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數位

為什麽在 Windows 中常常見到的第一個分區的碟符是 C:,而不是 A:?

2015-08-16數位

看了一圈答案,包括高贊答在內,沒有一個說的全對的。

一句話結論:A:、B:是軟碟,最早都是5.25寸軟碟。硬碟作為後來者只能從C:開始分配碟符。但雙軟驅流行的時候,還沒有PC這東西。

最早流行的「個人電腦」不是我們現在常見的基於IBM PC架構發展而來的電腦,是Apple II,1977年上市,剛上市時連軟驅都沒有,用磁帶保存數據的[1]。一年後的1978年蘋果推出Disk II以及配套的Apple DOS[2][3]。當然價格也不便宜,一個軟驅要500~600一個,這可是是70年代末期的500美金。到了1979年,雙軟驅的配置已經開始流行了:

第一代使用86-DOS的IBM PC,型號5150,1981年上市,也是沒有硬碟的,只有軟驅[4]。改進版的IBM PC/XT,型號5160才有配備10MB硬碟的型號,已經是1983年的事情了[5]。當然,即使是這個時候,硬碟也還是天價。

為什麽1979年的Apple II就有雙軟驅的配置?這是分發和備份程式、數據的硬需求。 79年上市的VisiCalc應該算是第一款流行的商用軟體[6]。因為VisiCalc的上市,一開始作為消費級產品的Apple II才算是開啟商業套用市場,也才有後來IBM眼紅Apple II的市場,在1981年推出5150。在商業市場,程式和數據的拷貝有多重要我想不需要多廢話了吧?

其它答主說的MS-DOS、diskcopy什麽的,已經是1981的事情了[7]。79年的時候,一張軟碟140KB,最低配置的記憶體只有4KB,就算後期DRAM價格下降,流行的配置也不過16/32KB,48K+16K RAM卡就是頂級配置了。只有一個軟驅,靠16KB記憶體暫存數據,復制一張軟碟需要換盤將近10個來回——一個來回是換兩次。

不過,軟碟占用A、B這兩個碟符,以及DOS都並非是Apple的首創,按照維基的說法[8],應該是60年代的IBM CP/CMS[9]開始用A、B對映邏輯磁盤,用A:、B:這樣的字母+冒號表示,應該是高贊答所說的CP/M[10]。Apple DOS是否也用A、B槽符代表軟驅,這個我沒用過不清楚。[8]所參照的維基頁面中,Apple DOS並不在列表上,但Apple DOS的繼任者ProDOS則在。

從1983年內建硬碟的PC/XT上市之後硬碟開始流行,記憶體也越來越大,而軟碟一直到消亡,流行的容量也不過1.44MB,不管是硬碟還是記憶體容量都足以暫存一張軟碟的數據,就算是軟碟對拷也沒有用雙軟驅的必要了,單軟驅+硬碟的配置才是主流。

至於3.5寸軟碟剛流行的時候,很多機器為了還能讀取以前的5.25寸軟碟,配置了5.25+3.5雙軟驅。這個倒是很多答主都提及了。至於哪個是A,哪個是B,則取決於驅動器連線在軟驅介面線的位置。然而事實上3.5寸軟驅在1982年上市,等到流行和普及已經是84年之後的事情了。

MS-DOS在81年開發出來,83年帶硬碟的PC/XT用的也是DOS,已經固定下來給硬碟分配碟符C:了。 我相信DOS開發的時候不會考慮到為了還未流行的5.25+3.5寸配置而特意留出A:、B:兩個碟符。

所以, 雙軟驅的普及,以致後來的硬碟碟符只能從C:開始,應該首推Apple II

[1]:Apple II - Wikipedia

[2]:Disk II - Wikipedia

[3]:Apple DOS - Wikipedia

[4]:IBM Personal Computer

[5]:IBM Personal Computer XT

[6]:VisiCalc - Wikipedia

[7]:MS-DOS - Wikipedia

[8]:Drive letter assignment

[9]:http://www. snee.com/bob/opsys/part 5vmcms.pdf

[10]:CP/M - 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