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氣象,但是對 智慧型手機行業 來說,在 被一陣一陣的寒意突擊的的同時,冷不丁遭到了「大哥」的背刺 ,噴射而出的鮮血,瞬間凝結成紅色的霜。
尤其國產品牌們的高端戰略,又一次被冰凍了……
能說明什麽呢? 只能說明,蘋果滯銷,大家一起來幫幫庫克!
大家都知道蘋果手機不錯,但是也知道蘋果手機幾乎一成不變,所以在購買行為上不再像以前那麽果斷,加上現在國產旗艦手機很能打,這就讓消費者變得更加猶豫了,也因此有不少使用者改選了國產旗艦。
iPhone這麽多年下來短板一直存在,比如60Hz螢幕、20W快充、不支持長焦、不支持通話錄音、不支持雙套用等,蘋果很明顯比較刻意地在控制標準版的體驗,比如iPhone 15螢幕基本已經對標iPhone 14Pro了,但是重新整理率卻還是只給60Hz,這一點最為致命,本質上是屬於勸退5000-6000使用者的一種行為,加上起步只有128GB,整個操作下來基本上和價效比背道而馳。
蘋果把主要的升級都放在Pro機型上,標準版嚴格意義上已經不算是真正的叠代新品,這個操作其實也是一種賭徒行為,當然不少使用者還是加錢買了Pro機型,但是那些不理解、不接受這種操作的使用者呢?
很大一部份改選了國產旗艦手機,就這兩年來說,5000-6000的國產旗艦簡直不要太香,價效比都是足以吊打蘋果標準版iPhone的存在。
而真正的爆發的契機,就是華為Mate60系列攜手麒麟重磅回歸市場,兩者的對比反差實在太強烈了,就以產品創新來看,華為Mate60系列甩了蘋果iPhone 15系列好幾條街,隨後而來的其它多款國產旗艦競爭力也提升明顯,價效比都明顯超過iPhone 15系列,消費者選擇空間豐富了,相當於蘋果在創新和價效比方面的短板進一步放大,競爭力便顯得不夠了。
這些年,國產品牌在高端戰略的推進下,給消費者最直觀的感覺是越買越貴了。
市調機構GfK中國釋出的數據顯示,近四年來,中國市場手機均價連連上漲,截至今年三季度, 手機均價已達到3480元 。而2019年這一數據為2685元。 也就是短短幾年時間 ,在依然是整合上遊產業鏈、技術創新這一模式沒有變的情況下, 平均售價卻足足漲800元。
而同時,越賣越貴的另一面,又面臨著新能過剩的痛點,也就是說,對消費者來說,溢價去買一部手機的必要性並沒那麽強,這也是導致手機換機率持續下降的因素之一。
與此同時, 似乎國產手機的漲價潮,還撞上了消費者賺錢越來越難的大背景。
相反iPhone售價這些年以來,似乎並沒有出現明顯上漲的情況,反而透過各種方式降價,此次官網宣布降價, 簡直就是對國產品牌高端市場的猛烈背刺。庫克真是太不講武德了!
最直觀的變化就是,大量的國產品牌旗艦機型的降價已經躍然紙上,釋出即破發,上市大跳水成為躲不開的宿命,看到這樣的情況,消費者會做出什麽反應呢?
那必然是: 「等等看,還能降」 ,這也進一步養成消費者「等等黨」的內容。然而這就像一個惡性迴圈,逐漸將整個產業拖向深淵,沒有拼品牌能在其中得力,但 似乎也沒有人能從這場遊戲中脫身……
從第三方市場也能看出不少高端消費者的想法,寧願加價入手華為Mate60系列,也沒有選擇大幅掉價的蘋果iPhone 15系列,直接導致了Mate60系列持續4個月供不應求,而iPhone 15系列卻快速破發並持續掉價,這樣的現象其實很值得蘋果反思。
總體來說,iPhone 15系列它在外觀設計、功能配置都缺乏創新,而且定價極為不合理,伴隨著競爭對手強勢崛起,蘋果手機自身的缺點被進一步放大,競爭力明顯不足,從而導致只能透過降價來扭轉銷售情況。
哪怕是對於果粉來說,也希望看到蘋果給出更有競爭力的產品,蘋果確實需要做出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