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有影響,而且影響很大。
耳蝸是個用一點少一點的器官,人的一生中聽力就是不斷消耗衰退的過程。而且以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沒有任何治療方法,損耗不可逆。
趙思家的這篇文章很好的講解了耳蝸是怎麽損耗的:
每天聽音樂超過一小時,真的會導致聽力減退嗎? - 趙思家的回答最要命的一點是,由於大腦強大的補償能力,漸進的聽力損傷在主觀上完全沒有感覺,除非損傷已經非常嚴重,或者損傷很突然。
要確認自己有沒有聽力損傷,唯一靠譜的辦法是做聽閾測試,去醫院或者自己在家測都可以。
絕對不要相信自己的主觀感受!!!
以上為經驗之談,我的右耳在4k~6k有近20db(就是聲壓差10倍!)的衰減,但你知道麽,主觀上一丁點異樣的感受都沒有,腦補超級強大。
等到主觀感覺不適,其實都已經是非常嚴重的損傷了,和半聾也差不多。
耳機對聽力的傷害,倒不是因為它離耳朵很近,而是人們使用耳機的場合,很容易把音量調得過大。
「恰當的」使用耳機的確不會造成特別的傷害,問題是幾乎所有人使用耳機的方式都是「不恰當」的。
關鍵點是音量,在嘈雜的環境下使用耳機,如果你想聽到音樂,那麽音量必然是過量的。公交、地鐵、火車、飛機、車水馬龍的街頭、有人談話的室內……幾乎所有能用得上耳機的場合都是嘈雜的。
解決之道就是隔絕外部噪音,這樣用很小的音量也可以聽清楚音樂。
和上面很多答案的結論正相反,最保護聽力的,是隔音式入耳耳塞,當初發明它就是音樂人為了保護自己賴以工作的器官。
入耳式耳塞保護聽力的程度,取決於其隔音程度,戴上之後越是聽不見外界聲音越好。
很多裝置配送的廉價入耳耳塞,其實並沒有隔音能力,也就沒有保護聽力的效果,和普通耳塞一樣。
隔音比較好的入耳耳塞,一般都是導管深入耳道,采用慢回彈海綿、多節橡膠套、或者客製耳模來保證密閉。
動鐵入耳幾乎全部都是這樣的設計。
總結:
1 耳機損傷聽力,而且無法治療。
2 想用耳機,又想盡量減少聽力損傷,就要用動鐵入耳,或有近似隔音效果的耳機。
3 對於普通耳機使用者,想減少損傷的話,有個辦法: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聽你常聽的音樂,把音量從最小開始調大,一直調到你感覺吵得難受為止,記下這個位置的音量值,作為音量上限。
以後在其它場合聽耳機的時候,嚴格遵循這個上限。
到此為止一切都很好。
然後你會發現,在很多場合下,這個音量太小,以至你很難聽到音樂。
這時候參見2……
補充:
有朋友問到如何在家自測聽閾曲線,可以用這個網站:
Free hearing test on line Equal loudness contours and audiometry測試的時候要在安靜的環境,分左右耳分別進行。另外建議用耳塞測,因為大耳機左右聲道透過頭夾的串擾比較明顯。
只測500~12k頻段就可以,噪音性聽力損傷一般先發生在這個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