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數位

榮耀Magic V3 折疊屏手機外觀曝光,如何評價這一設計?

2024-07-03數位

Magic V3到目前為止曝光了三個產品點,一是內屏護眼技術突破,二是輕薄新紀錄,三是外觀設計。

螢幕護眼這部份之前大家聊得挺多的了,在榮耀推出「綠洲護眼屏」品牌之後,業界各種山山水水的護眼屏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然而名字很好取,內核的技術是需要足夠的時間和資源投入的。Magic V3的全新螢幕護眼技術告訴了大家,誰才是真的做技術。

這篇文章我們主要聊設計,兩個部份, 一個是功能實作和便攜性控制的平衡,另一個則是美學設計和結構要求之間的平衡。

一、關於輕薄

折疊屏是一個快速進步的市場,因為頭部廠商帶動下,供應鏈在快速成熟。但同時,因為整個產品結構的大變革,使得過程中的結構、材料和工藝挑戰極大,先行者需要極強的技術探索和量產能力。

榮耀Magic V2去年做到了折疊態下9.9mm和231g的重量,對於內折大屏手機來說,這是當時最輕薄的方案,而到今天,雖然重量上,已經有非Pro級產品做到了更輕,但厚度上,榮耀的記錄保持至今。

和傳統的直板機不同,折疊屏想要做輕薄很難,一方面折疊屏手機也是手機,我們對手機基本能力的要求並不會因為可折疊而變化,包括效能、影像、螢幕、續航、訊號表現等等。另一方面,折疊屏的結構特點帶來了大量的空間占用,鉸鏈結構、一整塊大的內屏、大量的結構件等等。

想要實作折疊屏的極致輕薄,就必須不放過每一個細節,結構的最佳化、材料的創新和技術的突破成為關鍵。

有一個典型的案例,折疊屏的結構件設計。

一般來說,我們想要保證一個結構件的安全,正常設計師會做冗余設計,理論兩倍三倍的設計強度上去,安全肯定是可以保障的。

對於折疊屏來說,這種思路下出來的產品必然是又厚又重。但如果不做安全冗余量,一旦結構強度不夠,由此形成產品設計缺陷,風險更大。

這個時候,想要實作結構件在安全前提下最精簡的結構,就必須先完成一件事兒,對整個結構件的受力分析做到足夠細,只有我們清楚知道結構件每一個地方的強度分布和可能的受力狀況,才能盡可能減少冗余,去減重。

想要完成這項工作,傳統的技術分析和測試手段肯定是不夠的,必須有先進的仿真能力,包括足夠強大的算力資源,以及足夠精細的仿真模型。

這就是為什麽榮耀在獨立之初,一定要堅持建仿真實驗室的原因,哪怕當時業內僅有華為有這個能力,榮耀也不惜投入,堅決去做。

某種意義上,榮耀在折疊屏上的領先,就是基礎創新實驗室為根子結出來的果實。

當然,由此帶來的收益也是頗為豐厚的,24年Q1,榮耀全球出貨量暴增460%,位列全球第三,市場份額達到了11%,而前三之外所有的廠商份額加起來,也就19%。

而在之前的MWC2024上,趙明總表示,Magic V3會繼續挑戰行業輕薄的記錄,Magic V3在厚度和重量上,相較於V2,肯定會進一步提升,具體的數值就不說了,大家釋出會看,這個記錄我覺得可能又能保持很久了。

另一個問題,折疊屏為什麽要死磕輕薄?

手機作為行動終端,有移動和終端雙重內容,移動內容對應的是便攜性和手感;而終端內容對應的則是能力的強大。

記住,這二者是一體兩面,不可分割的。

現代行動終端對於個人服務服務場景的承接越來越多,手機逐步成為大多數人最核心的顯示和閱讀裝置。而這裏的關鍵是,手機可以揣進褲兜裏,24小時隨身攜帶。

折疊屏最核心的優勢在於,它把一塊8英寸的平板融入到了手機裏面,在你需要大屏,比如看視訊、看小說、瀏覽網頁、看資料文獻、甚至包括購物對比、微博或者小紅書創作等,展開的完整大屏,或者分屏之後相當於兩個手機螢幕的平行多工,效率會有極大的提升。而在你不需要大屏的時候,它就是一台正常的手機。

之前大家聊過,折疊屏的大屏展開率問題。在我看來,大屏展開率並不是越高越好,因為不是所有的場景都需要大屏。融合的產品形態根本的優勢恰恰在於此,按需分配。

也因為如此,折疊屏手機在折疊態下就是一台正常的手機,這個點會是很長一段時間裏,折疊屏技術發展的核心點,而這個,就是為什麽折疊屏的輕薄化成為了廠商們的核心競爭點。

Magic V2做到了9.9mm和231g,這已經接近傳統直屏旗艦的範疇了,但依然是接近而不是達到。

而Magic V3在這部份,是達到,而不是接近了,如果你不展開,它已經是一台正兒八經的正常的直板旗艦機了。

二、關於設計

Magic V3的外觀正式公布了,居中圓環鏡頭模組,三攝采用了榮耀自Magic5開始的經典對稱三角設計,外部則是金屬護圈,八邊形設計。

同時做了不同斜率斜坡的銜接,下部斜坡是亮面處理,而接近鏡頭區域則是金屬拉絲,二者的銜接也做了專門的處理,在規則中透出靈動感,使得整個機子的外觀看起來更加和諧。

對於手機的設計來說,需要考慮的我覺得是三個部份:

第一是能力實作 ,工業設計相較於其他設計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不同點,就是設計服務於功能;

第二是美學設計 ,在功能需求的基礎上做美學設計,實作產品能力和美學呈現的和諧統一;

第三是品牌元素構建 ,品牌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品牌被感知和記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點。一個經典的設計,應該能夠讓使用者很容易記憶和感知的。

手機是一個很特別的產品,因為便攜性的制約和能力追求下,它的產品只能在一個非常窄的賽道上去創新,而在大形態下,外觀徹底統一了,這個統一是市場長期驗證過的結果。

在手機的設計演變中,影像是一個關鍵的影響要素,一方面是影像模組對機內空間的占用,另一個則是相機的露出需求使得其成為了整個手機ID設計的核心發起點和關鍵中心。

對於工業設計來說,美學設計是服務於能力實作的。而影像在長期的驗證之後,三攝基本上被證明是一個更合理的選擇。

行業內做圓環設計的產品,更喜歡做正方形對稱設計,而最後一個點會用雷射對焦或者品牌Logo之類的元素去補充。

而榮耀的三角形設計,一方面可以形成專屬於榮耀的獨特辨識點;另一方面,這和行業逐漸統一的三攝選擇是契合的。

也因為如此,榮耀自Magic5系列開始,在自家Magic系列旗艦上逐步統一了這個設計思路,同時隨著設計的不斷進步和最佳化,整個的外觀呈現在不斷提升。

我們看一下三代產品的對比,Magic5的三顆鏡頭尺寸太小,存在感太弱,在整個的大圓環模組下顯得瘦弱空乏,Magic6在增大鏡頭視覺尺寸和排布調整之後,整個的相機Deco部份協調性明顯更好了。而Magic V3在選擇八邊形設計之後,規格感更強,更加穩重大氣。

設計和功能的統一、榮耀的特色辨識度逐步形成,以及設計呈現的快速最佳化,都在說明一件事兒,榮耀的設計師正在慢慢找到自己理想中的手機外觀。

三、關於產品綜合能力

Magic V3這一代給出的Slogan是「越強大,越輕薄」。

閑聊站對這台機子的評價是「內折大折疊硬體而所有短板均已補齊,並保證重新整理記錄的輕薄」。

目前曝光的螢幕,尤其是螢幕護眼和閱讀舒適性,應該是重新整理了行業記錄的。此外,效能、續航、訊號表現等,一直是榮耀的傳統強項。目前的曝光訊息,榮耀的衛星通訊也會在Magic V3上搭載,IPX8和無線充也不會缺席。

還有一個點,關於影像。

Magic V3的渲染圖給出了影像模組部份的細節圖,很顯然,潛望式長焦給了。

折疊屏手機作為一台手機,它的產品邏輯是遵循手機的基本訴求的,那麽使用者對於手機影像能力的訴求,並不會因為它是折疊屏手機而變化。

而因為折疊屏手機的空間限制,影像一直是最容易被妥協的部份。而這部份,恰恰也是上一代Magic V2的核心槽點。

包括Mate X3在內,市面上已經有一些大折疊手機搭載了潛望式長焦設計,但到目前為止,這些產品在厚度控制上依然停留在了去年Mate X3所實作的11mm+的機身厚度上。

因為更極致的輕薄和更強大的影像能力之間無法統一,所以有產品開始做多產品策略,標準版做極致輕薄,而在產品能力上做一定程度的妥協;Pro全面堆料,而產品厚度和重量則保持在去年的水平。

Magic V3至少是目前唯一,唯一一台統一了極致輕薄和強大影像能力的折疊屏手機。

當然,因為目前曝光的資訊有限,Magic V3具體的影像表現和綜合素質,依然需要後續釋出之後的真機實測來看。

結論

Magic V2帶給業界的震撼是非常大的,因為極致的產品能力,使得這台手機成為了23年Q3中國市場銷量最高的折疊屏手機,即便是考慮整個產品生命周期,這台機子也是Mate X5這種現象級產品之外,表現最好的折疊屏了。

更重要的點在於,Magic V2在市場大爆發的同時,價格一直非常堅挺,這和以價換量帶來的銷售是完全不同的。

這個成績實作的根本則是榮耀基礎研發能力開始規模化產出之後的成本支撐,而這個,我覺得恰恰是榮耀接下來發展最大的底氣所在。

21年初的時候,榮耀在力保榮耀50系列的研發,以支撐企業生存的關鍵節點上,毅然決然開啟了基礎創新實驗室的建設,以及在行業內普遍研發投入營收占比在5個點以下的狀況下,榮耀堅持將每年營收十個點以上的成本投入到研發上。

以及,榮耀的研發投入是非常聚焦的,以手機和關鍵智慧硬體為核心。

對於行業來說,時代的變革下會誕生很多的風口。追逐風口一定會有額外的短期收益,但在更長的時間維度裏,風口有起有落,唯有長期主義才是真正永續的。

新榮耀誕生於21年初,至今三年的時間,對於一個十年為基本維度的行業來說,這個時間其實挺短的。

我無異於說榮耀在這個行業領先的,而事實上,今天的榮耀,依然存在很多的短板,我認識一些朋友,他們不喜歡榮耀,理由我也認可。

但我想說的是,對於新榮耀來說,相較於當下展現出來的成果,整體的成長和進步能力會更重要一些。

對於當下的榮耀來說,最缺的還是時間,但在更長的時間維度裏,時間恰恰是最不缺的資源。

折疊屏是一個全新的賽道,整體行業供應鏈並不成熟,核心技術創新上,終端是走在供應鏈之前的,最頂級的產品是無法在供應鏈上找到成熟方案的。

但也因為如此,這更考研廠商的自主研發和探索能力,更能夠代表未來的天賦值。

如果說Magic V2是在行業探索厚重的核心痛點解決上,交出了一份漂亮得答卷。那麽Magic V3,從目前的訊息來看,大機率會是接下來一年時間裏,極致輕薄的同時,綜合體驗最優秀的折疊屏手機之一了。

很強,真的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