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當今的景觀設計師缺少什麽素養,應該怎樣彌補?

2014-04-03科學
Claude Cormier @ daniels.utoronto.ca

這話乍聽之下或許有些離經叛道。在風景園林的專業學習中,為場地使用者創造「舒適區」似乎是理所當然之事,但以此為出發點的設計似乎容易循規蹈矩,缺乏充分啟用場地空間的刺激點。Claude Cormier就是制造刺激點的一把好手, 他的作品在保證實用性的同時,常常充滿了生活樂趣,其中的頑皮勁兒總能引人側目。

Scrivener Court@Claude Cormier + Associés & COBE Architects(2020)

+01. 給人「不舒適」的設計師

Claude Cormier是北美有名的風景園林師,他的設計無所顧忌、不墨守成規,常常在顏色和外形上突破傳統,給人帶來新鮮感。 蓬勃的樂觀主義精神和創造性是他作品最大的特點, 即使是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也能從中感受到驚喜。

Pergola at Le Havre City Hall@Jacques Perron(2006)

Cormier在魁北克長大,自小家裏經營農場。在圭爾夫大學學習了農學後,他又於1986年在多倫多大學拿到了風景園林學位,之後還在哈佛大學學習了設計歷史和理論。1995年,Cormier在蒙特婁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作品有臨時裝置、公園,也有城市地標和廣場。二十多年的職業生涯裏,他專註於公共計畫,致力於探討公共生活,將場地的人文、自然融合入設計之中,營造獨特的場所感。

15,000 Temporary Overlay Markers@@Yves Lacombe

Cormier直言自己受奧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和瑪莎·施瓦茨(Martha Schwartz)的影響最大,前者教他領悟自然,後者灌輸他視覺藝術與文化的魅力,他的作品就是兩者的融合、為今所用。

他的設計理念即是「人工但不虛假(artificial, not fake)」 ,誠實面對設計中的人造元素,不把人造景觀當「自然」,不浪漫化自然的概念,有創造力又深思熟慮,在城市條件限制下充分啟用公共空間,這就是Cormier設計的迷人之處。

蒙特婁會議中心52棵塗成粉色的混凝土樹幹,象征著原生的美妝產業。Lipstick Forest@Jean-Francois Vezina(2003)

雖然Cormier的不少作品看著讓人心情愉悅,但背後總是伴隨著激烈的爭執。他希望設計師們能在這個行業裏去冒更多風險,做出更有創造力的設計,但在審批流程裏這似乎是不可能的,畢竟審批的意義就在於規避風險,這一點常常讓Cormier頭疼。「我們工作室已經認識到,成功總是與風險相伴。」他的固執和堅持,使得大膽的設計能漸漸被接受,最後審批建成,成為吸引人的公共空間。

+02. 要顏色,要有趣!

+ 藍枝花園 / Blue Stick Garden(1999-2009)

@Claude Cormier + Associés(2000)
@Yvan Maltais(2004)
設計概念@Claude Cormier + Associés(1999)

他突破性的設計風格始於2000年在Métis Garden Festival的臨時裝置「藍枝花園」。他用塗成藍色的木棍代替植物,密集地排列成一個「花園」。這種抽象又顛覆的設計拓寬了人們對風景園林的感知和定義界限,迅速為他建立起了聲譽。

+ 同性戀的18色 / 18 Shades of Gay(2017-2019)

@JF Savaria
@Raphael Thibodeau
@Raphael Thibodeau

全長1公裏的裝置懸浮在步行街上空,由18萬彩球組成,成為了蒙特婁同性戀村落的標誌性形象,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帶動了整個街區的經濟,塑造了與眾不同的城市景觀。

這個作品很好地體現了Cormier的設計風格:即使面對社會問題,有趣的設計也能給出有力的回應,用浪漫的方式將人們與現實問題聯系在一起。

+ 伯克希公園 / Berczy Park(2013-2017)

@Industryous Photography(2017)
@Industryous Photography(2017)
@Industryous Photography(2017)

公園最初於40年前建成,隨著社會的發展,已經不再能滿足鄰裏需求。如今,它需要提供人們玩耍的綠地、狗的玩樂空間、能集會的廣場,Cormier的設計在滿足這些需求後又給人驚喜。

公園最大的亮點就是它的噴泉——27只狗和1只貓的雕塑環伺著噴泉頂端的金色骨頭,這副場景怎能不逗樂路人?噴泉不僅成了促進人們互動的要素,也成了講述場地故事、描述社群群體的載體,強烈的敘事性使得設計與周邊人文環境共鳴,又以其幽默性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 糖果沙灘 / Sugar Beach(2008-2010)

@Industryous Photography(2018)
@Nicola Betts(2010)
場地分析和設計靈感@Claude Cormier + Associés

城市水濱曾經的工業用地在塗著彩條的巖石和粉色陽傘的點綴下,轉變成了熱門的夏日海濱觀光地。

西邊吹來的風帶著附近糖廠的一絲甜味,甜美的色彩正是受此啟發,與場地的工業背景成了鮮明對比,在柔軟的沙灘上營造出濃烈的度假風。公園的成功再次證明了當代公共空間的實用價值和趣味性是可以兼得的。

+ 多爾切斯特廣場 / Dorchester Square(2015-2019)

@JF Savaria(2019)
@JF Savaria(2019)
@Claude Cormier + Associés(2019)

廣場始建於1860年代,點綴著古典雕塑和修剪整齊的植物,北側在多年前被改成停車場。Cormier接手廣場北邊的重建計畫後,延續了經典的幾何對稱布局,又在軸線末端設計了一個維多利亞式的綠色三層噴泉作為景觀中心,正好坐落在地下停車場的承重柱之上。但是觀光巴士的月台要占用噴泉的部份空間,於是他把噴泉切去一半,在橫切面上嵌了一個啄木鳥雕塑。

「切開噴泉讓它變得有趣起來」,但剛開始,市政人員並不覺得這有趣,「文化部的人看了不知所措」,Cormier說。但他的堅持,使得這個歷史公園吸引到了許多市民和遊客。

+ 愛心公園 / Love Park(2018-2022)

設計概念和渲染圖@Claude Cormier + Associés
平面圖@Claude Cormier + Associés
燈具設計圖和水池實物模型@Claude Cormier + Associés

公園目前還在施工中,場地原是城市高速公路的出口匝道,道路拆除後成了一片空地。

設計競賽在多倫多央街的恐怖襲擊後不久舉辦,Cormier從社交媒體上在城市各處畫心的照片中受到啟發,將「愛」作為公園主題,設計了巨大的心形水池,以異想天開的設計回應嚴肅現實,表達對城市的期許。水池的邊沿與多位藝術家合作,由紅色的馬賽克瓷磚組成,Cormier對材料運用的細致和大膽在此體現。

+03. 認真地去創造樂趣

由Marc Treib和Susan Herrington合著,介紹Claude Cormier作品的書在2021年出版。

Claude Cormier的作品總是包含著快樂的元素,但將設計落地總是一個嚴肅認真的過程,每個作品有趣的外表下也不乏充足的背景調研和嚴謹的場地分析。 盡管Cormier擅長以色彩和造型抓人,解決場地現存問題仍是他的設計重點,他偏好用簡單直接的方法解決復雜的實際問題,在涉及原生植物、雨水處理、交通引導的方面也絕不含糊。

能夠抵禦嚴酷環境的針葉樹種植在大屠殺紀念館邊,象征著生命的頑強和希望。The National Holocaust Monument@Doublespace Photography(2017)
頗具野趣的植物和破損的工業遺跡相得益彰。Evergreen Brick Works@Industryous Photography(2017)

Cormier也絕非只為自己追求「樂趣」,而是認為景觀設計應該激起人的情緒反應,而非教條地完成永續性和安全方面的任務。 他認為景觀設計應該具有表現力,富有個性,不該只是平平無奇的綠地,設計的藝術效能使作品擁有身份概念,「有一個清晰、獨特的想法才能將一個計畫整合起來」。

以繁盛的花海為概念設計的劇院景觀。Jackie Gleason Theatre@Claude Cormier + Associés & Nomade + Alain Carle(2006)

風景園林中的人本主義和自然主義之爭或許不會終結,但Claude Cormier以親身實踐寫下了自己的答卷,或許能給行業裏求索的人們一些啟示。

以上就是加拿大最著名的景觀設計師之一 Claude Cormier 的介紹, 如果你對申請加拿大建築與景觀設計院校感興趣,歡迎聯系我們,進行申請與作品集方面的專業輔導。更多加拿大建築師與藝術家的介紹性內容,請參閱我們的往期文章:

DSC設計罐頭:她是北美原住民藝術的傳承者與革新者,也是加拿大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之一(Susan Point)

DSC設計罐頭:他被稱為溝通美洲原住民部落和加拿大主流社會的重要橋梁,23歲時主動挑起了傳承加拿大原住民海達部落藝術與文化的重任

DSC設計罐頭:當萊特拿起畫筆做平面設計,還有流水別墅內味兒嗎?

DSC設計罐頭:她是建築規劃雙冕女王,柯比意的繆斯女神,97歲的她再奪加拿大皇家建築協會金獎

DSC設計罐頭:她被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景觀設計師之一,99歲依然在為塑造溫哥華景觀天際線而奮鬥

DSC設計罐頭:亞瑟艾瑞克森--他少有人知,卻被稱為加拿大近代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師

Reference:
「18 Shades of Gay.」 Claude Cormier + Associés, http://www. claudecormier.com/en/pr ojet/18-shades-of-gay . Accessed 3 Jan. 2022.
Barth, Brian. 「HELL OF FU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gazine, 29 May 2020, http:// landscapearchitecturemagazine.org /2020/05/29/hell-of-fun .
Benedik, Lorri. 「Q&A: Landscape Architect Claude Cormier Talks Agronomy and Fun」 [Montreal, Quebec, Canada]. Montreal Gazette, 10 Apr. 2021, http://www. claudecormier.com/wordp ress/wp-content/uploads/Montreal-Gazette_Claude-Cormier_10-04-21_Sml.pdf .
「Berczy Park.」 Claude Cormier + Associés, http://www. claudecormier.com/en/pr ojet/berczy-park . Accessed 3 Jan. 2022.
Beya, Christiane. 「Winners of the 2020 National Urban Design Awards Announced.」 Canadian Architect, 21 Feb. 2020, http://www. canadianarchitect.com/w inners-of-the-2020-national-urban-design-awards-announced .
「Blue Stick Garden.」 Claude Cormier + Associés, http://www. claudecormier.com/en/pr ojet/jardin-de-batons-bleus . Accessed 3 Jan. 2022.
Claude Cormier + Associés. http://www. claudecormier.com/en . Accessed 3 Jan. 2022.
「Love Park.」 Claude Cormier + Associés, http://www. claudecormier.com/en/pr ojet/love-park . Accessed 3 Jan. 2022.
「‘Making Meaningful Places’: Claude Cormie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University of Toronto News, http://www. utoronto.ca/news/making -meaningful-places-claude-cormier-landscape-architecture-award-launched-u-t-s-daniels . Accessed 3 Jan. 2022.
Senechal-Becker, Elena. 「‘Risk Is Where Success Resides’: A Conversation with Claude Cormier.」 Azure Magazine, 3 Dec. 2021, http://www. azuremagazine.com/artic le/risk-is-where-success-resides-a-conversation-with-claude-cormier .
「Serious Fun.」 ORO Editions, 21 Oct. 2021, http://www. oroeditions.com/product /serious-fun .
「Square Dorchester Nord.」 Claude Cormier + Associés, http://www. claudecormier.com/en/pr ojet/square-dorchester-nord . Accessed 3 Jan. 2022.
「Sugar Beach.」 Claude Cormier + Associés, http://www. claudecormier.com/en/pr ojet/sugar-beach . Accessed 3 Jan.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