身 打遊戲低延遲 優質的主動降噪 半入耳舒適佩戴

    折扣專區 高價效比

    不同人群推薦:

    學生黨十大推薦 最適合女生十大好看/高顏值真無線耳機

    高價效比 耳機選購常見問題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