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閃電有多快?人類為啥不能用閃電裏的電?

2024-07-08科學

每周一 ,蝌蚪五線譜會推播

「生活觀察指南」專欄

和大家一起「蝌」學觀察生活

如今,我們的生活無時無刻都離不開電。你可能知道我們日常所用的電能大部份來源於發電廠,但你知道嗎?我們頭頂的藍天也儲存著巨量的電能,電閃雷鳴之際,我們總能感受到這股能量所帶來的震撼。

自古以來,人們便對雷電充滿敬畏。在世界各地的神話中,都存在執掌雷電的神明形象,例如中國古代神話裏,雷公和電母掌管著天地間的雷電之力,以懲罰罪惡之人。

天上的閃電和家用的電一樣嗎?

1752年,富蘭庫林做了著名的風箏實驗,破解了閃電的秘密。富蘭庫林制作了一只特殊的風箏,風箏上固定了一段金屬絲,一條長長的繩子與金屬絲相連,作為風箏線,繩子下端還掛了一把鑰匙。在一個雷雨交加的日子,富蘭庫林和他兒子將這只風箏放上了空中。

此時一道閃電劃過,風箏線上的纖維絲一瞬間豎立起來,富蘭庫林高興極了,他小心用手觸碰了鑰匙,劈裏啪啦的電火花立刻在他的手指和鑰匙之間跳動起來。

隨後,他又將風箏線上的電引入萊頓瓶中,趕忙回家進行了各種電學研究,最終揭示了天上的閃電和家用的電其實是一樣的,

雷電只不過是強度特別大的電火花放電而已。

富蘭庫林正在進行著名的風箏實驗

隨後,科學家們發現地球自身攜帶著大量的負電荷,而從地面到約50km高度的游離層中分布著等量的正電荷,從而形成了垂直向下的大氣電場。

在晴朗開闊的曠野上,從地面垂直向上,每升高1公尺,電勢將增加約130伏,也就是說大氣電場的場強大小約為130V/m。這樣看來,

一個站在室外的成年人,從頭頂到腳底之間竟然有著接近200伏的電壓!

為什麽平時走在路上沒有感到觸電呢?

首先,人會觸電的原因是有超過人體感知的電流經過人體,人體是一個導體,假如意外觸碰到了220伏的家用電,就會被當作一個電路元件接入回路,造成觸電事故。

在晴天的大氣電場中,空氣的導電效能很差,人體始終處於靜電平衡狀態,也就是從頭頂到腳底的電壓實際上接近於零,身體內幾乎沒有電流透過,因此就感覺不到觸電了。

但是,如果不幸被雷電所擊中,瞬間的大量電流透過人體,就會造成極大的傷害。

科學家們還發現,地面與游離層之間有約1800A的地空電流,源源不斷地將正電荷輸送到地球,理論上約5分鐘後就會將游離層的電能消耗完畢,而大氣電場也會消失。

但實際上,晴天大氣電場的值是相當穩定的,這就意味著

有特定的「電源」在給游離層充電

。這個特定的「電源」到底是什麽?

閃電其實就是給游離層充電的電源。

全球平均每秒產生約100次閃電,雷電流把負電荷從上而下帶給地球,從而達到了地球與游離層之間充放電的動態平衡。

傳統的全球大氣電路模型

我們能利用閃電嗎?

既然閃電和日常的電是一回事,每秒全球都有百余次閃電發生,如此多的閃電,如果能收集起來並將其轉化為電力,為人所用,那該有多好!

閃電的分類

以閃電發生的位置劃分,通常分為雲閃和地閃兩類。

擊中地面的閃電稱為地閃,約占全部閃電的

1/3

,而發生在雲中的閃電,也就是沒有擊中地面的閃電稱為雲閃,約占全部閃電的

2/3

對於地閃,如果

按照中和電荷的極性劃分

,將雲中的負電荷轉輸送地面的閃電稱為負地閃,其電流方向向上,約占全部地閃的

90%

,而將雲中的正電荷輸送到地面的閃電稱為正地閃,其電流方向向下,僅約占全部地閃的

10%

按照閃電的始發位置

的劃分,從地面始發向上發展的稱為

上行閃電

,上行地閃一般較少見,而從雲中向下發展的稱為

下行閃電

。因此,

地閃總共可以分為下行負地閃、下行正地閃、上行正地閃、上行負地閃四種,而最常見的為下行負地閃。

四種型別的地閃

閃電是如何形成的?

閃電一般產生於

對流發展旺盛的積雨雲

中,積雨雲中的霰粒和冰晶等粒子發生碰撞,使雲中不斷分離出正、負電荷,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擊穿空氣,閃電過程由此開始。

此時,同一擊穿點會派出兩支「先遣部隊」沿相反的方向同時延展通道,一支「先遣部隊」帶正電荷朝著雲內負電荷區前進,另一支「先遣部隊」帶負電荷朝著雲內的正電荷區前進,直到打通整個閃電通道。

每支「先遣部隊」我們稱為「先導」,而這種兩支「先遣部隊」攜帶相反電荷、同時延展則稱為「雙向先導」。

以下行負地閃為例,一小團負電荷作為「先遣部隊」在電場的指引下,沿著電阻最小路徑從雲中向地面進發,肩負著打通雲地閃電通道的使命。在其經過的路徑上,空氣被游離,形成游離通道,導電能力也大大增強。

不過,這支「先遣部隊」也會疲倦,

每走1微秒大概幾十米的距離便會停下約50微秒進行能量補給,之後繼續前進探路。

這一過程就像下台階一樣,所以「先遣部隊」稱為梯級先導。

有時「先遣部隊」也會兵分多路,這就形成了閃電的分支形狀。

當「先遣部隊」到達地面以上幾十米至上百米距離時,會有一個或多個「接應部隊」從地面出發向來迎接,稱為連線先導。當「先遣部隊」與「接應部隊」勝利會師之時,雲地之間的閃電通道徹底被打通,

地面向著這條剛剛被打通的通道猛烈的釋放大量的正電荷,這個過程叫做回擊。

回擊峰值電流強度高達數萬安培,回擊能量的迅速釋放將加熱原先的先導通道,溫度在瞬間達到30000K,由此產生的高溫高壓使通道迅速擴張,並產生沖擊波,就形成了雷聲。

一次先導和回擊的過程構成

閃電的一次脈沖

放電

。一般閃電是由多次脈沖放電構成。在第一次脈沖放電之後,經過短暫休息,又會發生第二次放電過程。第二個放電過程也是從先導開始,到回擊結束。

由於經第一次放電過程後,閃電通道已經建立通暢,所以第二次的先導就不再逐級向下探路,而是從雲中直接到達地面。這種先導叫做

箭式先導或直竄先導

。而由直竄先導引導的回擊稱為

負地閃發展示意圖

閃電的威力來自它巨大的電流,峰值電流強度可達幾萬安培,但是

持續時間極短,僅有數十微秒。

據估算,從一道閃電中大約可獲取約200-300度電,能夠供一個普通家庭使用一個月。而每年全球發生14億次閃電,而

雲閃自然是無法收集的

,理論上可以收集的4億次地閃所能提供的總電能在1000億度左右。據統計,2023年全球發電總量在30萬億度,

閃電所能提供的電能僅能供全球使用9天

,這麽看,閃電的電能也只是九牛一毛。

此外,我們還無法準確預測雷擊位置,因此難以做到捕捉自然閃電,而且將閃電的數百萬伏高壓電降壓至220伏並入電網也是一項極為艱巨的任務,以現在的技術也無法實作。所以,想要捕獲閃電提供電能服務人類,也只是天方夜譚。

閃電的益處

雖然目前我們無法捕獲閃電,不過閃電在自然界中有非常大的作用。雷電發生時,

空氣中氮氣和氧氣被完全游離、化合形成氮氧化物,並溶解在雨水中降落至地面,成為天然氮肥。

雷電制造的高濃度負氧離子,可以起到消毒殺菌、凈化空氣的作用,讓人感覺心曠神怡。此外,雷電還能促進生物生長。

至今,雷電仍有許多未解之謎等待我們去探索,而科學家們對雷電的研究也從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