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上帝不擲骰子?商湯科技AI大裝置想試試

2021-05-25科學
李根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道 | 公眾號 QbitAI

對撞機,發現新物理粒子的方法和裝置。

眾所周知的高能物理基礎設施,人類基礎物理領域研究的集大成成果。

現在,商湯科技也搞了一個,同樣是其多年產學研積蓄後的成果轉換,是其最新技術成果的集大成體現,是一整套完整的AI基礎設施。

取名 SenseCore商湯AI大裝置

商湯CEO徐立說,這是商湯長線核心競爭力的標誌、公司持續經營和更大規模躍遷的護城河,以及推動AI時代生產要素降低的關鍵一步。

實際上,企業家一面的徐立對此還顯得克制,當他科學家的那一面流露,會激動得語速飛快:

靠人腦的方式可能永遠趕不上宇宙膨脹的速度,如果要真正解開宇宙真理,輸入的依據就不能單靠此時此地此身的人類有限認知,甚至不必追求當下的過程可解釋,可以試著用更大的數據,更強的算力,或許還會撞出更多預期之外的結果。

所以商湯的AI大裝置,你可以理解為GPT-3、AlphaFold路徑上的更大規模落地,是大數據、大模型和超強算力的三位一體實踐,也是 input output 之間沿著「大致正確方向」的 大力出奇跡

商湯AI大裝置如何組成?

在上海臨港新片區,一座宛如芯片的建築群將在今年年底投入使用。

這是商湯全新的AI算力中心(AIDC),計算峰值速度將達到 3740 Petaflops (1 petaflop等於每秒1千萬億次浮點運算)——作為參照,OpenAI的千億參數模型GPT-3完整訓練一次需要3.14E23次浮點運算,而商湯臨港AIDC的算力僅在一天內即可完成。

毫無疑問,商湯的這個全新AIDC,目標就是為更大規模參數模型的訓練而來。

但在商湯AI大裝置中,AIDC不到1/3又1/3。

商湯AI大裝置SenseCore的全貌,包含了三層:

  • 算力層(AI芯片及處理卡+AIDC+AI傳感器)
  • 平台層(模型生產+訓練平台+數據平台)
  • 演算法層(演算法工具箱+開源框架)
  • 三位一體,以基礎設施方式輸出模型,把AI能力輸出到企業服務、城市管理和個人生活等三大落地方向中。

    區別於「AI模型」小作坊式的打造,AI大裝置更像流水線工廠,可以實作不同場景的演算法模型的底層抽象,以模組化平台套件打造通用型服務平台。

    特別是針對AI落地中更長尾的客戶和場景,能夠在組合不同演算法套件的基礎上完成新場景的客製,以低邊際成本實作對新場景的規模化覆蓋。

    並且商湯基於AI平台基礎設施的系統協同性,可以以 半自動化、自適應 的方式,就能實作批次的演算法模型生產和叠代升級。

    為什麽商湯要搞AI大裝置?

    商湯CEO徐立說,本質是讓AI落地擺脫人力密集的狀態。

    他認為AI之所以人力密集,是因為生產效率不高,而生產效率提升的關鍵,是生產要素的成本能足夠低。

    在AI落地初期階段, 計畫客製 是行業最普遍的方式,比如做一個手機檢測的演算法,需要上百人的團隊,但換一種場景的套用模型,又得上百人進來……

    好比不同的場景裏蓋樓,堆人是解決問題常用的方法。

    但如果按照上述計畫包工的方式搞,AI落地就會顯得天方夜譚。

    商湯的模式不是秘密: 「商湯驅動,賦能百業」 ,用 「1(基礎研究)+1(產品及解決方案)+X(行業)」 的方式展開各行各業的落地。

    據官方數據,創辦6年來,商湯集結起一支 2000人 規模的研發團隊,推出了 13000多個 技術模型,以及 17000多個 營運模式。

    所以規模化多場景不同領域落地的過程中,就提出了 通用模型 的要求。

    只是問題也隨之而來,模型越通用,訓練數據就越大,模型參數也越大,對算力的要求也就越高。

    在GPT-3一炮打響之前,對於這種大規模參數的通用模型,業內外都存在質疑。

    因為之前的 共識 是:越厲害的演算法,參數和算力可以更少,提升模型精度才是正道。

    而且這種「精妙」著稱的演算法方向,意味著模型對於運算和執行的精準部署,就像數學解題中,嚴絲合縫地過程推導,最後精準給出結果。

    所需的「算力」,理應越少越好。

    要來一個暴力解題的方式:吃最多數據,一通暴力計算,最後給出結果——即便是正確答案,也不被推崇。

    商湯起步伊始,為手機、互聯網公司供應AI方案,走的就是 精妙 模型的路線。

    但隨著規模化擴張,開始進入To B行業和城市業務領域後,精妙技術模型在行業長尾需求和套用中的「短板」也就暴露出來。

    比如在業務落地中,優先選擇的自然是流量大、顯示度高、高頻,投入產出比高的頭部套用。於是大家爭奪的就是像地鐵刷臉通行這樣的套用。

    而城市裏防火、防水等套用,頻次低,需要累積和投入的資源又一點不比頭部套用少,雖然有剛需,但處於長尾端,不受青睞。

    最終,從需求方角度,如果不能在一個場景裏解決包括長尾在內的問題,切換新方案、並為此買單的意願就會降低。

    所以從AI落地的商業化和價值閉環出發,從需求端推動來看,「眉毛頭發一把抓」,大參數模型也就變得自然而然。

    此外,AI技術的演進路線上, 反共識 的趨勢從更多維度顯現。

    從AlexNet以來看過去十年AI模型的發展,每年最新的演算法網路、最好的技術,對於算力的需求,幾乎是呈數量級的增長,每年都大概會有十倍的算力需求增長。

    徐立躬身其間,對這種趨勢的感知也非常明顯。

    他認為造成這種趨勢的原因其實很簡單:表達越來越豐富,模型越來越通用,參數也就越來越多,算力要求也就越高。

    行業整體而言,最領先的演算法對於算力的需求翻了近百萬倍。

    其次, 技術本身 的演進。

    原先的技術路線朝著單一方向、單一路線前進。通用AI看起來可望不可及,然而過去幾年在通用問題的剛需驅動下,一些通用語言模型、通用視覺模型,甚至通用多模態模型開始取得突破,曾經不work的正在變成可能。

    商湯CEO坦承,通用模型的打造確實花費了大力氣,但好處是在長尾問題解決上效果顯著。

    伴隨而來的挑戰,是對新一波以算力為核心的AI基礎設施的渴求。

    「就好像在物理探索中,如果沒有粒子對撞機,很多核心工作沒法展開。」

    徐立強調,商湯在AI規模化落地的大潮裏,必須到了解決通用模型挑戰、必須有集中化大規模算力的時候。

    他回溯稱,2016年、2017年開始,商湯就開始了大參數模型的挑戰,SenseNet被做到了1000多層。

    隨著模型網路越深、參數越大,算力的問題變得突出。

    於是2018年開始,商湯開始更加嚴肅地審視芯片、硬體,並在自建算力中心的基礎上,完成了大裝置的「原型機」打造。

    其後,投資56億的AIDC智算中心開工,2021年底交付。

    當然,過程中還發生了兩件AI領域的最大新突破,給商湯上下吃下定心丸。

    一件發生在2019年, OpenAI 開始大參數模型打造,並在2020年以 GPT-3 轟動全球。

    另一件則是DeepMind的 AlphaFold 2

    在徐立看來,兩大不同方向的進展,背後其實有同一個 核心路徑

    輸出方向大致可確定,輸入更大的數據,「撞」出結果。

    而商湯的AI大裝置,不正是這種核心路徑的實踐機器、基礎設施,AI領域的粒子對撞機嗎?

    AI大裝置有什麽用?

    自然是可以 打造大參數模型

    首先可以解決AI落地中的 長尾問題

    比如在城市的日常治理中,把「城管」的工作場景,實作全AI流程覆蓋。

    無論是暴露垃圾的問題,共享單車亂堆亂放的問題,還是疫情、火災、汛情、人群擁擠踩踏、危化品泄露……等等公共場景中的各類問題,不管高頻還是低頻,都能實作一站式解決。

    從發現、報警、執行到結案,全流程都可以實作AI化,用人機互動的方式實作更加高效的城市治理。

    而且這不是設想,是商湯用AI大裝置原型機,在上海一網統管計畫中落地的現實。

    其次,大參數模型的打造,還是 批次 打造的那種。

    按商業場景分,大的如城市、汽車、工業,小的像螺絲螺帽、冰箱內物品辨識……

    按技術場景分,視覺領域、語言領域、自動駕駛領域、醫療領域、制藥領域……

    每一個領域,是不是都可以足夠多的數據輸入,然後用大裝置對撞生成結果?

    比如在蛋白質結構預測方向,之前即便用AI的方法,也需要既有非常懂生物的專家,還得非常懂AI的專家協作……雙方精心設計流程,精心準備輸入數據,最後才有可能得到正確的結果?

    大裝置會有什麽不同?

    知道大致正確的方向和目標,就是預測蛋白質結構,但不用精心準備輸入數據和流程,甚至可以群策群力,把所有可能相關的數據都輸入,最後「大裝置」窮盡所有可能性,同樣解出正確的結果。

    所以沿著這個層面展開,AI大裝置意味著 落地門檻 的降低。

    從AI展開行業落地那一天開始,主導權到底是歸屬AI博士們,還是傳統行業老兵的話題,討論從未有過間斷,也從未有過共識。

    最具參考的一種答案是既要也要,強調融合共生。

    然而如果需要融合,那落地的規模和速度自然就會大受局限,畢竟懂AI、掌握AI能力的人,相比傳統行業人才,實在九牛一毛。

    而作為基礎設施,AI大裝置在本質路徑上,把AI能力變成了一個 輸入→輸出 的機器和工具。

    運用這個工具的,可以來自任何行業和領域。

    只要有數據思維,定義清楚目標方向,懂得找可能的數據,然後大裝置就跟「相機」、「電腦」沒有本質不同,都是工具。

    所以徐立說,這就是為什麽商湯把AI教育作為重要業務組成的原因。

    「現在的教育告訴年輕人,需要每一步嚴格推導產生正確結果才能給分,但未來可能也有一種得出正確結果的方法,不需要你掌握推導過程。」

    用好你需要的數據,知道如何操作和使用,然後把數據放入「裝置」,一樣能解題。

    這也是為什麽會有一種觀點認為:下一個柯潔李世石一樣的圍棋高手,不一定要學圍棋。

    實際上,這種思維下,教育方法確實值得被重新審視。

    畢竟現如今我們稱贊的「計算天才」,不是口算、心算最厲害的那類人,而是最懂得如何利用電腦工具的人。

    當然,如果沿著「AI大裝置」的思路,擴充套件到更宏觀的「認識世界」,人類對於規律的發現和認知,是否也會被重新整理?

    人類對於世界的認識和改造,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模式?

    亞里斯多德提倡 演繹 ,這是一種強調因果的強推導,是一種線性的演進和發展。

    但另一種模式,牛頓的時代、愛因史坦的時代,展現的卻是 躍遷 式進步。

    他們帶來的基礎理論突破,當時甚至只是一種「假設」,是在其後一代甚至幾代天才歸因中,才完成過程論證。

    只是歷史車輪相似的是,每一次基礎理論的突破,都帶來一波更有力量的發明創造和更高級的文明。

    徐立把這種天才推動的文明躍遷,笑稱為 「上帝拍腦袋」

    不過更令他著迷的是,接下來是不是可以由 大裝置來拍

    回顧過去,人類的科學探索都是基於 已知認知 未知 ,毫無疑問就會受限於「已知認知」,更何況人類歷史上不少重要的發明和發現,還是「無心插柳」的結果。

    但AI大裝置提供的新範式,提供了另一種路徑:

    探索未知,可以不依賴於人類已經理解的輸入來作為輸入,可以嘗試把更大更多的數據放進來,搞不好就能找出更趨近本質的規律。

    而AI最終極的工具能力,不正是幫助人類發現、找出更多,更終極的規律和真理嗎?

    重新整理商湯

    最後,在AI大裝置浮出水面之際,也是時候重新審視商湯。

    商湯是一家什麽樣的公司?

    創辦6年來,它備受矚目,但又面目「模糊」。

    商湯時常被談論它的規模增速和融資估值,也始終被熱議「AI賦能百業」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更因為其落地領域廣泛,技術和產品不直接To C,又容易在輿論認知中被盲人摸象。

    但現如今,最新集大成成果 AI大裝置 建立完成,商湯的歸去來都得到了最好的連點成線,商湯的核心和邊界、商湯的護城河、商湯從技術到商業的永續,以及商湯將會帶來的AI變革,都能在 AI大裝置 得到完整解答。

    在AI大裝置的思路之下,商湯把聚集的AI博士之力,架構成了不需要AI博士才能使用的AI工具,並且可以在各個領域都實作輸出和賦能。

    就像電被發現後,發電機和發電廠所承擔的角色一樣。

    徐立透露,2018年開始大膽設想時,這種發展路線甚至是反共識的,但商湯內部還是頂住壓力,做重做深,碰硬體碰底層,然後一搞就是3年。

    這有點像黎明前的登山,知道在向上走,卻不知道是否是登頂的正確道路。

    好在OpenAI的GPT-3、DeepMind的AlphaFold,以及越來越多業內巨頭玩家拿出的超大參數模型,不同維度驗證了這確實是一條通向未來的路。

    徐立還透露,按照內部規劃,硬體成本投入56億起的AI大裝置,在開起執行的2年後就能回本,到2025年就會進入盈利軌域。

    這是商湯面向未來的 長線核心競爭力 ,而建立這種長線競爭力的時間周期,則構成壁壘和護城河。

    更重要的是,AI大裝置啟動,AI賦能的門檻進一步降低,整個數位化和智慧化的行程,就會進一步被加速。

    商湯當前的北京辦公室所在地,理想國際大廈,是上一代原創技術公司百度,從技術創新到商業創新的「福地」。

    徐立也喜歡用搜尋引擎來類比「AI大裝置」會給商湯、給AI行業帶來的變革。

    他認為今天互聯網的繁榮,是因為搜尋引擎成功地把資訊——高頻的、低頻的、高價值的、長尾的,在虛擬空間實作了連結。

    而現實世界,始終缺少一樣的「搜尋引擎」。

    因為現實世界中很多東西還無法結構化的、可解析。但AI大裝置如果成功,就能加速這種真實世界的結構化、數位化。

    順理成章,互聯網開發中兩大核心技術—— 搜尋 推薦 ,也就能在現實世界得到復刻和套用。

    並且相比互聯網經濟創造的價值,人類更大一部份的經濟活動和創造,原本就線上下。

    所以徐立堅信,AI正在進入下一個時間點,一個從技術創新周期轉入商業創新周期的時間點。

    「搜尋引擎起來的時候,有圍繞搜尋引擎創業的生態;視訊平台起來的時候,有圍繞視訊平台展開的商業生態。」

    這位商湯聯合創始人說,很多人問他,AI創業是不是過時了?

    他的回答是:

    恰恰是正當其時的時候。

    —完—

    @量子位 · 追蹤AI技術和產品新動態

    深有感觸的朋友,歡迎贊同、關註、分享三連վ'ᴗ' 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