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陳松林院士:誤入水門的水產專家,一生幹了一件事,一件事幹一生

2024-07-02科學

制圖@超級鄉村研究所
圖源/【院士下田記2】

提到海魚,多數人會覺得價格偏貴,
比目魚、石斑魚等高檔魚更很少
出現在尋常百姓的餐桌。
吃的人少,養殖的人也不多,
所以,一些味道鮮美且營養價值極高的海魚在中國水產市場上一度存在巨大的空白。

清蒸石斑魚(紅瓜子斑)
圖源/【院士下田記2】

陳松林,中國工程院院士,
水產生物技術專家。
主要從事魚類種質保存、
基因組資源發掘與分子育種研究。

陳松林院士在養殖場了解魚的繁殖情況
圖源/【院士下田記2】

他專註海水魚養殖技術研究工作20年,
不僅成功培育出中國第一個半滑舌鰨新品種,
還使紅瓜子斑成功實作人工繁育。為中國海水魚類生物技術和遺傳育種研究
躋身國際前列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01 培 育出中國第一條「半滑舌鰨」新品種

半滑舌鰨(tǎ),不少人沒見過,許多人更是第一次聽說。

中國傳統相聲裏有句繞口令:「打南邊來了一個喇嘛,手裏提溜著五斤鰨嘛」,這裏的「鰨嘛」說的就是半滑舌鰨。

半滑舌鰨 圖源/【院士下田記2】

半滑舌鰨,也被稱為比目魚,屬於鰈形目舌鰨科舌鰨屬魚類。

這種魚具有一些顯著的特征:身體背腹扁平,呈長舌狀;兩眼位於頭左側中部稍前方,上眼後緣約位於下眼中央上方;體色為暗褐色或者褐色,鱗片很小。

半滑舌鰨也被稱為比目魚
圖源/【院士下田記2】

半滑舌鰨主要分布在西北太平洋地區,包括中國沿海。

這種魚類的肉味鮮美,蛋白含量高,是中國渤海、黃海海域一種很重要的經濟魚類。

作為水產生物技術專家,陳松林在進入海水魚研究領域的初期,就開始和半滑舌鰨打交道,至今已經研究了10多年。

陳松林院士和助手取魚卵
圖源/【院士下田記2】

對養殖戶來說,雖然半滑舌鰨口感好,養殖利潤高,但是卻有一個致命問題:半滑舌鰨的雌魚和雄魚生長差異很大。

主要體現為,相同年齡的雌魚個頭要比雄魚大四倍多。

並且雄魚不僅生長慢、個頭小,在普通苗種裏面,長不大的雄魚占比高達80%,嚴重影響了漁民的養殖積極性。

相同年齡的雌魚(左)要比雄魚(右)大得多
圖源/【院士下田記2】

為了解決雄魚比例高,又長不大的問題,陳松林首先要進行魚的性別控制研究。

得益於在德國系統從事魚類分子生物學研究的經驗,陳松林帶領團隊率先在國內找到了半滑舌鰨性別特異標記,掌握了辨別半滑舌鰨性別的關鍵密碼。

陳松林院士在檢視魚卵情況
圖源/【院士下田記2】

同時,透過對魚的性別技術鑒定,陳松林還發現了半滑舌鰨的另外一個秘密:在長不大的雄魚裏,有一類是「偽雄魚」。

盡管偽雄魚它能性成熟,能產生精子,也能繁殖後代,但它的後代裏面的95%以上甚至100%的都是長不大的雄魚,這種特性給養殖戶帶來了無盡的麻煩。

養殖池裏的半滑舌鰨
圖源/【院士下田記2】

找到了半滑舌鰨雌雄比例問題所在之後,陳松林帶領團隊建立了半滑舌鰨高雌苗種制種技術。

在育苗的過程中,透過精準辨識並去除「偽雄魚」,使半滑舌鰨雄魚的比例大大降低,將能長大的雌魚比例提升至40%,並最終 培育出了中國半滑舌鰨的第一個新品種「鰨優1號」。

「鰨優1號」優勢十分明顯,抗病能力強,生長速度快,出成比例達到50%左右,大大提高了養殖戶的效益和積極性。

現在,「鰨優1號」在全國的推廣覆蓋率已經達到了80%,以前漁民是從不敢養,不想養,現在是搶著養,願意養。

陳松林院士培育的「鰨優1號」
圖源/【院士下田記2】

針對雄魚長不大的問題,陳松林也想出了解決辦法:利用基因編輯技術讓雄魚長大。

在基因編輯的過程中,將半滑魚鰨的雄性決定基因(長不大基因)敲除,這樣經過基因編輯後的雄魚要比正常的雄魚大好幾倍。

這個試驗的成功,也體現出基因編輯技術在魚類遺傳改良上的一個重大套用價值。

02 讓更多的人吃到更好的海水魚

從事海水魚的遺傳育種工作以來,陳松林一直在為培育更好、更優質的海水養殖新品種努力著。

除了半滑舌鰨,陳松林在海南也正在同步進行新的海水魚品種的人工繁育工作。

陳松林院士在養殖試驗基地
圖源/【院士下田記2】

紅瓜子斑,學名紅九棘鱸,屬於石斑魚類的名貴品種,多年來,市場上僅靠野生捕撈供給。

作為一種高檔食用海水魚,紅瓜子斑身體呈紅色至黃褐色,褐紅色或深棕色小點布滿全身,魚肉雪白,肉厚且爽滑,魚皮柔韌,魚味濃郁,是石斑魚中的精品。

名貴的紅瓜子斑
圖源/【院士下田記2】

2022年,陳松林開始帶領團隊攻克紅瓜子斑的人工繁育技術。

透過2023年一年的試驗養殖,陳松林發現紅瓜子斑具有生長快,養殖成活率高的優勢,是一種具有很大潛力,適合深海養殖的新物件。

眼前這些紅瓜子斑是第一批人工培育的育苗,這一批魚的養殖成功也標誌著紅瓜子斑成功實作人工繁育技術。

紅瓜子斑幼苗
圖源/【院士下田記2】

中國建造了很多深海養殖網箱和養殖工廠,但是在深海養什麽魚,這個是一個限制生源養殖業發展的瓶頸問題。

石斑魚作為全國四大養殖海水魚之一,盡管目前養殖種類眾多,但附加值高、適宜深遠海養殖的品種較少,紅瓜子斑成功實作人工繁育為深遠海養殖提供了新的養殖方向。

長大的紅瓜子斑
圖源/【院士下田記2】

一個新的海水魚養殖品種的開發極其不易,目前,紅瓜子斑剛剛實作人工繁育,陳松林需要密切關註養殖過程中的一些細節問題。

紅瓜子斑和其他的石斑魚類一樣,在幼苗期的時候對病毒敏感,導致出現大的死亡率。

接下來,對紅瓜子斑進行抗病選育,成為陳松林接下來的重要課題。

對於陳松林而言,不論是半滑舌鰨,還是紅瓜子斑,這些海水養殖魚類最終能夠走向市場,走上更多家庭的餐桌,是他不斷追逐的目標。

為了這個目標,陳松林已經努力了20多年,著眼未來,他依然會在這個領域持續深耕,為中國廣大的「藍色糧倉」培育更多好品種。

陳松林院士在仔細觀察魚幼苗生長情況
圖源/【院士下田記2】

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在北京召開。【超級鄉村研究所】也將陸續推出農業院士系列,向全國科技工作者致敬。

總台農業農村節目中心【三農群英匯】欄目特別策劃7集系列節目【院士下田記2】,將於6月24日晚起在CCTV-17連續播出。

以院士為代表的農業科技工作者,他們紮根田野,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從動植物育種,到種養殖技術,他們潛心研究,為農民穩定增收插上了「科技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