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宇宙開始產「樹莓」了?其實是新發現的超新星遺跡!

2024-06-25科學

宇宙開始產「樹莓」了?

天文學家們發現了一個新的超新星遺跡(SNR)候選者——昵稱為「樹莓」,是在銀河系的盾牌座-半人馬臂的近側被發現的。

超新星殘骸(SNR)是超新星爆炸產生的彌漫性膨脹結構。它們包含從爆炸中噴射出來的膨脹物質,以及被爆炸恒星沖擊波掃過的其他星際物質。研究超新星遺跡很有必要,因為它們在星系演化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分散了超新星爆炸產生的重元素、提供了加熱星際介質所需的能量。超新星遺跡還被認為是銀河宇宙射線加速的原因。

新發現的銀河系SNR候選者名為G308.73+1.38,由於形狀與樹莓相似,因此也被昵稱為「樹莓」。據估計,「樹莓」的直徑在32.5光年到98光年之間,距離我們1萬到1.6萬光年之間。「樹莓」中心附近可能有顆中子星或脈沖星,由最初的超新星事件形成而來。總之,雖然發現了一顆「樹莓」,但要確認更多資訊,還需要做很多研究。

「樹莓」G308.73+1.38。https://scx2.b-cdn.net/gfx/news/2024/raspberry-in-the-sky-a.jpg

它們當著你的面拉屎,其實是在和你打招呼

大象在見到同伴時,常常會當著對方的面撒尿拉屎,這種看似粗魯的行為,其實是大象們常用的問候方式哦!

對於人類來說,這樣的問候或許有些超綱,但對於大象來說,這是一種常見的社交禮儀,是鞏固社會群體間的聯系,促進個體之間的交流。的一種方式。

在記錄的71%的問候情景中,大象在打招呼時都用到了嗅覺行為。嗅覺行為主要包括了排汗、排尿甚至排便。這些在人類眼中極不雅觀的行為,卻是大象向同伴問好的常用方式。

大象的糞便和尿液中含有許多化學物質,這些化學資訊對大象十分重要,反映了大象的許多情況。透過辨識氣味中的化學資訊,大象在見面時無需言語便能了解對方的生活近況。

所以,下次你再看到大象在公共場合「方便」時,可別覺得惡心,那可是它們在向你打招呼呢!

圖片來源:pixabay

不愛吃青花菜等於挑食?也有可能你是超級味覺者!

青椒,對於蠟筆小新來說,是天敵一般的存在。有沒有一種食物,也讓你避而遠之?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不是挑食,而是超級味覺者!

超級味覺是一種天生就具有的能力,研究表明超級味覺者與人類的一個基因有關。科學家認為大多數的超級味覺者都具有TAS2R38基因,這個基因會讓人們對苦味的感知增強,尤其是對所有食物、藥物中的PTC、丙硫氧嘧啶或者相關物質的苦味特別敏感。在今年的一項研究中表明,有患者認為兩種抗生素藥物氯黴素和氧氟沙星苦到難以下咽,也是與TAS2R變體有關。

除了基因的影響,超級味覺者的舌頭上還會有更多、更密集的味蕾。超級味覺者定義為在舌頭直徑6公釐的圓形部份(大約是鉛筆橡皮擦的大小)中有35到60個味蕾,而普通味覺者大約有15到35個。在某些情況下,苦味的高敏感性可以幫助人類避免誤食有毒植物而引起堿中毒。

超級味覺者看起來更像是挑食的人,他們還會把一系列的食物加入黑名單。不吃這些食物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食物苦味難以下咽,如青花菜、大頭菜、菠菜、抱子甘藍、蘿蔔、豆瓣菜、西柚汁、綠茶、八角……尤其是青花菜中含有的化學物質6-正丙基硫氧嘧啶(PROP)對於超級味覺者來說是相當苦了!

圖片來源:pixabay

人類大腦可儲存至少1024TB檔

大腦,這個復雜的生物資訊系統,其記憶和思想的形成依賴於神經元間的連線——突觸。最新研究表明,人類大腦儲存資訊的能力幾乎達到此前估計值的10倍。突觸是大腦中神經元之間的連線點,它們透過電活動和化學活動傳遞神經沖動,實作資訊的傳遞。大腦中的突觸數量和強度決定了其記憶儲存的容量。突觸的強度不是靜態的,它可以在學習和過程中增強,這是突觸可塑性的體現,也是記憶形成和認知功能的關鍵。突觸強度的變化,即突觸的「音量」,可以是細微的低語,也可以是響亮的呼喊。

新研究的作者團隊借助消息理論,將原本專屬電腦的框架套用於大腦,從而估計突觸所能容納的位元數,量化它們儲存、傳輸的資訊量。透過分析大鼠海馬體的突觸對,作者團隊發現,它們能對相同型別和數量的大腦訊號做出反應,進行突觸強度調整。最終的分析結果表明,海馬體突觸可以儲存4.1~4.6位元的資訊。這意味著人類大腦所能儲存的資訊量是此前認為的10倍多,達到了至少1 PB,即1024 TB,相當於5000億張DVD ,或迄今為止所有電影的高畫質版本所占的空間。

圖片來源:veer圖庫

給中國「千裏眼」造最大「角膜」

如果把光學望遠鏡比作人類的「千裏眼」,那麽光學望遠鏡中的主反射鏡就是「角膜」。主反射鏡口徑越大,光學望遠鏡的空間分辨率越高。

把一塊1公尺口徑的反射鏡安裝到空間相機中,可以在幾百公裏的高空看到地面上汽車的輪廓。如果把反射鏡口徑加大到4公尺,則可以清晰地看到汽車的天窗、後視鏡等。反射鏡口徑為2.4公尺的哈伯空間望遠鏡,可探測到134億光年外宇宙大霹靂時的宇宙訊號。全世界大大小小的光學望遠鏡的反射鏡中,采用碳化矽材質、口徑最大的那一塊來自中國。

長期以來,各國都將米級及以上口徑反射鏡作為戰略物資。「買不到又必須用,把我們逼上了自主創新這條路。」這一「逼」竟讓他們制造出了全球最大口徑高精度碳化矽光學反射鏡。

碳化矽材料因其優異的綜合效能,被選為主反射鏡的材料,其硬度高,僅次於金剛石,制造難度大,需要突破多項技術瓶頸。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團隊經過十余年的艱苦攻關,克服了鏡坯制備、光學加工與檢測、改性與鍍膜等關鍵技術難題。並最終實作了從基礎理論到研究、設計、制造、裝調、檢驗和試驗的全鏈路制造。

研制的大口徑碳化矽反射鏡已套用於多項國家重大工程任務,並孵化了多家高新技術企業。

內容綜合自中國科普博覽微博、環球科學、科學大院、世界科學、中國科學報、中國國家天文

本文先發於中國科普博覽(kepubolan)轉載請註明公眾號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