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數位

飛傲 hifiman 等國磚,是否真的在音質上碾壓索尼 伊利和等國外播放器?

2016-07-16數位

翻完前面34個回答,發現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 嚴重缺少幹貨,有些高贊還是典型的抖機靈, 一個瀏覽量近60w的高熱度問題,卻竟然沒有一個具備基本客觀論據支撐的回答 ,實屬有些遺憾;
  • 題主的問法,或者說關鍵用詞-- 「碾壓」,有引戰釣魚之嫌 ,很容易激起大量索尼、伊利和用家的情緒,洋磚底子厚、品牌響,使用者基數遠超國磚使用者,所以總體輿論會呈現國磚被群嘲的局面;
  • 這類問題,得 用發展的眼光來看。當前,國磚與洋磚之間的相對競爭力相比數年前已有明顯變化。 對於hifi播放器這種已經成為「快消品」的一年一更的數位裝置,不同時間點的回答差別很大,上一個回答已經是1年零3個月之前,有點點過時了。
  • 所以本人還是繼續當個「反面角色」,翻新回答一下吧。

    原問題是5年前的2016年釋出的,當年hifi圈有倆比較重要的新品,是索尼推出的Hi-Res醇音系列Walkman——NW-WM1A和WM1Z,即黑磚和金磚。我也參加了某線下場次的索尼釋出會,和當時的某市場負責人閑聊時,和他吐槽了S-Master,然後他「咬牙切齒」地說到:「我們這代換了,肯定換了,不信你聽下!」嘈雜環境裝置不熟情況下的一耳朵聽感咱就不交代了,先說說這個S-Master老問題吧。

    等到2016年,索尼終於更新了自家S-Master放大

    很多萌新索粉會覺得S-Master是索尼的黑科技,其實這種放大技術遠遠沒有你想象的那麽牛叉,本質上就是個圖高續航的 D類放大模組 ,優點就是功耗低發熱小、省PCB面積、成本低,非常適合小體積MP3,所以索尼往往會把自家Walkman的續航作為一大賣點,很多索粉也引以為豪,把它作為打擊國磚的重要利器,殊不知這樣的設計是 犧牲音質換來的

    2015年上市的ZX100,仔細看它的文案

    從十多年前的XK(X1050/1060)系列起,索尼就把S-Master作為主打賣點,包括旗艦定位的ZX1、ZX2再到主打輕薄高續航的ZX100、ZX300,這些機型統統采用S-Master D類放大,相比傳統A類B類放大,失真明顯要高,推力孱弱。實測數據說話:

    在體積大致相同的情況下, ZX300的推力(最大不失真輸出功率)明顯小於山靈和凱音,但失真(THD+N、分離度、SNR)卻高了不少。 理論上推力越小,失真越容易做好,但索尼似乎並沒有把這些核心素質指標「放心上」,另外,在索尼官網,也從來不貼這些數據,不知道是「不願意貼」還是「沒勇氣貼」。

    再來看看索尼下定決心「hifi起來」的所謂采用獨立元器件而非S-Master數位放大器的金磚/黑磚實測數據:相比老一代S-Master,的確進步明顯,推力和失真都到了還行的水平,但還是那句話,時代是發展的,看看同時期價格差不多的國磚,水平是這樣的:

    比你輕薄,推力和失真還「碾壓」你。其實L6在萬元國磚裏競爭力只能算中等水平,但咱也不能太欺負人家,就當國磚的平均水準了。

    在充滿主觀臆測的hifi圈,貼指標似乎是個吃力不討好的事,但對於相對客觀地衡量hifi效能而言,指標是最具說服力的,尤其是同一測試平台的橫向對比結果。絕大多數玩hifi的都沒有測試條件,而各家官網的數據也往往會有「貓膩」(測試條件不統一、前提不明確等),就會造成 資訊不對稱。而基於首映效應的對大品牌的信任感,讓很多消費者情不自禁地開啟腦放:最典型的莫過於一句「洋磚就是調音好、聽感好,你們國磚怎麽也比不上!」,但丟擲這句後就找不出任何具備說服力的理由了--他們是用了什麽電路才會讓調音好聽呢?到底什麽叫好聽的調音呢?你確定這種所謂的好聽不是嚴重的非線性失真?---什麽幹貨都說不出來,只能靠腦補,甚至還能「補出」底噪區別的:

    當年飛傲莫名奇妙被黑,然而大多數人依然選擇性無視

    洋磚常用的利用資訊不對稱一招是 空載測量,這種測量方法很容易得出漂亮的參數。

    伊利和旗艦SP2000的部份參數

    而還有些洋磚型號甚至還會把 單獨的芯片理論指標而非整機指標標註在文案內頁中 ,對於普通消費者誤導性極大。

    索尼唯一有詳細參數的「索六萬」,就只標註了芯片理論指標

    再來看看「吃力不討好」的國磚們是怎麽標的?

    和SP2K一樣的雙AK4499 DAC,價格不到伊利和一半的飛傲M15
    比「索六萬」便宜1萬5、同為18年上市的國磚天花板「樂四萬」的部份參數
    hifiman太上皇參數略清奇,估計R2R架構不容易做好看就沒放,但起碼不玩文字遊戲

    如果單從實測指標來看,起碼在hifi性(音響性)層面(推力+失真),國磚是可以「碾壓」同價位索尼和伊利和的,而音質除了音響性之外,還包括音樂性,這也就是上面所說的聽感,這部份非常主觀,很難列舉幹貨,但關於聽感方面,國磚也有洋磚難以匹敵的各種「黑科技」——

    有凱音N8這樣利用電子管獨特諧波失真做出「膽味」的「膽石兩路」播放器

    有利用R2R「名芯」——PCM1704K調出獨特「肉香味」的hifiman 太子系列

    還有自己拿電阻搭出全分立R2R DAC,實作高素質兼真模擬味的樂彼P系列

    伊利和SE200玩的不同DAC+AMP架構,國磚早就有了(支持更換耳放卡的iBasso DX系列、hifiman HM系列;支持全模組更換的凱音N6II、學林調音師;普普通通兩套電路架構的樂圖旗艦墨菊等等);

    號稱最強推力的Kann Alpha,在乾龍盛QA390、iBasso DX220Max、樂彼LP6面前似乎也占不了什麽便宜;

  • 世界上第一台支持24/192采樣的DAP,是七彩虹C4 PRO;
  • 世界上第一台采用Android系統的DAP,是iBasso DX100;
  • 世界上第一台采用非DS架構的DAP,是hifiman HM801;
  • 還有第一台內建電子管的DAP凱音N8、第一台配備4G模組的串流媒體DAP海貝R8......
  • 目前市面理論推力最高的DAP是21Vrms的乾龍盛QA390;
  • 目前市面理論底噪最低的DAP是SNR高達131dB的樂彼L4;
  • 請問底蘊深厚、技術強大的洋磚在哪裏???

    在小眾圈子裏,永遠不要低估小廠的能力。正因為體量小,才更容易轉身去迎合挑剔的燒友,有更大的膽量和空間去施展,拿出所有的精力專註在音質層面,做出各種黑科技——因為國磚 唯有音質這條路可走,其他地方和洋磚確有差距,且短時間內並不容易趕超。

    而索尼、伊利和真正厲害的地方,在於 制定標準、定義行業規則 的能力——

    前者聯手JEITA搞出個Hi-Res高解析度音訊重新定義hifi,並推出Pentaconn 4.4平衡端子和對應的「剛需升級線」KIMBER CABLE二次收割信仰;後者聯合JH和拜亞客製出了2.5mm平衡端子和對應的「原(tie)廠(pai)絕(huan)配(ke)耳機」,最近又找到了英國之寶推廣了MQA新壓縮格式。兩者的一些設計如索六萬的直流鋰電供電或AK的光影切割造型也或多或少被國磚廠家有所效仿。

    借鑒「索六萬」設計的乾龍盛QA390

    大廠牌的播放器, 其人工成本、設計成本、行銷成本、包括系統層面的最佳化成本等等,都明顯高於國磚,因此整機的綜合體驗,比如做工、操作、品控等,相比國磚有著明顯可感知的優勢,這些非音質部份才是洋磚的差異化優勢。 加上品牌層面的溢價,其音質部份的競爭力不如國磚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定價相同的情況下,國磚可以花更多的成本用在音質部份的堆料上,把最佳化系統的精力騰出來最佳化電路,用好高端元器件。盡管在非音質層面,國磚有諸多的先天不足和後繼乏力,但他們可以盡可能規避,比如用現成方案或直接做微控制器這樣的極簡系統,揚長避短。

    頗受爭議的Oriolus新機DPS-L2,「高仿」初代Walkman

    因此洋磚粉和國磚黨本質上並無沖突。 註重整體體驗,目前洋磚依然有優勢,盡管差距在縮小,但要獲得最佳效果,還是得上A&K SP2000;只看重音質,想把錢盡可能多的花在核心功能上的,那麽大把的國磚可供選擇,各價位段都能找到極具競爭力的產品。 目前索尼有些無心戀戰的感覺,金磚遲遲不更新、索六萬本來就只是個形象產品,安橋、愛歐迪啥的二三線廠牌基本都沒啥聲了,能打的也就伊利和一家。可如今時代變了,萬元檔有山靈M8、海貝R8兩大安卓真香機;更高價位段飛傲新品M17虎視眈眈蓄勢待發;天花板級別的量產型號還有hifiman太上皇和樂彼LP6坐鎮。在A&K統治萬元以上高端DAP的時代,這局面還能叫「三英戰呂布」或是「復仇者聯盟」,現在的A&K既不是呂布,也不是滅霸,只能被更大更強的國磚們「圍剿」或「群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