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謀逆也有遺傳嗎? ——閑聊吳國權臣孫峻、孫綝

2022-02-16科學

原創 平頭阿銘 李家村言 2022-01-20 15:53

【三國演義】裏寫了個生下來就註定要謀逆的人,就是魏延。理由很奇葩,說他腦後長了塊反骨。不知道啥叫反骨,也不知道長什麽樣子,羅貫中要是能把它畫出來就好了,後來的領袖們可以按圖索驥,招兵買馬時先對照下圖紙,看看長沒長反骨,免得以後這人興風作浪,省了多少事啊。

羅貫中畫不出來,因為這是瞎編的,說評書講故事嘛,怎麽離奇怎麽鬧熱怎麽能招來茶客,就怎麽編唄。難怪魯迅先生埋怨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有些神神叨叨的,特別是把諸葛亮寫得「近妖」。
羅貫中是擁劉反曹的,【三國演義】裏他最恨的不是曹操,而是魏延。因為魏延攪亂了諸葛亮祈福延壽的儀式,害得諸葛亮不能起死回生,而諸葛亮一死,蜀漢就完了。羅貫中把蜀漢滅亡的罪過都栽在了魏延頭上,恨死了魏延,硬說魏延腦後長反骨,註定要謀逆。



【三國演義】是文學作品,允許虛構,羅貫中這樣做也無可厚非,並且其文筆優秀,寫得有模有樣有板有眼,以至許多人深信不疑,可說是非常成功。

三國吳國歷史中有一段祖孫相繼謀逆篡權的事情,也很奇葩,給文學家創作一個孫子輩遺傳祖父的謀逆基因,誓將謀逆進行到底的故事提供了良好素材。

孫氏家族的另類
這事說來話長,得從孫氏家族的根說起。
現存能夠找到的孫家第一人是孫鐘,吳郡富春縣(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的一個瓜農,生了三個瓜娃子,依次是孫羌、孫堅、孫靜,還有個瓜女子孫氏。
二兒子孫堅十七歲時隨父到錢塘(今杭州)賣瓜,孤身戰水匪,揚名立萬,踏上奠基吳國之路。在此過程中,孫氏家族成員包括外戚成員紛紛跟隨,成為孫家軍主力、核心、骨幹,鏖戰沙場,立功無數。
古代是宗法社會,宗族成員以血緣為紐帶聯系,同體連枝,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向心力和凝聚力都特別強。「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宗族力量不容小覷。中國歷來人口眾多,這是個謎。形成這個謎的因素很多,沒有人能夠說得全,其中宗法社會是重要因素之一。宗族人員多,特別是男性多,力量就大,沒人敢惹,就能獲取、占有更多生產、生活資源,過上好日子,反之,則會受人欺負,貧窮潦倒。



對領袖而言,宗族成員忠誠度、可信度高,使用起來相對放心。對成員而言,跟著同宗領袖打天下,可取功名,得富貴,傳之子孫。三國時,曹操、孫權都是依賴宗族成員打天下治天下,只有劉備沒宗族相助,孤身打天下。從這個角度來說,劉備確實不簡單,是個能人。

凡事皆有例外,也有宗族成員或因對本宗族的發展前景沒有信心而想轉投他人,或因本宗族發展前景大好而想據為己有。有趣的是,這兩種情況在孫氏家族裏都出現過,同樣有趣的是,這兩種情況分別出現在孫堅的兩個奇葩兄弟兩支身上。
本文主要是聊後一種情況,但為了讓各位讀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孫氏家族狀況,還是把前一種情況也聊聊,以後就不單獨再聊了。
前一種情況出現在孫堅的哥哥孫羌一支。孫羌有兩個兒子,依次為孫賁、孫輔。巧的是,二人都出現了這個問題。
孫賁,字伯陽,任過郡督郵、縣長。189年,孫堅在長沙舉兵討董,孫賁辭官隨孫堅征戰,是最早追隨孫堅的宗族成員之一。
191年,孫堅單馬行峴山,被黃祖的軍士射殺。孫家軍一時群龍無首,面臨崩散危局,全靠孫賁收攏殘卒,率領余部投奔袁術,保全了這支核心部隊。孫堅靈柩也是由孫賁護送回去的。
孫策後來找袁術要回的就是這支部隊,雖然袁術沒有全部歸還,但對才出江湖的孫策來說卻彌足珍貴,特別是其中有追隨父親多年,忠心耿耿的朱治、程普、黃蓋、韓當、董襲等優秀將領,日後都成為孫策打江東的骨幹。所有這些,都應該歸功於孫賁。



197年,袁術派孫賁與吳景(孫策的舅舅)出擊駐守長江橫津、當利口的劉繇部將樊能、張英等人,失利。孫策趁機請求帶兵支援,離開袁術,打敗打敗張英、樊能等人後進擊劉繇,開辟江東。

劉繇逃跑後,孫策派孫賁和吳景回壽春報告袁術,正值袁術稱帝,設定百官,任命孫賁為九江太守。孫賁不願再跟袁術,拋棄妻兒返回江東,跟隨孫策。
孫策奪取江東六郡後,任孫賁為豫章太守。
200年時,曹操正與袁紹相爭,無力東顧,為拉攏孫策,免除後顧之憂,特地與孫策聯姻,把弟弟的女兒許配給孫策的小弟孫匡,為兒子曹彰迎娶孫賁的女兒,並征召孫權、孫翊入朝為官,令揚州刺史嚴象舉薦孫權為茂才。
208年,曹操兵不血刃占領荊州,威懾江東,大戰一觸即發。孫賁害怕了,既畏懼曹操的實力,也擔心抵抗曹操會危及女兒的安危,就想投降,準備派兒子到曹操那裏去做人質。吳郡太守朱治聽說後,極力勸阻,孫賁才沒有那麽做。
孫賁害怕曹操想過投降,其弟弟孫輔也想過投降曹操,只不過不是因為害怕曹操,而是因為懷疑孫權的執政能力。
孫輔,字國儀。因孫羌夫婦都早亡,孫輔由哥哥孫賁撫養成人。兄弟之間非常友愛,一起先隨孫堅,後隨孫策征戰,拒袁術、討山越、攻劉勛,屢立戰功。最大的功勛是按照孫策的部署,在周瑜的支持配合下攻占了廬陵,也因此被孫策封為廬陵太守。任內安撫平定郡內所轄各城,任命官吏管理地方。由於政績不錯,升任為平南將軍,假節,領交州刺史。



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後,孫權繼位。孫輔擔心孫權不能保守江東,趁孫權到會稽郡東冶縣巡行的機會,秘密寫信與曹操聯絡。信的具體內容是什麽史無記載,但從後面孫權責問他「兄長厭棄安樂嗎,為什麽要召喚他人」的情形來看,應該有呼叫曹操南下,自己作內應謀取江東的意思。

所幸送信人沒把信送給曹操,而是直接送給了孫權。孫權立即結束巡行親自處理此事。裝著不知道帶張昭一起見孫輔。交談中談及此事時,孫輔支吾應對狡賴不認,孫權把信給張昭拿給孫輔看。鐵證如山,孫輔慚愧無言低頭認罪。
孫權立即斬殺孫輔的所有親信,將其部曲就地改編分解給其他將領,把孫輔抓到吳關押至死。
以上就是發生在孫羌一支的對本宗族發展前景失去信心,想投降曹操,改換門庭的事情。所幸的是,孫權沒有株連無辜,這二人的子孫依然得到孫權的信任和器重。

謀逆的祖父
後一種情況出現在孫堅的弟弟孫靜一支,不像大哥孫羌那支,就兩個兒子出了狀況,而是兒子、曾孫都出現了這種情況。
孫靜有五個兒子,依次為孫暠、孫瑜、孫皎、孫奐、孫謙,出問題的是長子孫暠。
200年5月,孫策遇刺身亡。孫策死時年僅二十六歲,此前根本就沒想過確立繼承人的問題。他有三個同胞弟弟,一個兒子,臨死前沒有誰知道他會選定誰來繼承,張昭還以為他會選孫翊,誰知選的是孫權。



生前沒有刻意選擇、指定、培養繼承人,而是臨時指定,這種做法容易出現的最大問題是繼承人威望不足,難以服眾。特別是孫權又剛在與廣陵太守陳登的交戰中大敗虧輸,更讓人擔心,更容易造成政局不穩。

猝然而來的繼承也讓孫權不知所措,只知道嚎啕大哭,全靠張昭及時制止,為他穿上戰袍,把他扶上戰馬,出去巡遊各個軍營,才逐漸安定了軍心民心。
孫策猝死引發的內部不安逐漸平息,外部混亂卻依然存在。局勢混亂,繼承人威望不足,或者繼承人不明等狀況,讓一個有野心有一定實力的宗室成員看到了一個奪權的大好時機,這個人就是孫暠。
孫暠此時為定武中郎將,屯兵烏程(今浙江湖州),一聽到孫策死訊,立即集結部隊,準備攻取會稽。會稽郡太守本是孫策,但孫策並未到任,而是以顧雍為郡丞處理郡務。
顧雍在孫策死後,嚴禁下屬官員前去奔喪,全部在家留守,做好防叛準備。此時獲悉此事後,立即緊急召集士兵、百姓守城,等待繼承人的命令。同時派功曹虞翻前往勸阻孫暠。
虞翻對孫暠說:「討逆將軍(指孫策)不竟天年,如今攝事統眾的職責應該落在孝廉(指孫權)身上(虞翻原話是「宜在孝廉」,也就是猜測,說明此時孫權繼位的訊息還沒有到達會稽),我和全郡吏士嬰城固守,誓死為孝廉除害,請你三思。」



孫暠聽了虞翻的話,知道會稽已經有所準備,將士也誓死守城,堅決要為孫權除害,只好退兵。

孫暠不敢強攻會稽,估計是兵力不足。孫策時實行的是授兵制,每一將領的帶兵人數由孫策分配,不能擅自招兵買馬。孫策為防止將領坐大,不會分給某一將領很多兵。周瑜是孫策的好朋友,也是給孫策取江東提供了最大幫助的人,離開袁術轉投孫策時,孫策任周瑜為建威中郎將,授兵兩千人,戰騎五十匹。周瑜死時,其直屬部隊也才四千多人。
孫暠也是中郎將,就算他是宗室成員,孫策偏心多分兵給他,最多也不會超過五千人。孫策的姑表弟徐琨,也是孫堅「征伐有功」的舊將,任丹陽太守時,孫策就因其「手下兵多,嫌其太重」,以需要其兵馬攻打其他地方為借口將其召回,派舅舅吳景接替其為丹陽太守。
孫暠以五千士兵偷襲會稽也許能成功,但要強攻城防堅固眾誌成城的會稽,還是在自己無援兵,對方有援兵的情況下,顯然難度太大。
沒有孫暠後來的記載,估計因其並沒真正開打,孫權也沒有計較吧,也不知道他是怎麽死的。
這次謀逆就這樣被扼殺在搖籃裏了。



孫子輩的謀逆

時間轉瞬過了五十多年,孫暠的孫子輩中又有人謀逆,而且還不止一個。
孫暠有三個兒子,依次為孫綽,孫超,孫恭,其中孫綽有個兒子叫孫綝;孫恭有個兒子叫孫峻,謀逆的就是這兩個人。
253年十月,武衛將軍孫峻與皇帝孫亮合謀,誅殺了權臣諸葛恪(可參閱本號【三國鼎立時曇花一現的權臣——諸葛恪】系列),升任丞相、大將軍,督中外諸軍事,假節,封富春侯,搖身一變為吳國新的權臣。
孫峻,字子遠,少年時便弓馬嫻熟,精練勇敢,膽大果決。孫權臨死前,他只是個孫峻都尉、侍中。孫權死後才升為領武衛將軍,負責宮中警衛,在朝野中都沒有什麽威望、名氣,掌權後主要是靠刑殺來暴力壓制群臣,自身行為也不檢點,不光奸亂宮人,還和姑姑孫魯班通奸,亂倫無道。
孫峻殺諸葛恪和孫魯班有很大的關系。現任皇帝孫亮的皇後是孫魯班的丈夫全琮的族子全尚的女兒(孫魯班第一任丈夫是周瑜的兒子周循)。孫亮是孫權的小兒子,本來是沒有希望當皇帝的,因為太子是孫和。孫魯班母親步夫人與孫和母親王夫人爭寵,孫權曾經想立王夫人為皇後,孫魯班極力在孫權面前說王夫人的壞話,王夫人皇後沒當成,反被孫權責罵了一通,竟憂慮而死。



但孫和的太子之位還在,孫魯班擔心孫和繼位後會報復自己,就千方百計地詆毀陷害孫和,在孫和與孫霸二宮並爭時,黨附孫霸,對抗孫和,終於將孫和拉下太子之位,流放到長沙。在此之前,孫魯班已經察覺到孫權開始對孫和不滿,偏愛孫亮的情況,於是又想法將丈夫的族孫女全氏嫁給了孫亮。

孫亮繼位為皇帝時,權力落入諸葛恪之手,而諸葛恪是孫和的妻子張氏的舅舅,二宮並爭時又是太子一黨,有迎回孫和的打算。孫和回歸,勢必影響到孫亮的帝位,孫魯班要竭力抵抗,不惜與侄子孫峻通奸,合力對付諸葛恪。
為了徹底消除孫和的威脅,孫峻謀殺諸葛恪後,又剝奪了孫和的王位,賜其自盡。張氏不願獨活,也自殺而亡,舉國上下為此悲傷。
孫峻的暴行引起朝野側目,雖然大多數群臣敢怒不敢言,但也有人挺身而出,謀刺孫峻。
第一次謀殺發生在254年。一個叫桓慮的前司馬聯絡糾集了一批將吏,準備謀殺孫峻擁立孫登的次子時任吳侯的孫英,謀事不密,被孫峻所殺。孫英自殺。至於孫英是否參與了此次謀殺,說不清楚。



第二次謀殺發生第二年七月。當時有蜀漢使臣要到訪吳國,無難督孫儀(孫皎的兒子,是孫峻的從叔父)與將軍張怡、林恂等人密謀在迎接蜀漢使臣的宴會上謀殺孫峻,被孫峻發覺,孫儀自殺,其他參與謀殺的數十人被殺。

心狠手辣的孫魯班因妹妹孫魯育不肯與自己合作陷害王夫人和孫和而懷恨在心,趁機誣陷孫魯育也參與其中,害死自己親妹妹。

孫峻之死
這一時期的歷史很有趣,魏國和吳國都有皇帝,但都是傀儡,權力都在權臣之手,而權臣又都是兄弟倆,兄終弟及。歷史仿佛是要故意比對一下這兩兄弟孰優孰劣一樣。
孫峻弄權時,在魏國弄權的是司馬師。孫峻執政三年,幾乎沒做過一件值得稱道的事情。本來他是有機會的,因為正好遇上魏國淮南二叛,可以借這個機會建功立業,可惜他沒抓住。
255年,魏國駐守淮南的鎮東將軍毌丘儉、揚州刺史文欽發動反對司馬師的叛亂,史稱淮南二叛。 起兵前,毋丘儉將四個兒子送到吳國為人質,換取吳國不要趁機偷襲淮南的保證。
這對吳國來說是個機會,孫峻率驃騎將軍呂據、左將軍留贊偷襲壽春。沒想到毌丘儉、文欽敗得太快,孫峻快到壽春時,遇到前來投降的文欽,知道壽春已被諸葛誕占據,偷襲無望,只好撤兵。



來時容易去時難啊!諸葛誕得知吳軍撤兵,分兵兩路追擊,一路由將軍曹珍率領,一路由將軍蔣班率領。曹珍在高亭(在安徽橐臯附近)追上吳軍。呂據、丁奉奮力搏殺,曹珍戰敗逃回。蔣班追上了帶病出征的留贊,一番惡鬥,吳軍兵敗,留贊陣亡。可惜了這員老將。

八卦一下留贊吧。
大家熟悉的江東名將主要是所謂的江東十二虎臣,留贊不在其中,但留贊的勇猛並不遜於十二虎臣中的任意一位,被後人稱為「萬人敵」。
留贊,字正明,會稽長山人(今浙江金華)人。青少年時為為郡吏,在與黃巾軍作戰中親手斬殺黃巾軍頭目吳桓,自己也在作戰中傷了一只腳,傷好後腳不能彎曲,成了個瘸子。
留贊喜歡讀兵書和史書,每當看到古代良將攻城略地建功立業的事跡,都大為感嘆。他是個性格剛烈的人,實在受不了這麽跛腳茍活,就把親戚召集起來,說:「如今天下擾亂,英豪並起,歷觀前世,富貴非有常人,而我卻因為跛腳而屈居在閭巷之間,和死了沒有什麽區別。現在我要親手割開這只腳,如果運氣好不死,腳又能伸張開的話,還可能有用武之地。如果死了就算了。」
這些親戚聽了都覺得危險,勸他不要這樣做。留贊等了一會見沒人支持,也不管不顧了,自己拿刀將卷曲粘連的腳割開,結果血流如註,痛得昏厥過去很久。親戚們又驚又怕,但事已至此,也只好幫忙把他的腳撐開弄平,上藥包紮起來。



居然還真治好了,很神奇。後人將留贊親手割足與關羽刮骨療傷相提並論,都是壯舉。

偏將軍淩統聽說了這件事,就請留贊來相見,覺得太神奇,立即上表推薦,留贊因此得到試用。試用期間,屢立戰功,轉正升為屯騎校尉。
前面說過,他是個性格剛烈的人,經常直言不諱地規諫朝政得失,從不對孫權的旨意阿諛奉承,連孫權都有點怕他。
在孫權死後諸葛恪指揮的東興之戰中,留贊所部擔任前鋒部隊,每戰沖鋒在前,大敗魏軍,因功升任左將軍。
此次跟隨孫峻征淮南,留贊為持節,左護軍。留贊此時已經七十三歲高齡,征途不幸染病。孫峻讓留贊帶著輜重先期返回。留贊生病,輜重部隊行軍又慢,被蔣班率領的四千步騎追上了。
留贊病得已經不能排兵布陣,知道會敗,解下象征自己身份的曲蓋、印綬交給親兵子弟,讓他們先撤,說:「我自為將以來,殺敵斬旗,從來沒失敗過。今天病重不堪,士兵疲累羸弱,眾寡不敵。你們趕快撤退,大家一起死對國家沒有任何好處,只會讓敵人高興。」親兵子弟們不願意離去,留贊拔刀在手威逼,他們才被迫含淚而去。



留贊以前打仗時有個習慣,先解開頭帶,披發仰天長嘯,然後慷慨而歌,部下齊聲應和,唱完就一沖而上,戰無不克。這次有病不能再舉行這樣的儀式了,感嘆地說:「我作戰經常使用的戰術,今天因病不能使用,這是命啊!」

七十三歲的老將戰死沙場,沒有人不為之感到痛惜。
第二年八月,文欽慫恿孫峻伐魏。也許是去年偷襲壽春失敗讓孫峻心有不甘,也許是想建功來立威,孫峻采納了文欽的提議,決定攻魏。派文欽與驃騎將軍呂據(呂範次子)、車騎將軍劉纂(孫魯育的後夫,先後娶了孫權兩個女兒,也是異數)、鎮南將軍朱異、前將軍唐咨從江都入淮、泗,圖謀攻取青、徐二州。
這個戰略規劃實在是自不量力,吳國鼎盛時期也達不到。
大軍集結完畢,孫峻和騰胤一起到石頭城去為大軍餞行,帶著一百多衛士來到呂據軍營時,看見呂據治軍整齊,孫峻心中十分厭惡。這種情緒很有意思,本來應該高興的事情,怎麽會厭惡呢?估計是害怕。
前面說過吳國是授兵制,這支紀律嚴明的部隊只服從呂據的指揮。從後面發生的事情推測,孫峻和呂據的關系似乎不好。孫峻有些做賊心虛,於是假稱心痛離去。也許是受到了刺激,孫峻回去後竟然晚上做噩夢,夢到被諸葛恪追殺,驚醒後發病,不治身亡,年僅三十八歲。



臨死前,孫峻將權力交給從弟偏將軍孫綝,將自己以前的官職侍中、武衛將軍授予孫綝,並領中外諸軍事,代知朝政。

此前一年,魏國的司馬師去世,將權力交給弟弟司馬昭。此時這一幕在吳國重演,孫綝接過了堂兄孫峻的權力,他的結局又如何呢?下期再聊。

(未完待續)

(文中所有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原創不易,敬請關註,歡迎轉發