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開放式耳機自然能在較大程度上避免入耳/半入耳式耳機長久使用後耳朵酸脹,刺激耳膜的問題,註意我說的是「較大程度上」,而不是「完全程度上」。
另外,對於運動、遊泳等場景,開放式耳機確實也更適合長時間的穩定佩戴,不用擔心流汗後的耳機佩戴不穩,或者耳朵無法承擔水壓調節平衡功能後引起的遊泳不適等。
對於品質過關OK的開放式耳機,那除了「高度聽音降噪」這個形態本身決定的短板,以及部份開放式耳機體積偏大不方便放於口袋,其他方面大多都會是開放式耳機更好,更大的腔體也利於堆硬體層面的發聲素質。
當然,至於為什麽我說的是「理論上」,不同價格的開放式耳機,體驗差別自然也很大,且不說音質,就一個佩戴體驗都能有天差地別。設計到位的,哪怕是戴著眼鏡也能輕松戴上,根本不用糾結「眼鏡族選掛耳式or夾耳式」之類的問題,設計不到位的,每次都得把眼鏡摘下來才能戴,更別提佩戴時的舒適體驗了,那還真不如選個入耳或者腔體沒那麽大的半入耳。。。
所以,開放式耳機形態本身是絕對沒問題的,至於最終是「黑科技」or「智商稅」,還得看具體的產品。高價位的自然不用擔心,關鍵還是主流價位的平均水準。這裏我舉個產品實測的例項吧,售價289的虹覓Holme Fit2(以下簡稱「虹覓Fit2」),主流價位,熱門產品,看看它能不能代表開放式耳機的主流產品體驗標準。
佩戴設計
作為定價中端的產品,虹覓Fit2的夾耳式佩戴設計和100 200元的常規形態有明顯不同,它增加了一個48°(官方數據)的可調節設計,可以在完成佩戴後手動收緊,提高佩戴穩定性,但又因為外形貼耳,重量也不超過9g,不至於帶來壓迫感和不適。
而對於一些耳朵偏大的使用者,也能提高佩戴的便捷性和舒適度。
不過,相應的,和一些價格貴出幾倍的高端開放式耳機比起來,虹覓Fit2的耳掛整個輪廓都是相同的粗細程度,缺少部份位置的收緊細節處理,就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和眼鏡擠搶位置。
佩戴部份其實有一個很容易被忽視的細節。很多開放式耳機的測評都是用」搖頭晃腦「來演示表明這耳機戴著很穩,但其實作在是個正常的開放式耳機都能做到這一點,如果你有運動佩戴的需求,那你真正需要關註的,是它在快跑、輕跳狀態下能否依然做到整體穩固。現在有些主打輕薄、短耳掛、無感佩戴的中高價位開放式耳機,平時戴著很舒服,但跑步、運動的時候很容易產生輕微晃動,不至於掉下來,但晃動時的音質聽感不免會有波動,影響體驗。
這個方面,耳掛更大、更長也更貼緊的虹覓Fit2」倒反天罡「拿到了優勢,輕跳著也穩。
音質表現
按官方的說法,音質是虹覓Fit2相比於1代最主要的提升之一,多了一個」H-Zone全景空間音效「,通俗來說就是拓寬空間聲場,增加聲音的立體感和方位感。從外部配置上看,虹覓Fit2也明顯比Fit1多了一處對外的發聲單元出口。
振膜方面,Fit2依然是大尺寸的石墨烯,當然振膜只是聲學素質的其中一個因素,還是要結合演算法、調教和音腔等配置綜合來看。
這裏按我的習慣,耳機音質統一選用三了個標誌性的曲目進行完整聆聽體驗,分別測試耳機的不同頻段細節解析力、人聲純凈度、多頻段融合效果等。
受限於圖文的形式,無法透過專業的人頭麥和高規格音效卡錄制還原,所以我還是把每個聽感描述所對應的曲目和時間軸片段都標出來,有這款耳機或者能借到的朋友也可以自己實測驗證一下,看看我是否所言非虛。
第一首,Fionnuala Gill的【One I Love】,
人聲是虹覓Holme Fit 1代就有的優勢,2代確實也不例外,
曲目16s起的無伴奏人聲,虹覓Fit 2很精準地回避了高音人聲的毛刺感。也能聽到齒音細節,
第二首【渡口】裏蔡琴人聲的表現情況也是類似,人聲非常純凈,有力,用梁朝偉的話說就是」仿佛蔡琴在你面前唱「,
另外,區別於很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流價位耳機,虹覓Fit 2在曲目後續部份,低頻鼓聲、中頻人聲與高頻吉他混響的層次感也表現地比較鮮明、立體,它【0-23s】前奏鼓聲的彈性,包括後續的吉他音,也都明顯比1代更有彈性。這應該就和它的」H-Zone全景空間音效「軟體演算法息息相關。
第三首,老鷹樂隊-【加州旅館】(現場版),這裏也是類似。虹覓Fit 2的現場感不錯,歌手人聲、觀眾歡呼聲等同樣能各自純凈展現,不產生互相幹擾,
平心而論,這裏Fit2相比於Fit1的進步很大,【前奏30-60s】的鼓聲伴奏階段,Fit1的低音呈現略有點缺乏彈性,略顯幹澀。但Fit2的回彈感和自然度明顯強了很多。對於高頻吉他的部份,這裏虹覓Fit 2也更貼近現場Live的空間感。當然,平心而論,虹覓Fit 2在低頻下潛、三頻混合的力度和層次感和高端耳機依然有較明顯的區別,受限於價格,沒啥好太糾結的。
在音質上,虹覓Fit 2還有一個「運動模式」,核心是增強低頻。我自己體驗下來,確實像【All My People】、【Unstoppable】之類的曲目,低頻力度更猛,而且不是那種轟頭的過猛。運動只想聽那些動感曲目的時候,我都習慣於切換到這個模式。
總體上,虹覓Fit 2的音質聽感在400以內算是一個很適合拿出來單獨說的存在,它可以盡可能地做到清晰的人聲,到位的現場感,也能設定不同的模式,在不轟頭的前提下做到低頻強勁,聲場不空。如果你的預算在500元以內,那虹覓Fit 2會是一個代表性的水平。只是受限於價格成本,它無法像高端耳機一樣把三頻都做到充分的下潛深度和層次感。如果你對聽感的要求非常高,那還是需要明顯增加預算。
細節處理
從價效比的角度,一款定價289的耳機,理應不能說只是在音質聽感和佩戴上達標,所以這裏也繼續分析一下虹覓Fit 2外圍配置的優缺點,順便看看主流價位段的開放式耳機理應達到一個什麽樣的水準。
非常關鍵的降噪上,虹覓Fit 2采用的ENC方案,這是開放式耳機的主流方案,我之前說過,ANC和ENC兩種方案各有千秋,ENC更側重於將人聲和環境雜訊AI分離,再用AI演算法把其中的人聲保留下來,更擅長保留和突出人聲,更適合大部份場景下的通話和語音。因為它更側重於人聲的提取,所以通話雙方都能聽到更清晰的聲音。相應的,ANC更擅長提高聽歌、遊戲等環境的降噪提純。
現在開放式耳機也有ANC的方案,而且也不算太貴,不過就我個人來說,開放式耳機我還是更傾向於ENC,因為開放式的形態註定了這類耳機的ANC會比較花成本,如果是那種拿「音源失真」換來的「強行降噪」,那真不如換成ENC,好歹能確保人聲清晰。對,就像之前我噴有些半入耳式耳機搞「假降噪」賣行銷噱頭,反而犧牲了音質本身一樣,我覺得開放式耳機沒必要強行搞一些「假降噪」。它們沒必要和入耳式耳機比降噪,註定比不過,不適合在地鐵、商場等環境分貝較高的地方,開放式耳機要做的,是把自己相比入耳式耳機更有天然優勢的一些場景,比如純音質聲場、長久佩戴的舒適度、運動體驗做好。
虹覓Fit 2支持到了最新的藍芽5.4。客觀地說,從藍芽5.3到5.4,對於大部份人是感知不強,但如果和中低價位很多藍芽5.2比起來,那至少連線距離、穩定性和延遲確實都強多了。我在89方室內的最遠兩側做測試,大約20m左右的距離,虹覓Fit 2的藍芽5.4也能做到清晰無波動,這樣會比較方便那些不方便隨身拿手機的場景,比如夏天居家衣服沒有口袋,或者手機充電不方便拿起來。
虹覓Fit 2取消了1代的實體按鍵,除開機/重設外,統一改用了觸摸按鍵互動。觸摸按鍵肯定是更顯高級,也更省力方便,但可能還是有人會更喜歡實體按鍵的「安全感」。虹覓在二代產品上選擇增加成本,換成觸摸按鍵的模具,應該是手上有大數據,大部份使用者還是更喜歡觸摸按鍵。
在模具上,虹覓Fit 2還有一個很大的變化,它的整個耳機盒比Fit1要明顯小一圈,實測僅約7.6cm*5.1cm面積,想放口袋裏圖個戶外使用的省事,也方便多了。
總結
拿虹覓Holme Fit2做詳細的產品測評例證,主要是它代表了200-400主流價位段的一個代表性水平。能在音源純凈、清晰的基礎上,帶來增強性的立體感和現場感,人聲部份也能有中高端的水平,類似於梁朝偉【無間道】裏的台詞「仿佛就在你面前唱」。
佩戴上,它這個水平也比入門級產品有明顯的升級,能做到運動佩戴更穩,也能適合更多的耳型與群體。另外像藍芽5.4,多模式連線,8+32的續航充電等也按預期給到。
總體上,除了環境降噪,虹覓Holme Fit2代表的這個價位段的開放式耳機,其實總體配置上會比同價位的入耳/半入耳藍芽耳機更好,也更適配安靜環境聽歌、運動等使用環境,當然開放式耳機也有環境降噪相對一般的缺點,和入耳/半入耳藍芽耳機談不上絕對的替代關系。對於這些產品力到位、價效比也不錯的開放式耳機,是不是黑科技另談,但肯定確實有自己非常好用,無可替代的地方,算不上智商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