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中國科學院在高能量密度材料聚合氮制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2024-10-09科學

IT之家 10 月 8 日訊息,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固體所王賢龍研究員團隊以第一性原理計算為理論依據,采用疊氮化鉀為前驅體,基於自主研建的電漿增強化學氣相沈積裝置, 成功在常壓下合成了具有類金剛石結構的高含能立方偏轉聚合氮 ,為立方聚合氮的宏量制備提供了一種簡單高效的方法。相關成果發表在 Science Advances 上。

高能量密度材料是一類能夠短時間內產生極大能量的物質, 被廣泛用於礦業、建築等領域 。由於氮的 N-N 單鍵與氮氣分子的 N≡N 三鍵有巨大的能量差,並且其釋放能量之後的產物是氮氣,兼具綠色環保的特點,所以立方偏轉聚合氮(cubic gauche nitrogen, cg-N)是新型高能量密度材料的典型代表之一。

自 2004 年以來,已有眾多高壓下合成 cg-N 的報道, 但沒能將高壓合成的 cg-N 截獲到常壓 ,且降壓過程的分解機制尚不明確。

2017 年,有報道基於等離子增強化學氣相沈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方法,采用劇毒和高感度的疊氮化鈉為前驅體,在常壓下合成出痕量級的 cg-N,但需要透過碳奈米管限域效應提升轉換率。然而,碳奈米管包裹和有效成分少等原因影響了 cg-N 的熱穩定性、熱分解和爆轟性質的研究。因此, 闡明 cg-N 降壓時的失穩機制和發展更安全高效並適用於宏量制備的合成方法是當前面臨的兩個關鍵科學問題

2020 年起,固體所研究團隊就針對上述兩個關鍵科學問題開展攻關研究。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團隊系統模擬了 cg-N 表面在不同飽和狀態下和不同壓力及溫度下的穩定性,發現降低壓力時 cg-N 的分解機制是表面失穩, 提出飽和表面懸掛鍵並轉移電荷的方法能將 cg-N 在常壓下穩定到 477 ℃ (Chin. Phys. Lett. (Express Letter) 40, 086102 (2023))。

在此基礎上,基於鉀的電負度比鈉更弱,提出了采用更安全和更便宜的疊氮化鉀來替代疊氮化鈉作為前驅體來合成 cg-N 的方法。

第一性原理計算結果表明,鉀吸附在增強 cg-N 表面穩定性上要遠優於鈉吸附。基於自主研建的等離子增強 CVD 裝置,不借助奈米限域效應, 成功在常壓下合成了 cg-N,樣品可以保存 2 個月以上

同步熱分析(TG-DSC)測量結果表明 cg-N 具有 488℃的熱分解溫度,與理論預測的 477 ℃分解溫度相符合,尖銳的分解放熱峰表明其具有典型的高能量密度材料熱分解行為;雷射等離子驅動微爆法測試表明樣品的爆速有顯著提升。 由於不需要高壓或碳奈米管束縛且前驅體更安全和便宜,因而該合成方法具備宏量制備和工程套用的技術優勢

固體所碩士生 徐宇軒 為該論文第一作者、博士生陳果和碩士生杜飛為共同第一作者,王賢龍研究員為通訊作者。浙江大學物理學院林海青院士和固體所曾雉研究員提供了重要指導。北京理工大學物理學院劉瑞斌教授進行了雷射等離子驅動微爆法測試。其他合作者還包括固體所李明副研究員、吳良飛博士後和丁俊峰研究員。

IT之家附論文連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