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數位

為何 OPPO vivo 等一眾廠商選擇不造手機芯片呢?

2019-05-19數位

-----------------------------------------------

回答4DAY後補充:

沒想到有4k+的贊了。補充一些有參考價值的數據吧。

  1. 評論區有人批評我沒有給具體數據,那我還是說一下嘛~就我目前接觸過的幾次實驗性流片(指芯片給台積電、中芯國際這種廠子,走MPW生產幾百片芯片出來)的花費,TSMC上古亞微米級(幾十幾百奈米,具體多少我不記得了)工藝一次在30萬左右,台積電28nm一次百萬以上。回答中說百億誇張了哈,不過最新工藝7nm這種價格也絕不會便宜)。
  2. 評論區有人批評我沒有說手機基頻的問題。說來慚愧,基頻芯片應該屬於射頻領域,我對數位芯片了解比較多,射頻領域了解很少(通常芯片分為數位、模擬和射頻三種用途,有著完全不同的設計模式)。不過有一點,手機SoC並不一定非要包括基頻,比如大名鼎鼎的蘋果A12本身並不帶基頻啦。
  3. 單純寫一個CPU並不困難的,據我朋友說,中國某櫻花很好看的985電腦系本科大三就要求學生自己寫一個帶5級流水線的MIPS結構CPU(道聽途說,如果不對請輕噴)。而且當年x芯也不是沒有做出成果,並不是完全騙錢的,其實離成功只差一步了(如果有機會我能更清楚地了解那段歷史的話,我很願意寫一篇文章去分析~)。
  4. 中國的IC行業應該已經火起來了。而且我們絕對不是無芯可用,很多領域的專用芯片,都有很多大小公司在默默奮鬥,大部份都擁有了自己的產品。人工智慧領域的芯片更是非常火。通用芯片中國起步晚,制約多,請給我們一點時間。
  5. 講個小故事,我曾經接觸過一家位於上海的小半導體初創公司。跟曾經與AMD合作過的大工程師、後來是台灣某公司的大老板聊天時,他說一個芯片設計團隊通常需要120人左右才比較完整。而那家小公司,整個公司全體技術人員只有70人,負責芯片的更是只有不到20人,但是他們也做出了自己的芯片。 我想說的是,也許我們在大談特談尖端技術,談高效能芯片,談7nm5nm這種追求物理極限的東西,但是也有這麽一批默默紮根行業的從業者,也是這片土地上最有熱忱的一群人,他們用不了技驚四座的技術,因為決定著他們生死的,仍然是市場。但希望之火有大有小,不論技術高低,只要有人堅守在這個行業,有千千萬工程師、創業者為之奮鬥,星星之火終可燎原。

-----------------------------------------------

這年頭對IC全行業(即從設計開始到最後芯片問世)的科普還真不多,索性借著這個問題好好回答一下。

看到題目的第一瞬間,我也很想像其他答主一樣噴一噴提問者對技術的 一知半解 ,以及由此帶來的 蔑視 。後來冷靜想想,這其實反映了普通人對積體電路行業的不理解。畢竟積體電路行業裏有一件很令人頭痛的事,就是如何如何在形象描述IC產業各類基本概念的同時表達清楚這個行業的復雜程度——不說芯片是沙子做的,普通人理解不來芯片是何方神聖;但沙子離芯片的距離,中間附加的技術和智慧,可是比石頭到世界第一高樓哈里發塔還要遙遠千倍萬倍。

  • 以下是正經科普,希望能借回答題主疑問的機會,讓讀者對IC產業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 如果您有耐心看完對這四個問題的回答,您應該可以了解網友們日常用來吐槽的「買ARM授權」到底是什麽意思,為什麽造一塊芯片如此困難。如果您足夠聰慧,還應該能感受到芯片作為21世紀人類智慧的結晶,其光芒是多麽耀眼。

    為了方便敘述,我們假設一家叫「ov」的公司,財大氣粗,其CEO,著名企業家段不平先生,於2019年3月22日突然在微博上宣布,ov決定自主研發「饕餮890」手機SoC。

    某微博紅人雷兵先生隨即在評論區要求段不平 回答下面四個問題 ,並稱如果回答不好,就親自給他科普手機廠商自己造芯片的種種壞處。

    1. 「手機芯片」是什麽?
    2. ov能不能從ARM買到造芯片的「圖紙」?
    3. 有了圖紙,ov還需要什麽才能造出一枚芯片?
    4. 台積電拿到圖紙以後在做什麽?

    一、」手機芯片「是什麽。

    我賭五角錢,段不平先生雖然在商界叱咤風雲多年,打造過諸如「小霸主」、「步步低」等紅極一時的產片,但是他對芯片的了解,恐怕僅限於「面積指甲蓋大小」和「不好造」這兩個印象。

    大部份人眼裏的「芯片」,其實這是芯片被精心包裹好以後的樣子

    關於芯片的定義很多,這裏我給出一個我認為最好理解的說法。

    芯片就是把過去用一堆堆電纜、開關、磁帶這些巨大無比的電器實作的功能,在一片尺寸通常不超過2cmX2cm的小東西上實作出來並整合成千上億個。
    換句話說,如果你見過收音機拆開以後,裏面的原件長什麽樣(盡管你可能依舊不知道那些原件是做什麽的,但至少應該有個感性的印象),那麽如今芯片的幾乎所有功能,也同樣能用收音機裏面的零件實作,只不過復雜一點的芯片需要拆幾億個收音機才能湊夠這些零件而已(同時也意味著幾億個收音機的功耗和奇慢無比的速度)。

    此時你可能驚訝道,這是怎麽做到的?且慢,我們先不去考慮是怎麽實作的,我只能提前告訴你, 不要想象成在2cmX2cm的紙片上用印表機打印上億個圖形,而是需要想象成在2cmX2cmX1mm的小石塊上雕刻一幅有上億個小動物的、鏤空的3D風景畫

    同時我們要註意到,ov要做的是「饕餮890」手機SoC芯片。這SoC三個字母不加不要緊,一旦加上,這個芯片又不太一樣了。此時, 系統 軟硬結合 兩個詞語又浮上水面。

    回到之前收音機的比方,可能一枚「收音機芯片」的功能就是「接受特定頻率的電磁波,並把它轉譯成語音輸出到音響系統「。這枚芯片也還算簡單。但SoC呢?

    SoC,全稱System on Chip,在芯片上的系統。說到系統,我很喜歡一個詞:「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系統意味著它有一整套完善的體系結構。你可以這樣理解,普通的芯片,只需要做好一件事,比如計算、比如儲存;SoC也是芯片,但SoC幾乎就是一台完整的電腦,他要能計算、能儲存、能實作數據在自己內部各模組之間流動。

    說SoC是一台去掉顯視器、鍵盤滑鼠,但是有CPU有顯卡有主機板有音效卡有硬碟有記憶體的電腦,其實並不為過。而這一切都整合在那塊指甲蓋大小的芯片上。

    這就帶來一個巨大的問題。我們都知道,電腦這東西,上有Windows作業系統,下面記憶體硬碟各有各的介面標準。這些東西如果要濃縮到一塊芯片上,怎麽辦?

    此處我不展開說,否則太浪費時間。讀者只需要記住一個詞——軟硬體協同設計,然後慢慢品味吧。

    二、ov能不能從ARM買到造芯片的「圖紙」?

    答案:可以。但「圖紙」種類比較多,絕大部份圖紙並不可以直接拿到台積電「工廠」去生產。

    我沒有和arm打過交道,還真不知道從arm買手機芯片,尤其是大家關心的手機SoC芯片ARM具體怎麽賣。

    但是ov表示無所謂,我財大氣粗。但是ov再有錢,其在ARM只能買到以下三種圖紙(IC行業稱之為IP核):

  • 軟核
  • 固核
  • 硬核
  • 為了不涉及復雜的技術詞語,我用蓋大樓的圖紙來描述這三種東西。

    軟核,類似於開發商對大樓「畫大餅」。「這座大樓一共十一層,每層分成一百個隔間,每層的隔間分別是5x6m,10x30m……」這張詳細的「餅」將大樓的所有設計理念、設計邏輯、執行標準、達成的效果以及用幾個樓梯、幾個電梯去達成這些效果描述的很清楚。

    軟核就是個大致定義

    固核,類似於效果渲染圖。渲染圖下,這棟樓每層用什麽材料、外表看起來夠不夠炫酷,柱子夠不夠結實,已經能夠看個大概。

    固核是細致的藍圖

    硬核,就如名字一樣「硬核」,是大樓的施工圖紙,每一寸都規劃好了,建築商拿著這圖紙直接施工就完事了。

    硬核包含所有尺寸、材料、工藝等等

    聰明的讀者此時應該可以想到,硬核似乎是方便省事的圖紙了。但對於ov公司來說,它其實不太想要這個,因為畫的完美的圖紙,你完全無法對其進行改造最佳化,也看不出來設計師最初的設計理念。而軟核圖紙呢?雖然拿到以後沒法直接施工,但是我完全可以把外墻顏色修改成綠色,同時加兩個電梯,印上我公司logo,再讓設計師把它搞成硬核圖紙拿去生產。

    簡而言之,軟核距離生產線最遠,但是靈活可修改,同時有一定的風險(鬼知道你藍圖畫的這麽好,建起來會不會直接倒掉)。硬核拿過來就能去生產,但是幾乎不能客製修改。固核介於兩者之間。但是,任何一種方案都不可能讓ov百分百滿意,ov必須在生產難度、客製程度等方面權衡。

    但這還是小麻煩, 最最重要的是,ARM賣的圖紙不!是!SoC!!ARM賣的只是SoC中的計算模組,其它所有設計,以及設計與設計之間怎樣配合工作,都需要ov自己去搞定。 如果它買ARM家的IP核,軟核自然是靈活,靈活意味著方便和自己芯片內的其他設計遷就配合,但是就需要承擔接下來做成成品的風險。如果買硬核,那就是買了一個寫死的設計,自己所有的設計都要配合它來,分毫不能差。

    對了,ov公司還要順手把這個芯片的驅動寫了,才能在上面跑起來安卓。

    一句話,有錢就有圖紙,但你要用起來,還真費勁。

    貼一段三種IP核的定義。這是對FPGA說的,其實用在芯片設計上差不多。

    三、有了圖紙,ov還需要什麽才能造出一枚芯片?

    假如ov決心很足,東拼西湊搞出了「饕餮890」的完整圖紙。它可以把它放進工廠生產了嗎?

    段不平先生不愧是商業大佬,他在看完這個燒了幾個億才搞出來的圖紙,眼看就可以統治手機市場之時,問了首席工程師一句話:我怎麽知道你的圖紙設計是對的,沒有BUG?

    工程師一楞,然後說:我們……測試一下?

    段不平大吼一聲:你哄三歲小孩呢?沒東西你怎麽測試??這樣,別著急投入市場,先讓台積電給我造兩片出來,你們測試沒問題再投入市場

    工程師:段……段經理,台積電說, 我們的芯片,開模費100億,以後每造一片只要十塊錢……您不管是產一片還是產一萬片,其實價格差不多,做瞎了,整個公司就沒了……

    段:我……nmd,為什麽?

    沒錯。困擾芯片行業的巨大問題之一,就是生產芯片的特點。 其實每片芯片並不是太值錢,但是哪怕只做一片,也需要造很多異常精密的掩模版。這部份花銷無論如何都不能避免。這也就意味著,幾十幾百億的錢投入生產前,沒人知道這芯片能不能工作。這個風險之大,不是普通企業可以承受的。

    當然,芯片投產前也不是完全不能「測試」 。我們管生產前找芯片BUG的工作叫 「驗證」 。這又是一個非常大的領域,而且驗證一片芯片的其復雜程度,其實並不比設計一塊芯片低。這不難理解—— 使用者拿到手機以後,可能下載各種軟體,在螢幕上左滑右滑點來點去,可能接收到無數種可能的數據,你怎麽知道使用者的某一個行為不會觸發BUG?顯然,使用者的行為無窮無盡,而驗證不可能驗證這片芯片上所可能發生的所有事情。這裏面的學問,也大的很。

    四、台積電拿到圖紙以後在做什麽?

    其實這不是ov公司要考慮的問題,這是台積電的問題。限於篇幅(懶)我也不展開說了。我在重復一下在問題一裏的那句話:

    芯片就是把過去用一堆堆電纜、開關、磁帶這些巨大無比的電器實作的功能,在一片尺寸通常不超過2cmX2cm的小東西上實作出來並整合成千上億個。
    換句話說,如果你見過收音機拆開以後,裏面的原件長什麽樣(盡管你可能依舊不知道那些原件是做什麽的,但至少應該有個感性的印象),那麽如今芯片的幾乎所有功能,也同樣能用收音機裏面的零件實作,只不過復雜一點的芯片需要拆幾億個收音機才能湊夠這些零件而已(同時也意味著幾億個收音機的功耗和奇慢無比的速度)。

    同時補一個B站視訊,是英特爾公司官方動畫講解的芯片制作

    朋友,如果你看完了,你覺得,從ARM買一個圖紙,在整個手機芯片設計中,有多重要呢?

    反正ov老板表示:等一下,我這裏有個X28要釋出,芯片的事先緩一緩。

    本文文字全部原創,所有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所有人名、企業名均為杜撰,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允許轉載但需本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