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數位

開放式耳機真的比封閉式強很多嗎?

2021-10-13數位

作為聚焦無線耳機的博主 @超哥,回答的內容幾乎都是跟無線耳機相關,也參加過大大小小無線耳機論壇,比較熟悉無線耳機整個行業發展,尤其是2023年開始火熱起來的OWS開放式無線耳機品類(Open Wireless Stereo,全名是開放式立體聲耳機)

我手上有一個2021年的全世界第一款開放式真無線耳機,BOSE Open Sports Earbuds,曾經在全世界開放式愛好者圈內引起過廣泛關註,但很遺憾,不就之後,便因為佩戴舒適度的問題,宣告停產,產品後續不了了之。

圖示:去年我把能找到的開放式耳機都集齊了,圖中第一排第三個是BOSE全球首款開放式耳機,但也是唯一一款

在之後,開放式耳機無人問津,直到2022年聲學樓的行業論壇上,關於開放式藍芽耳機的討論開始再次火熱,尤其是關於低頻泄露和音質體驗,這兩個痛點被認認真真拿出來解決,OWS這類形態,才得以被廣泛熟知。

圖示:2022年底聲學樓大會上,有嘉賓在分享開放式耳機的難點,我才開始了解,真正做好開放式耳機其實蠻難的

對於還在觀望OWS的小白,我先來回答最高頻的3個問題(註意:OWS不一定適合你,如果能先勸退你,那麽我也算功德圓滿了):

0.什麽人不要買OWS耳機?

如果你的使用場景是有很大背景噪音,比如地鐵,比如飛機高鐵,以及極端嘈雜的環境,那麽別選OWS開放式耳機。為什麽這麽說?

因為OWS開放式耳機,主打 開放環境下的舒適佩戴 ,是 以犧牲降噪和不入耳為代價,換取極為舒適和長時間的佩戴體驗 。而大噪音環境下,如果沒有遮蔽噪音,那很難獲得較好的音質體驗,甚至根本聽不清耳機的聲音。

而極為適合OWS耳機的場景:運動場景,安靜場景,需要即時和外界聯系的場景,每天4小時以上耳機佩戴需要的場景等等。

圖示:2022年底聲學樓技術論壇上,以不入耳開放式耳機為代表在舒適度、運動內容中非常均衡,填補了一個細分領域的空白

1.我要不要買OWS開放式耳機?戴上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很難用文字形容聲音上的體驗,我以自己真實的佩戴和聽音體驗,可能是這樣的:

戴上一個下午,可能忘了自己戴著一個耳機,直到有個電話打進來或開始刷抖音,聲音從耳機緩緩流出,才恍然意識到原來戴著個耳機。——在討論音質體驗之前, 開放式耳機的無感佩戴,是區別於傳統藍芽耳機,最大最大的亮點

戴上去幾乎沒有任何異樣的感覺,這是OWS開放式耳機區別於入耳式耳機,最大的不同。

「戴著耳機,但又忘了自己戴著耳機」——這是OWS耳機最好的形容

2.為什麽主流OWS都在千元以上?

經常看到的OWS耳機,如Oladance, AfterShokz,JBL,Soundcore等等,大都在2023年推出新的開放式耳機,但售價都在千元以上。雖然價格相對較貴,但好處是能做到無感佩戴,低頻的泄露以及音質的平衡,做的不錯。

而500元內,高價效比的OWS耳機,能拿來作為良心推薦的產品,少之又少:要麽因為佩戴體驗太差,要麽因為音質體驗很糟糕,很少有多方面均衡的產品。

我自己見到一些500元內的OWS耳機,但佩戴舒適度做的一塌糊塗,要麽整體重量超過13克,要麽沒有類似記憶鈦合金的柔軟矽膠設計,導致長時間佩戴,直接要命的耳朵疼。

3.入門級OWS耳機可能會有什麽問題?

你可以看下,我手上的OWS耳機們,入門級OWS耳機問題會集中在兩個方面:

一個是:佩戴體驗太差,被笨重的硬體設計拖累。

沒有記憶鈦合金作為受力支撐,導致非常挑耳型,

二是:沒有花力氣去解決低頻泄露和音質的難題。

要麽傻乎乎的漏音嚴重,大型社恐翻車現場;要麽音量總是不足,低頻總是不夠,聽音樂不夠有力量。

而在500元內的OWS耳機,截止到2023年,可選擇的還不多,就我使用過的多款產品來看,倍思Eli開放式耳機是一款後來居上的產品(因為是自己用起來確實感覺還不錯的,拿出來作為單獨的分享)。

圖示:這種開放式耳機,最大亮點——就是不入耳的佩戴,長時間非常舒服。

我自己拿倍思Eli用的最多的場景,是戶外徒步,戶外跑步用的最多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