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數位

羅永浩:或2年後舉行首場釋出會,2000人年程式碼量是護城河

2022-07-15數位

這周抽時間把上周末羅永浩的「聊天直播」片段搜了一下,看到了幾個對於AR產品的觀點,下面進行了部份匯總。

當然很多媒體討論的「收購蘋果」這件事在本文完全不涉及、不討論。

本文中我搜到的幾乎是幾個視訊片段,因為直播間官方沒有提供回放,因此都是看直播的網友自行錄制釋出的,完整直播回放幾乎太難找了。由於是看的部份片段,因此表述不一定全面。

另外,文中大部份將以羅永浩口述為主, 我們添加的內容都會以斜體形式呈現

1,新公司名稱:「細紅線」

直播中公布了新公司名稱「細紅線」, (北京細紅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成立於2018年07月25日,法人為徐寒。天眼查顯示出資人為徐寒99%,黃賀1%。當然,這個僅供參考,眾所周知的原因羅老師的名字暫時還不能出現。

同時,官網也已上線(http:// thinredline.com.cn ),但沒有任何資訊,只有一個聯系信箱,和直播中出現的招聘信箱地址一致 ,現階段為產品經理、設計。

羅永浩還提到,AR軟體、硬體、作業系統都要做, 意味著接下來會有更多崗位

2,首次釋出會在2年左右,長期目標5年

有人問:什麽時候開發新的(第一場)釋出會?

羅永浩回答:應該至少2年吧,我們的新計畫是奔著5年後的目標去的。中途可能會發一些垂直類特定套用的產品,這些內容如果釋出可能會在2年左右。

一個是垂直類、特定套用產品,羅永浩之前晚點文章中提到過, 「AR/VR程式碼復用率很高,也可能會提前釋出VR平台產品,以及面向教育、培訓等領域的AR裝置,這些也會產生收入,避免5年周期中間遇到資金困難問題」。

3,或舉行全球釋出會

如果想在釋出會上能聽明白,最好學學英語。可能會在海外舉行全球釋出會, 那麽就可能采用英語演講

4,談創始團隊

目前加我共4個創始合作人,不對外公布是誰了。我(羅永浩)剛過50歲生日,有一個是80年,有一個78年,還有一個比我小18歲。

5,談AR成熟度

朱蕭木問道:什麽時候AR眼鏡硬體才能成熟?

羅永浩表示:整個AR產業預計在5年以上,10年以內。現在產業鏈平均估的是5年左右,也許是,但也許更長。

6,談AR眼鏡成熟應該符合哪些條件?

重量是做到50g左右,因為大的防風墨鏡到50g左右。如果是50g左右,能夠全天佩戴,續航做到8-12個小時,這件事就可以贏來商業化的曙光了。

7,談AR眼鏡的產品形態

未來5年,AR行業會逐漸走向成熟。即便5年左右開始商業化,也一定是一個眼鏡以無線的方式連線智慧型手機或盒子(計算單元),這種狀態維持幾年是沒有問題的。

只要你在眼鏡上給消費者帶來的收益足夠大,他們是不介意這個的。有點像以前功能型手機時代,有很多年輕會同時會攜帶iPod+功能型手機,直到有一天iPod前進演化成iPhone之後,連播放音樂+手機都有,才丟掉其中一個。

這一點其實我們在高通驍龍XR2無線AR眼鏡參考設計中能看到大致變化。顯然AR眼鏡不會直接取代智慧型手機,大家都對輕量化AR裝置對算力、傳感器叠代、發熱、材料套用、光學設計等都有清晰的認知,因此手機和AR眼鏡並存期是一個重要的關鍵時期,當然這個時間可能並不短。之後,才會進入理想化的輕量化AR眼鏡一體機時代。

8,AR眼鏡成功的關鍵:螢幕使用時間

在AR眼鏡和智慧型手機的並存期,AR眼鏡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於:你能搶走使用者多少螢幕時間(準確的說是,AR眼鏡與智慧型手機兩者的使用時間占比)。

如果同時佩戴AR眼鏡,攜帶智慧型手機,如果屆時來電話、看簡訊等等更多需求中,有50%的時間以上無需拿出手機,只需用AR眼鏡就能完成。如果AR眼鏡超過50%的螢幕使用時間,你第一步贏了。

類似的觀點在「元宇宙」概念上也有人提到過:如果你使用VR或使用虛擬世界的時間和在真實世界中度過的時間,占比超過50%,意味著元宇宙時代的到來。

9,有近視的人怎麽辦?

羅永浩表示:現在的簡陋方案是搭配磁吸鏡片,你買AR眼鏡的時候直接選擇你度數的視力矯正鏡片就可以了,這些都是在工廠提前配套,直接配送到家。

如果有人同時有近視和散光,那可能就會更復雜。但這個情況產品經理肯定會考慮,要不然也不會商業化成功。

10,未來和電動汽車合作?

未來10、20幾年來看,AR眼鏡和電動汽車是制造業最大的兩件事,包括機器人等可能也是。

AR眼鏡和電動汽車的結合,現在大家都想的比較初級,包括我們自己團隊。未來足夠大時能夠找到戰略合作的可能性,現在還看不到。

11,為什麽要用AR眼鏡?

羅永浩表示:人類的工具前進演化是有一定邏輯的,按照工具前進演化史的邏輯,滿足相同功能的情況,穿戴式裝置一定會打敗攜帶式裝置。

舉例1:早期的眼鏡(視力矯正類)是手持的,後來衍生出掛耳的設計後,手持眼鏡就消失了。

舉例2:以前祖先都是用懷表,有人發明了腕表之後,懷表就消失了。

12,為什麽智慧型手錶沒有打敗智慧型手機?

很簡單,智慧型手錶按今天的人類工程水平,把智慧型手機的全部算力和功能挪到智慧型手錶上,手表大一點、笨重一點的話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但是為什麽沒有出現這種情況,因為手表的螢幕不能做大,不能做成手機螢幕這麽大。現在以智慧型手機來看,螢幕減小、電池減小,做成一個支撐1天續航的手表是可能的。

之所以沒有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在觸控裝置上,人和螢幕的互動關系是依賴螢幕實作功能和效率的。螢幕變小,很多功能嚴重受限,現在智慧型手機螢幕比早期越來越大,雖然犧牲了便攜性。

13,為什麽全世界認為AR眼鏡是下個方向?

當我們去想一個裝置,穿戴在我們身上,滿足智慧型手機或者強於智慧型手機的功能,且要解決螢幕問題。

手表是小屏裝置,而一個輕便小巧、穿戴式、解決大螢幕顯示的裝置,所有人自然想到的就是眼鏡。為什麽大家想法殊途同歸,最後整個產業都都覺得是眼鏡,不可能是別的,就是如此。

這件事並不是偶然的,它是有工具前進演化史的推演邏輯在裏面。

14,談AR公司創意被抄襲問題

這個之前在晚點的文章中提到過一些。直播中羅永浩表示:錘子科技時代,不到1年釋出一款手機,配套做3-4個軟體上的創新,這些(被)抄起來易如反掌。

但是我們在AR上要做的OS和軟體,很多東西在長達3-5年的時間裏,全部做完不發表。因為硬體不成熟,等到發表的時候是一個「2000人年」的工程量,也就是等同於2000個工程師工作1年的工程量。

但不是說直接用2000人來開發,開始是200-300人,後面到500人,再後面到1000人。最後累積下來的工程量,達到2000人年。

2000人年的大型軟體工程的工程量,如果對有不差錢、不差人的大公司直接碼10000人來照抄,如果3-6個月能抄完,他就不會考慮收購或戰略投資。如果對其它公司,發現抄他需要1年以上,就會跟你商量戰略投資或收購你。

所以這次進行3-5年的保密開發,到了整個硬體產業成熟的時候,誰抄都要1年以上,但實際上1年也抄不下來的。因為,他們開始抄襲的時候我們也不會原地踏步,大企業跟小企業比、他遲早會追上,但是我一直前面跑,他一直在後面追,追上要好幾年時間。如果他用好幾年時間(才抄完),我就贏了;如果他用3-6月抄完,我就死了。

很多小創業公司沒有做大型軟體開發,不知道程式碼量本身就是護城河。所有大企業都知道,但中小企業知道的人並不多。我們也搞過1200人的團隊,也搞過大型軟體開發。在安卓上做一個硬分差去大量改動底層,使之符合AR OS的需求,這件事做完了以後會成為一個很強的護城河,不是一天兩天能抄的。

你們今天回想一下07年釋出的iPhone,對於產業界的競爭對手們最難抄的是什麽,是硬體嗎?我認為不是這樣。iPhone第一代CPU不是自己的,液晶面板是三星的,結構件是富士康的,玻璃是康寧的,他自己做了什麽基礎設施呢?全都沒有。所以硬科技、黑科技的護城河是不存在的。只是工程團隊極高水平的做了整合,這就是第一代的iPhone。如果產業界裏像三星、諾基亞這樣的巨頭要抄一個iPhone出來,硬體沒有那麽難,真正難的是iOS。iPhone第一代釋出會上,賈伯斯吹牛說領先智慧型手機產業五年,我當年作為鐵桿果粉都認為是吹牛,但後來證實真的就是5年。從那天開始安卓大型的拷貝、抄襲iOS,抄了5年後大多數人才認為體驗大致相當,各有優劣了。這個過程完成用了5年時間,就是因為軟體的程式碼量就是一個很大的護城河。

所以我想說的是,我們今天在做,只要滿足了足夠大的工程程式碼量,產品足夠創新,且過程全程保密,我剛才說過沒有事絕對能成,但這件事大機率能成。

15,保密工作真能做這麽好?

其實是可以做到的,我們用計畫制把每一個都分成計畫組,計畫組之間互相不知道,只有組內的人知道,這樣萬一漏了一個也不可能全漏。

16,申請專利會不會泄漏?

專利申請是有技巧的,他有一套專用的專利語言,大家知道你大概做了什麽事,但不會把那些細節都暴漏出去,這種很常見。

17,前期不盈利,投資人耐心程度?

有人提問:前面五年不盈利,作為初創公司,投資人耐心能夠有多少?

羅永浩表示:投資人分兩種,看投資周期,有的是10年12年(的長周期),這種就沒事。如果有的投資周期是5年,他的基金是有周期的,所以(周期)短的肯定就不會投,(周期)長的本來就是看長線的,就會投。這個事感謝您的關心。

18,順勢而為,成功95%考運氣?

羅永浩表示:你說的比例我不太同意,但我確信成功是需要一定運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